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对本组患者的术期护理方法及术后康复训练干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7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85.0%(17/20);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12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0.0%(18/20)。结论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加强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预防关节挛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康复训练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围术期护理
  • 简介:基于真实心脏二尖瓣索结构,利用仿生学类比方法提出整体三螺旋人工索等效替代模型,应用ABAQUS对其进行模拟拉伸测试,并与真实拉伸试验下猪心二尖瓣索(边缘索、基底索与支撑索)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此等效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三螺旋人工索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与实际试验中的平均最大应力一致,且相应索种类的拉力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相符。本研究提出的三螺旋人工索结构接近于真实索特性,可缓解二尖瓣膜上应力集中现象,为人工索材料的结构改进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仿真过程对有限元模拟生物软组织拉伸性能模块提供了参考价值。

  • 标签: 三螺旋结构 人工腱索 ABAQUS有限元分析 心脏腱索拉伸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摘除月骨并取同侧掌长肌腱球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11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可靠性。方法:采用背侧入路,摘除缺血坏死月骨并用掌长肌腱球填塞进行治疗的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月骨无菌缺血性坏死的患者11例,通过测量、随访观察术前术后腕骨结构排列、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缓解、以及腕关节功能活动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29月,平均(18.4±6.5)月,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明显改善,患侧手握力较术前明显增强,达健侧手部握力的80%以上,腕关节疼痛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按Cooney的月骨无菌性坏死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1%。结论:采用摘除月骨后掌长肌腱球填塞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可以恢复正常的腕骨排列结构,腕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握力明显增强,腕关节活动范围得到改善,是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月骨 缺血坏死 掌长肌腱 腱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运用Intrafix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系统和Rigidfix+Intrafix系统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使用同种异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患者60例,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Intrafix组(30例)和Rigidfix+Intrafix(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KT-1000(屈膝70°30磅)、前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患膝症状。结果Intrafix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61±8.20)个月。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5)。Rigidfix+Intrafix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术后Intrafix组与Rigidfix+Intrafix组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538,P〉0.05)。Intrafix组有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Intrafix+Rigidfix组有1例患者前抽屉试验阳性,所有患者无伸膝受限现象。关节活动度和KT-1000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短期内Intrafix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与Rigidfix+Intrafix单束重建均为可靠的同种异体重建ACL方法,长期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移植 同种
  • 简介: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我国人口超过13亿,60岁以上老人达1.3亿,根据推算,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人数已达1500万[1]。目前公认股关节是膝关节骨关节的组成部分之一,Sarda等[2]报道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的患者中,67%患者表现为单纯性股关节。目前在发达国家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的治〈br〉疗费用已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2.5%[3]。低位髌骨是引起髌骨运动轨迹异常而导致股关节的常见原因,探索低位髌骨引起股关节的病理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股关节及减轻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髌股关节 髌骨 髌骨脱位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用于阑尾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阑尾患者7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期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阑尾患者在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阑尾炎 围术期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阑尾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选取我院的30例妊娠合并阑尾手术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生活干预、心理指导、预防性、对症支持治疗等人文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采取人文护理后患者的痊愈、有效率分别为46.67%(7/15)、93.33%(14/15),与对照组的6.67%(1/15)、20.00%(3/1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采用人文护理的妊娠合并阑尾手术期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满意分别为40.00%、46.6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阑尾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病情,进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妊娠合并阑尾炎 围手术期 护理探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阑尾手术期护理干预办法加以探讨。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阑尾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52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手术期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低于乙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分别为21.15%、5.7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阑尾患者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阑尾炎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满意度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03-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阑尾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阑尾手术患者中,随机择选了40例典型病例作为本次研究使用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分成数量均等的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阑尾手术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实施阑尾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综合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后,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巨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并发症率为35.00%,护理满意度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较大,有意义。结论针对阑尾手术患者,采用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尽快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阑尾炎 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阑尾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科室自2007年至今收治的36例妊娠合并阑尾的临床资料,总结出护理方法。结果本组36例患者均母婴平安健康出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结论通过分析36例妊娠合并阑尾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出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并报告医生使患者得以早诊断、早治疗,同时监测及维护生儿生命体征,从而对减轻患者痛苦,确保母婴平安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妊娠 阑尾炎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中急性阑尾手术相关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进行术期护理38例急性阑尾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护理措施效果,总结经验。结果38例急性阑尾手术患者经术期综合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13.8±1.4)d,术后并发1例切口感染,临床治愈率达到97.37%(37/38)。结论急性阑尾病情危急,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全面、细致,可显著改善手术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围手术期 护理 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63-01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股关节不稳的主要解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诊治的股关节不稳20例患者患侧膝关节MRI资料,并将其纳入股关节不稳组,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4±8)岁;包括髌骨脱位、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等导致的股关节不稳,排除伴有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骨折、关节大量积液以及曾经进行膝关节手术的病例。选取同期诊断为股关节排列正常69例患者的MRI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龄(25±5)岁;排除伴有明显股关节不适症状、膝关节可疑骨折以及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例。测量两组MRI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沟角、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的数值,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和股关节不稳组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股骨滑车沟角、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分别为1.02±0.15、0.63±0.13、145°±8°、(1.15±0.24)cm和1.16±0.14、0.44±0.13、152°±8°、(1.69±0.27)cm,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8、5.755、3.446、8.614,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股骨滑车沟角增大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与股关节不稳的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以及股骨滑车沟角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分别为-78.221、0.277和0.026。结论股关节不稳患者表现为髌骨高位、股骨滑车沟角增大、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其中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以及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是股关节不稳发病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髌股关节 磁共振成像 股骨滑车发育不良 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