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手术治疗的合并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老年髋部骨折(hip fracture,HF)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麻醉管理的效果。方法: 从2021年4月-2022年4月的行手术治疗的合并CVD老年HF患者中随机抽取76例,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未实施麻醉管理)和B组(实施围术期麻醉管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B组术中双压水平[舒张压(80.34±4.26)mmHg、收缩压(112.68±8.34)mmHg]、术后双压水平[舒张压(78.21±5.34)mmHg、收缩压(113.62±8.41)mmHg]低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2.63%、7.89%低于A组的15.79%、26.32%(x2=3.933、4.547,P=0.047、0.032);静息时、活动时B组术后2h、12h、24h、48hVA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麻醉满意度94.74%高于A组的76.32%(x2=5.208,P=0.022)。结论:行手术治疗的合并CVD老年HF患者在围手术期接受麻醉管理能获得良好的麻醉和镇痛效果,降低术后疼痛感,提高麻醉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国中老年人群髋部骨折的疾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率评价中国中老年人群髋部骨折的疾病负担,并分析性别、年龄(45~49岁、50~59岁、60~69岁和≥70岁)、文化程度(未受过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及以上)、地区(城市、农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中和高)以及地理区域(北部地区、东部地区、中南地区、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与髋部骨折YLD率的相关性。结果排除基本信息、髋部骨折数据缺失者,共纳入研究对象17 830名,男8 405名,女9 425名;年龄(61.6±9.8)岁(范围45~105岁),男性(61.9±9.6)岁、女性(61.2±10.1)岁。髋部骨折总体患病率为2.3%(410/17 830)。YLD率为694/10万(95%不确定区间:462/10万,989/10万),其中男性组为693/10万(95%不确定区间:461/10万,988/10万)、女性组为696/10万(95%不确定区间:463/10万,992/10万),无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YLD率逐渐升高,70岁及以上人群达到1 155/10万(95%不确定区间:769/10万,1 646/10万)。随文化程度升高YLD率逐渐降低,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人群YLD率低至434/10万(95%不确定区间:289/10万,619/10万)。农村地区YLD率为721/10万(95%不确定区间:480/10万,1 027/10万),高于城市地区的650/10万(95%不确定区间:433/10万,926/10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高地区的YLD率为545/10万(95%不确定区间:363/10万,777/10万),低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地区的761/10万(95%不确定区间:506/10万,1 084/10万)。YLD率相对最高的地理区域为西北地区[1 056/10万(95%不确定区间:703/10万,1 506/10万)],其次为西南地区[887/10万(95%不确定区间:590/10万,1 264/10万)],最低为东北地区[317/10万(95%不确定区间:211/10万,452/10万)]。结论髋部骨折给中国中老年人群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且不同地理区域差异明显。高龄、农村地区、文化程度较低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较低是我国髋部骨折疾病负担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就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时围手术期的治疗观察进行探讨。方法抽取选取2006年2月~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4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20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7076±118)岁,年龄在60~90岁之间。均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对其进行围手术期的治疗观察。结果按照用Lazzcano标准评定,30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优,8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良,4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可,0例患者的疗效结果为差。没有出现一例骨折不愈合、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不会出现褥疮、肺炎、创性关节炎,可以让老年髋部骨折合并多种内科疾病患者固定可靠、牢固,是一种临床上较好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部位肌肉密度对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500例髋部骨折患者为骨折组,选取同期500例该院健康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股骨近端几何结构;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骨折组患者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结果骨折组患者的患侧和健侧髋关节部位前群、后群、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股骨头直径(HD)、股骨头中心至股骨轴的距离(NL)、股骨颈最窄处的宽度(N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患者髋关节部位股的骨近端(BMD)和股骨外侧皮质股厚度低于对照组,颈干角(NSA)较对照组钝,股骨颈宽度(FNW)宽于对照组,髋轴长(HAL)、股骨颈轴长(FNAL)长于对照组,髋关节部位前群肌肉和后群肌肉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研究对象的髋关节部位内侧群肌肉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部肌肉密度与髋部骨折的发生率无显著相关性,髋关节部位骨密度降低可能会加大股骨颈与股骨粗隆间骨折等髋部骨折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发生原因并预测手术危险的高危因素。通过病历分析获得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是否输血及输血量、伤前生活自理能力、伤前身体状况、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按手术方式、骨折类型以及年龄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年龄可能是老年髋部手术危险的高危因素。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不断完善的卫生保健事业,使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由于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尤其髋部是骨质疏松的好发部位,因而髋部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另外,老年人常并存其他系统的疾病,因年龄较大,术前即存在不同程度的器质性病变,加上骨折及疼痛的应激,代偿力常显示出低下或不足,增加了护理的复杂性及难度。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 并发症包括感染、坠积性肺炎、肺栓塞、髋关节脱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褥疮等,及时的处理、预防,减少并发症及康复护理是骨科治疗和护理的重要部分,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训练时期的康复训练有针对性指导,并加强与医生、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才能保证病人手术的成功。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侧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自2005年1月至2018年4月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有关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骨折相关因素的文献,严格评价质量及提取相关资料,获取患者的性别、年龄(>65岁)、吸烟、初次髋部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症(Singh指数≥4为骨质疏松)、伴有原发性高血压、伴有帕金森病、伴有脑卒中、伴有老年痴呆症、伴有白内障、伴有类风湿关节炎、伴有糖尿病、初次骨折内固定种类、患者治疗配合的依从性。运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各项指标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17项研究13 71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对侧髋部骨折1 504例。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对侧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OR=-3.55, 95% CI:-5.60~-1.50, P<0.001)、骨质疏松症(OR=2.38, 95% CI: 1.36~4.17,P=0.002)、伴有帕金森病(OR=4.54, 95% CI: 2.74~7.53, P< 0.001)、脑卒中(OR=0.33, 95% CI: 0.18~0.59, P<0.001)、老年痴呆症(OR=0.43, 95% CI: 0.29~0.62, P<0.001)、白内障(OR=0.37, 95% CI: 0.22~0.63, P<0.001)、类风湿关节炎(OR=0.32, 95% CI: 0.21~0.50, P<0.001)、糖尿病(OR=0.65, 95% CI: 0.47~0.91, P=0.01)、初次骨折内固定种类(OR=0.51,95% CI: 0.30~0.85, P=0.01)、治疗配合依从性(OR=0.36, 95% CI: 0.21~0.64, P<0.001),而与性别(OR=1.07, 95% CI: 0.45~2.56, P=0.88)、吸烟(OR=0.86, 95% CI: 0.40~1.86, P=0.70)、初次髋部骨折类型(OR=0.97, 95% CI: 0.60~1.57, P=0.90)、伴有原发性高血压(OR=0.70, 95% CI: 0.41~1.21, P=0.20)无关。结论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对侧髋部骨折的相关因素有年龄偏大、伴有骨质疏松症、帕金森病、脑卒中、老年痴呆症、白内障、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初次骨折内固定种类、治疗配合依从性差。而患者性别、吸烟、骨折类型、伴有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与对侧髋部骨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