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睾丸间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睾丸间质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8年7月诊治的16例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62岁,平均28.7岁。肿瘤位于左侧6例,右侧8例,双侧2例。10例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行双侧睾丸肿瘤切除术),5例行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1例双侧睾丸肿瘤患者行左侧保留睾丸的睾丸剜除术。结果16例患者的肿瘤平均直径为2.3(0.7~4.0)cm。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回示均为睾丸间质细胞瘤,其中1例病理提示为恶性,因CT未发现转移,术后未进一步治疗,且随访67个月未见转移。1例术前CT提示双侧肾上腺转移患者行2个周期PEB(依托泊苷+顺铂+博来霉素)方案化疗,术后随访60个月,未见新发转移。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30(3~67)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睾丸间质细胞瘤是临床上比较罕见的肿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治疗以手术为主,单侧肿瘤且无生育要求或肿瘤体积相对于睾丸体积较大者可选择睾丸根治切除术,而对于青春期前患者、双侧睾丸间质细胞瘤等患者,特别是病理检查确诊是良性睾丸间质细胞瘤患者,保留睾丸的肿瘤剜除术应为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硬化性间质瘤(OSST)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8例OSS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临床表现、血清学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情况、治疗方法、病理学检查及随访结果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对本组8例OSST患者的研究结果如下。①就诊年龄及原因:均为青少年女性(年龄为14~36岁),体检发现盆腔肿块,伴随症状为月经不规律或月经间期出血。②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仅3例患者血清糖类抗原(CA)125水平升高,其余均正常。③术前影像学检查:可见直径为6.7~13.5 cm的卵巢囊实性或实性肿块。④手术结果:对2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6例行开腹探查术,术中可见单侧卵巢囊实性或实性肿块。对其中2例已婚、已育者实施开腹手术(患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活检术);而6例未婚患者中,实施患侧附件切除术为1例,患侧卵巢肿块切除术为5例。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中快速冰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均无交界性或明确恶性病变,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均被确诊为OSST。⑥随访结果:均接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115个月)内,均无局部复发或远期转移。结论OSST发病率低,但是临床误诊率较高。OSST的典型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可见假小叶结构。对于高度怀疑恶性卵巢肿瘤者,应于术中对切除组织进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从而决定手术范围。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超声在小肠间质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 2019 年 1 月到 2020 年 1 月期间 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70 例小肠间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极低危组患者 3 例,低危组患者 22 例,中危组患者 2 例,高危组患者 43 例。对所有患者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声诊断符合率为 70.77% ( 46/70 ),漏诊率 4.29% ( 3/70 )。低危组患者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团块,内部回声均匀,内部团块多见 Ⅰ级血流信号,占比 63.63% ( 14/22 );高危组患者超声表现为病灶呈囊实性和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匀,多见Ⅱ -Ⅲ 级血流信号, 62.79% ( 27/43 )。结论 超声诊断小肠间质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结合临床表现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平扫及增强 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全部为单发,其中发生于胃 21例、十二指肠 6例、空回肠 8例,食道、直肠及肠系膜各 1例。肿块的 CT表现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大部分有分叶;良性 22例、交界性 5例、恶性 11例;良性者肿块直径多≤ 5 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均匀强化;恶性者肿块直径多> 5 cm,边界清或不清、密度不均匀、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内见不规则坏死和囊变区域。本组有 24例肿块内有坏死、液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动脉期、静脉期到实质期呈渐进性强化; 5例出现转移灶。结论 CT可以明确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部位、肿瘤大小、形态及内部结构,根据胃肠道间质瘤的特征性 CT表现,可以初步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对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手术完整切除是其唯一的根治办法,而伊马替尼是转移复发或不可切除GIST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超过一半GIST患者于伊马替尼治疗2年内出现继发性耐药,进而导致肿瘤复发。因此,早期诊断、监测耐药性及肿瘤复发对GIST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液体活检是一项检测人体外周血中的肿瘤细胞标记,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等的新兴技术。近几年来,液体活检技术在多种恶性肿瘤领域获得重要研究进展。本文将综述液体活检技术在GIST中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进展,旨在为GIST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提供新的检测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切除直肠间质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肛门内镜胃肠手术(TEM)技术切除直肠间质瘤患者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平均年龄(57.3±13.1)岁。39例患者均由统一手术团队进行手术及围术期管理,随访8~68个月。结果39例直肠间质瘤患者在TEM下均成功切除病灶,无输血无中转开腹。术中平均出血量(10.4±3.7) ml,平均手术时间(50.3±9.8) 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除肿瘤平均大小(3.3±1.4) cm,术后病理证实为间质瘤,平均住院时间(7.9±2.3) d。随访期间复发1例(2.6%),转移3例(7.7%)。1例(2.6%)复发患者再次行TEM术后目前并且稳定;2例(5.1%)患者肝转移,1例(2.6%)发生骨转移,其中2例(5.1%)死亡。结论经TEM治疗直肠间质瘤安全可行,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治及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9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92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症主要发生部位为胃部及小肠,表现为腹部胀痛、肠道出血以及腹部肿块等症状。对92例患者进行病理学诊断发现,良性肿瘤、潜在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患者例数分别为51例、21例、20例。经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D34阳性患者79例(85.87%),CD117阳性患者83例(90.22%)。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症状表现并无特异性,并且依靠手术前的确诊率较低,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将CD34、CD117作为诊断指标,可以通过局部切除手术对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予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