简介:摘要目的高嗜酸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是一组少见的异质性疾病,以外周血嗜酸细胞明显增多和靶器官功能损害为特点,其不同亚型拥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将我院收治的69例H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讨论HES各亚型的特点,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HES。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住的69例高嗜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HES的不同病因并比较其不同。结果69例患者多为男性,中位年龄47岁,中位病程时间3月。HES多能找到感染、嗜酸性胃肠炎、嗜酸性肺炎、免疫性疾病、过敏、肝细胞浸润等继发性病因(95.6%),特发性、克隆性少见,而遗传性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以表现为浸润脏器的症状。外周血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异常增高(>1.5×109/L),多伴有血沉和IgE的增高,骨髓中增多的嗜酸性细胞以成熟的为主,受累及的组织经病理学检查可查及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因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佳。结论通过对患者病因分析,并根据病因采取不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HE)并发Loffler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旨在分析HE并发Loffler心内膜炎的病因、临床分期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治的1例儿童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并发Loffler心内膜炎的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发生原因及临床分期。结果本研究中该病例为少年男性,因间断腹痛腹泻40余天,呼吸困难10 d,进食极差3 d就诊,血常规提示为HE,超声提示Loffler心内膜炎,患儿存在严重心力衰竭,多脏器功能受累,经积极治疗后仍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因患者出现多脏器衰竭、心室颤动死亡。结论Loffler心内膜炎是HE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低,临床罕见,早期干预可降低病死率。
简介:摘要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E)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Eos)在胃肠道异常增高为主要特征的少见疾病,临床上容易漏诊及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内镜表现非典型的EGE患者诊疗经过,患者因反复腹痛2年,呕吐、腹泻1 d入院,在排除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后,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外周血Eos升高及胃肠组织病理活检结果,诊断为EGE,予泼尼松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血液学检验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随访至截稿日期,患者未出现复发。通过此报道,以期加深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提高对此病尤其是对内镜表现非典型EGE的识别能力,为临床医师提供可参考的诊疗思路,减少漏诊及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病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儿科门诊以"嗜酸粒细胞增多"为诊断依据收治的25例患儿,总结该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其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25例患儿外周血嗜酶细胞比例增高,绝对计数均大于1.5×109/L,为中重度嗜酶细胞增多,14例确诊为寄生虫感染,经抗寄生虫治疗,疗效显著,2例患儿经肝大腹部超声和胸部检查提示双肺肺炎,高度怀疑为寄生虫感染或风湿性疾病,或恶性淋巴瘤。结论既往有进食和皮下游走性包块有助于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诊断,真菌感染可以导致显著的嗜酶细胞增多,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这一可能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CEP)的临床特征、治疗转归等要点,提高临床诊治能力。方法回顾性收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CEP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9例患者中男1例,女8例,年龄16~71岁,中位年龄47岁。5例合并支气管哮喘,1例合并过敏性鼻炎,1例有花粉过敏史。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9/9)、咳痰(9/9),胸闷(9/9)、憋喘(9/9),少数伴乏力(3/9)、发热(1/9)、胸痛(1/9)。影像学上可见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高密度影(9/9),纵隔淋巴结肿大(7/9),支气管充气征(2/9)和网格状改变(1/9)等。9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血清总IgE均不同程度升高。5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EOS百分比均升高,其余4例经皮肺活检的患者组织病理均提示肺泡腔或间质中EOS浸润。经糖皮质激素治疗0.5~1个月后复查,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部病灶均见吸收,随访中4例复发。结论对于有过敏史,血EOS计数、总IgE升高并伴肺部多发高密度影或实变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临床医生应警惕其可能为CEP。支气管镜和经皮肺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佳,但复发率高。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CT和MRI表现特征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20例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患者均行常规CT诊断及MRI诊断,以患者手术治疗为金标准,对比CT及MRI表现特征。结果20例患者手术后明确18例单发,2例为多发,单侧存在2枚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其中左侧为11例,右侧是9例,肿块直径1.3~9.5cm,平均(4.3±1.1)cm,患者CT诊断结果显示,17枚CT扫描影像学资料显示肿块均与,7枚呈现不均匀状态,1没内存在点状钙化。MRI扫描影像学资料显示TIWI呈现低等信号,信号以杂乱为主,腺瘤周围并无转移或者侵犯行为。结论肾上腺嗜酸细胞腺瘤患者采取CT和MRI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T可明确患者边界及软组织密度,MRI诊断时反向位并无影像学信号改变,但是多期扫描会发现延迟信号逐步强化,但是呈现不均匀的延迟特点,诊断时需格外注意各自特征,减少漏诊或者误诊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