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跖腱膜有保护足底肌肉、肌腱、协助活动和保护足底关节的作用,同时它又是足底某些内在肌的起点。跖腱膜劳损又称跖筋膜劳损,祖国医学认为,肾气亏虚是发生本病的内在因素,外伤、劳损或寒湿入侵经络则是其外因。笔者运用一套自己编排的按摩方法为40例跖腱膜劳损的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下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的护理及康复训练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关节镜下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对本组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术后康复训练干预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7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85.0%(17/20);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优12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0.0%(18/20)。结论关节镜下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有效方法,加强围术期护理及术后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预防关节挛缩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简介:基于真实心脏二尖瓣腱索结构,利用仿生学类比方法提出整体三螺旋人工腱索等效替代模型,应用ABAQUS对其进行模拟拉伸测试,并与真实拉伸试验下猪心二尖瓣腱索(边缘腱索、基底腱索与支撑腱索)的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从而验证此等效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表明:三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与实际试验中的平均最大应力一致,且相应腱索种类的拉力位移曲线与试验曲线基本相符。本研究提出的三螺旋人工腱索结构接近于真实腱索特性,可缓解二尖瓣膜上应力集中现象,为人工腱索材料的结构改进指明了新方向,同时,仿真过程对有限元模拟生物软组织拉伸性能模块提供了参考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摘除月骨并取同侧掌长肌腱腱球填塞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11例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可靠性。方法:采用背侧入路,摘除缺血坏死月骨并用掌长肌腱腱球填塞进行治疗的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我院月骨无菌缺血性坏死的患者11例,通过测量、随访观察术前术后腕骨结构排列、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缓解、以及腕关节功能活动改善情况。结果:随访时间3~29月,平均(18.4±6.5)月,腕关节活动范围较术前明显改善,患侧手握力较术前明显增强,达健侧手部握力的80%以上,腕关节疼痛均得到改善或消失,按Cooney的月骨无菌性坏死疗效评定标准,本组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达91%。结论:采用摘除月骨后掌长肌腱腱球填塞术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可以恢复正常的腕骨排列结构,腕关节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握力明显增强,腕关节活动范围得到改善,是治疗晚期月骨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目的比较关节镜下运用Intrafix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系统和Rigidfix+Intrafix系统治疗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使用同种异体腘绳肌腱重建ACL患者60例,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Intrafix组(30例)和Rigidfix+Intrafix(3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KT-1000(屈膝70°30磅)、前抽屉实验、Lachman实验、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患膝症状。结果Intrafix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20.61±8.20)个月。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5)。Rigidfix+Intrafix组患者随访12~36个月,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P〈0.05)。术后Intrafix组与Rigidfix+Intrafix组间Lysholm膝关节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538,P〉0.05)。Intrafix组有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Intrafix+Rigidfix组有1例患者前抽屉试验阳性,所有患者无伸膝受限现象。关节活动度和KT-1000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短期内Intrafix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与Rigidfix+Intrafix单束重建均为可靠的同种异体腱重建ACL方法,长期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妊娠合并阑尾炎围手术期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从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选取我院的30例妊娠合并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生活干预、心理指导、预防性、对症支持治疗等人文护理方法。结果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采取人文护理后患者的痊愈、有效率分别为46.67%(7/15)、93.33%(14/15),与对照组的6.67%(1/15)、20.00%(3/1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采用人文护理的妊娠合并阑尾炎围手术期患者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满意分别为40.00%、46.67%,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妊娠合并阑尾炎围手术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改善病情,进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简介: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220-01摘要目的总结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外科手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办法加以探讨。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04例阑尾炎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52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低于乙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分别为21.15%、5.7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阑尾炎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我院从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内收治的阑尾炎手术患者中,随机择选了40例典型病例作为本次研究使用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分成数量均等的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2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阑尾炎手术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实施阑尾炎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综合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护理方案后,试验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巨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护理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并发症率为35.00%,护理满意度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较大,有意义。结论针对阑尾炎手术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效果显著,促进患者尽快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髌股关节不稳的主要解剖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外科诊治的髌股关节不稳20例患者患侧膝关节MRI资料,并将其纳入髌股关节不稳组,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24±8)岁;包括髌骨脱位、髌骨内侧支持带损伤等导致的髌股关节不稳,排除伴有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膝关节周围骨折、关节大量积液以及曾经进行膝关节手术的病例。选取同期诊断为髌股关节排列正常69例患者的MRI资料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38例,年龄(25±5)岁;排除伴有明显髌股关节不适症状、膝关节可疑骨折以及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例。测量两组MRI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沟角、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的数值,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正常对照组和髌股关节不稳组的髌骨高度、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股骨滑车沟角、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分别为1.02±0.15、0.63±0.13、145°±8°、(1.15±0.24)cm和1.16±0.14、0.44±0.13、152°±8°、(1.69±0.27)cm,两组间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28、5.755、3.446、8.614,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股骨滑车沟角增大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与髌股关节不稳的发病之间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以及股骨滑车沟角的标准偏回归系数为分别为-78.221、0.277和0.026。结论髌股关节不稳患者表现为髌骨高位、股骨滑车沟角增大、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以及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其中胫骨结节-滑车沟间距增大以及股骨滑车外侧面比例减少是髌股关节不稳发病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