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4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清创及骨折固定后,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6~8d后拆除敷料。必要时再次行负压封闭引流,二期植皮。结果:14例患者中5例皮肤回植大部分成活,7例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后行二期植皮全部成活,2例患者行三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植皮全部成活。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能有效地封闭创面,彻底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减轻换药痛苦。

  • 标签: 封闭负压引流 开放性骨折 严重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优化的外踝上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显微骨科收治16例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48岁。应用优化的外踝上皮瓣进行修复。术前测量创面宽度,在小腿中下部或中部前外侧利用"提捏法"评估供区,确认可直接闭合。多普勒超声血流仪探测外踝上腓动脉终末穿支及近侧穿支,两穿支标记点连线为皮瓣中轴线,旋转点在外踝平面或下胫腓联合上缘水平,旋转点至创面近侧缘距离作为血管组织蒂长度,术中注意保护皮瓣蒂内的穿支血管及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血管,小血管夹夹闭外踝上腓动脉终末穿支近侧的穿支血管后,放松止血带,评估皮瓣血运,必要时可打开骨间膜携带腓动脉。经明道转移皮瓣,并将蒂部覆盖的皮瓣优化设计成钝弧形或半圆形。对踝周及足底皮肤缺损的4例患者,将皮瓣近心端腓浅神经与腓肠神经端侧吻合。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本组16例,皮瓣切取面积3.0 cm×1.5 cm~14.0 cm×6.0 cm。仅1例术后24 h出现皮瓣淤血肿胀,远端血运差,给予拆除蒂部部分缝线,1周后皮瓣尖端仍出现小面积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未经特殊处理顺利成活。共12例患者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2年,皮瓣外形及功能满意。吻合神经的4例患者中3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13个月,皮瓣感觉恢复至S2级1例,S3级2例。结论通过对皮瓣供区优化选择、皮瓣血管蒂长度及明道转移的优化设计,以及术中对皮瓣血运的评估与优化处理,不但提高了皮瓣成活率,而且获得了良好的外形与功能,虽部分患者因切取腓浅神经后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足背皮肤感觉功能障碍,但仍不失为修复足踝部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 标签: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9年2月台州骨伤医院手创伤科收治的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的临床资料。对于四肢创面缺损较大,不伴有功能性肌肉缺损的病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伴有功能性肌肉缺损的病例,采用背阔肌肌皮瓣;对伴有大段骨缺损的病例,采用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腓骨皮瓣;对伴有6 cm以下骨缺损的病例,采用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骨皮瓣进行一期修复。供区创面一期关闭。术后对供、受区外形和功能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45例,男33例,女12例,年龄21~65岁,平均35.2岁。四肢创面缺损大小7 cm×6 cm~32 cm×12 cm,伴骨缺损14例,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7例,面积为11 cm×7 cm~30 cm×12 cm;背阔肌肌皮瓣修复14例,面积为10 cm×7 cm~32 cm×12 cm;股前外侧皮瓣联合腓骨皮瓣修复6例,2个皮瓣面积分别9 cm×6 cm~16 cm×8 cm、6 cm×4 cm~9 cm×5 cm;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骨皮瓣修复8例,面积为7 cm×6 cm~13 cm×8 cm。术后45例皮瓣44例成活,有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创面术后出现血管危像,经过探查后还是坏死,最后取另一侧股前外侧皮瓣重新修复成活。术后随访0.5~13年,平均4年,家庭随访17例,来院复诊21例,微信随访7例,皮瓣质地、外形满意,四肢功能恢复优良,皮瓣两点辨距觉为5~10 mm;供区创口愈合良好,功能无明显影响,除背阔肌肌皮瓣供区外其余无明显瘢痕增生。结论根据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深浅及伴有肌腱肌肉、骨骼缺损的不同,选择合理的方案进行修复,术后可获得良好的外观和功能,而且对供区损伤较小。

  • 标签: 外科皮瓣 游离组织瓣 软组织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02月~2021年0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分别实施传统带蒂腹部皮瓣转移修复术和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治疗部位微循环指标及术后3个月皮瓣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P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WMT、FPI及LCSI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 修复手部皮肤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颞浅动脉额支和侧颌颈皮瓣在修复颧面皮肤癌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收治的2例颧面皮肤患者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两种皮瓣修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例患者颧面缺损采用颞浅动脉额支皮瓣修复,供区植皮。皮瓣皮片完全成活,皮瓣部分毛发生长。随访3个月,外眦和下睑外侧肿瘤复发,继以放疗,肿瘤得以控制,皮瓣未见放射性溃疡。1例患者颧面缺损采用侧颌颈皮瓣辅以颞浅动脉分支皮瓣修复,皮瓣完全成活,供区直接缝合修复。受区继以放疗,未见皮瓣溃疡、坏死。术后随访1年,外形满意,肿瘤无复发。结论颞浅动脉额支和侧颌颈皮瓣均能效修复颧面皮肤癌术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均能耐受放疗,应用时需充分认识两种皮瓣特点,扬长避短。

  • 标签: 皮肤肿瘤 手术 侧颌颈 颞浅动脉 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6例患者进行对照实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术后护理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更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皮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胫骨骨折伴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缩短创伤愈合时间并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皮瓣 外固定架 胫骨骨折 小腿软组织缺损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应用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机械伤4例,车祸伤4例,慢性溃疡2例,蛇咬伤1例。创面面积5 cm×7 cm~7 cm×16 cm,所有患者合并肌腱或骨外露,供区直接缝合。结果11例皮瓣顺利存活,1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后皮瓣存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7.5个月,皮瓣外形无明显臃肿,质地柔软,无色素沉着,功能满意。结论股深动脉第三穿动脉穿支皮瓣皮下脂肪少,穿支恒定,血管蒂8~10 cm,是一种有效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股深动脉 第三穿动脉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撕脱皮肤股前外侧寄养预制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19年4月,共收治足底软组织缺损8例,一期将足底撕脱皮肤修薄后植于股前外侧区制成寄养预制皮瓣,待皮瓣血运稳定后,二期游离移植修复足底创面,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抗痉挛治疗,密切观察血运,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耐磨性及足功能。结果6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边缘部分坏死,1例散在性坏死,清除坏死组织后,经换药均结痂愈合。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耐磨性佳。结论将撕脱皮肤修薄后植于股前外侧区制成寄养预制皮瓣,二期游离移植修复受区,大大提高了撕脱皮肤成活概率,并获得较传统游离皮瓣更好的耐磨性。

  • 标签: 预制皮瓣 寄养 足底软组织缺损 撕脱伤 修复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内接收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随机抽选13例,入选患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综合护理进行干预,主要包括术后感染控制、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血管危象观察以及出院指导等,统计术后患者皮瓣血运情况以及移植皮肤成活情况。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凝治疗对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软组织愈合的影响。方法:入组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共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切口干燥时间、手术期出血量、住院时间、医疗费用、皮肤软组织甲级愈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干燥时间长于对照组,手术期出血量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医疗费用多于对照组,皮肤软组织甲级愈合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凝治疗对跟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而言,增加了出血风险,延长了术后恢复时间,不利于皮肤软组织愈合。

  • 标签: 抗凝治疗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 皮肤软组织愈合 影响
  • 简介:摘要复杂软组织缺损往往伴有深部组织如肌腱、神经、血管、肌肉、骨关节甚至器官损伤与缺损,不仅需要修复创面,而且还需行功能康复。复杂性软组织缺损涉及范围广、深度深、局部感染重,有的患者年老体弱且往往伴有较多的合并症(糖尿病、血管性疾病、肿瘤等),给临床修复与重建带来极大的困难。笔者就复杂软组织缺损的定义与分类、评估、修复重建的原则和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以指导复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外科皮瓣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采用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2015年9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5~40岁,平均25岁。在面部软组织缺损部位的一侧,沿皮纹方向设计切取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旋转推进修复缺损部位。观察术后修复效果。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均随访3个月至1年,面部器官无瘢痕牵拉移位,切口瘢痕不明显,外形满意,达到美容修复效果。结论对于面部器官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单侧扇形蒂皮下蒂皮瓣修复简单易行,损伤小,皮瓣血运稳定,修复外形满意。

  • 标签: 面部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皮下蒂皮瓣 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美容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4年8月—2019年12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手外科9例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5例、女4例,年龄42~69岁(平均61.1岁),左侧6例、右侧3例。致伤原因:重物砸伤1例,火焰烧伤1例,车祸伤1例,摔伤2例,火炉烫伤4例。创面缺损面积6.0 cm×7.0 cm~12.0 cm×15.0 cm,均伴有髌骨、髌韧带、关节囊及其周围腱性组织外露。根据创面形状及大小设计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皮瓣切取面积7.0 cm×9.0 cm~13.0 cm×16.0 cm;皮瓣供区游离植皮修复。术后随访时记录皮瓣色泽、质地及感觉恢复情况,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及观察患者行走状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0个月。患者皮瓣色泽、质地与膝部皮肤组织相近,感觉功能恢复情况:3例S3、2例S3+、4例S4;膝关节活动范围:伸0°、屈120°~135°,行走不受限,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且携带感觉神经,用于修复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外形满意,是修复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

  • 标签: 外科皮瓣 腓肠外侧浅动脉 腘窝外侧皮动脉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跟骨骨折脊柱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5月至2020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手术治疗的7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651例,女94例;年龄11~89岁,平均43.8岁。统计跟骨骨折脊柱骨折的情况,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单侧或双侧跟骨骨折、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损伤原因、跌落高度、跟骨骨折Sanders分型、脊柱骨折例数等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结果745例跟骨骨折患者中70例(9.40%)发生脊柱骨折。单纯跟骨骨折患者和跟骨骨折脊柱骨折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单或双侧跟骨骨折、ISS评分及跌落高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225, 95%CI:0.095~0.532, P=0.001)、单侧或双侧跟骨骨折(OR=3.582, 95%CI:1.705~7.526, P=0.001)、ISS评分(OR=5.229, 95%CI:1.605~17.035, P=0.006)及跌落高度(OR=49.820, 95%CI:23.068~107.597, P<0.001)是跟骨骨折脊柱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处坠落(>3 m)、高ISS评分、双侧跟骨或男性跟骨骨折患者需要高度关注脊柱损伤。

  • 标签: 跟骨 骨折 脊柱骨折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的小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术中根据缺损创面大小设计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骨间后动脉穿支与指固有动脉、指总动脉吻合,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随访皮瓣修复效果、手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纳入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23~61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7例,机器绞伤11例,烧烫伤3例;缺损部位:掌侧共8例,背侧共13例,缺损范围为1.5 cm×2.0 cm~3.0 cm×9.0 cm,伴有肌腱及骨外露,皮瓣大小为2.0 cm×2.0 cm~3.5 cm×9.0 cm,其中携带肌腱重建手指伸指功能1例,携带神经移植修复手掌侧创面2例,分叶皮瓣游离移植4例,余14例均为单叶游离皮瓣。术后皮瓣均未发生动静脉危象,2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未出现血运障碍。随访6~12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手部功能活动无受限,携带神经移植者皮瓣两点辨距觉10~12 mm,前臂供区无严重并发症,遗留线状瘢痕。结论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应用灵活,可以游离分叶移植同时修复邻近2个小创面,可以携带皮神经游离移植修复手掌侧创面,该皮瓣是修复手部小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 标签: 手损伤 穿支皮瓣 骨间后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削薄ALTPF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应用削薄ALTPF修复足踝部创面18例,其中5例创面进行了急诊修复,其余13例均二期应用削薄ALT-PF覆盖。切取皮瓣面积7 cm×10 cm~12 cm×20 cm。结果本组18例皮瓣均成活,2例术后24 h出现血管危象,予急诊探查后成活。18例均获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其中门诊随访10例,微信随访8例。所有病例皮瓣外形美观,不臃肿,无需二次削薄,皮瓣无感染、破溃。皮瓣感觉按英国医学研究会标准感觉功能评分:S3+ 8例,S3 5例,S2 3例,S1 2例。足部功能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优12例,良6例。结论削薄ALTPF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选择。

  • 标签: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削薄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对13例伴有深部组织外露的手指软组织缺损应用动脉化静脉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设计于前臂,选择2条基本相互平行的浅静脉,其口径与受区血管口径接近,皮瓣长轴与静脉走行一致,且2条浅静脉将皮瓣宽度分成约3等分,将切取的游离皮瓣在显微镜下于2条血管中间处纵行切开,并切除宽约2 mm皮下组织至真皮下血管网,结扎2条血管之间交通支。皮瓣不倒置,切取面积3.5 cm×2.5 cm~7.0 cm×4.0 cm。皮瓣内2条血管近端分别与受区动脉和静脉吻合。结果13例皮瓣术后均顺利成活,其中9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11个月,门诊随访7例,电话随访2例;皮瓣质地柔软、无影响关节活动的现象,皮瓣稍臃肿;皮瓣TPD为9~18 mm,平均13 mm。结论前臂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率高,功能满意,指腹化改变,位置表浅,切取容易,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一种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静脉皮瓣 前臂 手指 软组织缺损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腓骨头复合组织瓣重建小儿外踝骨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2月-2019年5月,共收治合并骨骺损伤的外踝骨及软组织缺损患儿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2岁;右侧3例,左侧2例;均为外踝软组织缺损并伴骨质缺损、外露,软组织缺损范围2.0 cm×2.0 cm~6.0 cm×9.0 cm;骨缺损长度1.0~4.0 cm。设计腓骨头复合组织瓣同时重建外踝及其邻近软组织缺损。供区4例直接缝合,1例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弹性及颜色是否与周围近似,双下肢是否等长,关节有无畸形、依据美国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足踝功能评价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影像学改变,供区膝关节有无畸形发生,有无疼痛和腓总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是否影响膝关节屈伸活动。对患儿手术前与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复合组织瓣均成活,无血运障碍。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4年,皮瓣颜色、弹性较好,无瘢痕挛缩。踝关节无畸形,行走及负重功能恢复,背伸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4.37±1.12)°、(16.01±5.27)°(t=4.83),跖屈术前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1.35±1.96)°、(37.81±6.49)°(t=8.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照AOFAS足踝功能评判标准评估:优3例,良2例。外踝骨骺无早期闭合,发育状况与健侧肢体大致同步。供区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无影响,无畸形,稳定性较好。依照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优4例,良1例。结论腓骨头复合组织瓣能够同时重建小儿外踝骨骺及邻近软组织缺损,重建的外踝和小儿的生长发育过程同步,是重建小儿外踝缺损的较好方式之一,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

  • 标签: 腓骨头 复合组织瓣 外踝 重建 小儿
  • 简介:摘要骨盆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有较高的神经损伤率,包括腰骶丛损伤和马尾损伤。由于骨盆骨折神经损伤后无论手术与否,均有50%的神经功能可自行恢复,所以是否早期手术探查存在较大争议。另外,从前路探查还是后路探查意见也不一致。骨盆骨折神经损伤既需明确其损伤机制、神经损伤的性质,又需清晰认识神经损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因此,患者入院后需进行详细查体,同时结合骨盆X线、CT及磁共振神经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neurography,MRN)等影像学表现,明确判断神经损伤的性质,以制定出针对性治疗方案。一般来讲,马尾损伤多见于骶骨的"H"形骨折,骶管形成压迫占位,需采用后入路复位骶骨骨折,减压骶管;而对于骶前压迫造成的腰骶丛损伤需从前路进行骨折复位、神经减压处理,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弹性干预结合前瞻性护理在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65例经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后四肢皮肤出现软组织损伤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心理弹性干预结合前瞻性护理,对照组患者单纯行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皮瓣坏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及并发症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皮瓣坏死率、血管危象发生率(100.00%、2.94%、2.94%)与对照组(96.77%、12.90%、16.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DVT及2例其他并发症,对照组出现3例压力性损伤、1例感染、2例DVT与3例其他并发症;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29.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偏执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弹性干预结合前瞻性护理在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中应用效果较好,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皮瓣移植 心理弹性 前瞻性护理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