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超声造影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在2011年2月~2014年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120例作为治疗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超声与彩色超声造影检测,对比与观察两组的常规超声与彩色超声造影参数。结果治疗组的IMT值为(1.06±0.32)mm,对照组为(0.75±0.15)m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EDV值明显低于对照组,R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彩色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中能有效显示血流情况与造影变化,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纵切面、横切面两种超声造影方法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患者40例,47个斑块,分别通过纵切面、横切面两种切面方法超声造影分析斑块内增强程度及斑块面积、最大厚度,探讨两种超声造影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47个斑块中43个斑块超声造影表现为增强。纵切面超声造影显示斑块内增强程度:Ⅰ级4个、Ⅱ级11个、Ⅲ级19个、Ⅳ级5个。在纵切面超声造影基础上结合横切面超声造影后,斑块内增强程度显示为Ⅰ级4个、Ⅱ级11个、Ⅲ级21个、Ⅳ级10个。其中斑块增强程度从Ⅱ级提高为Ⅲ级3个(6.4%),斑块增强程度从Ⅲ级提高为Ⅳ级5个(10.6%)。超声造影时纵切面和横切面两种方法对颈动脉斑块的评价一致性较好(Kappa=0.743,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造影时纵切和横切两种切面可从不同角度反映斑块性质,但两种切面方法相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反映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及斑块形态学特征,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存储系统中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通过CDFI首次评估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中度狭窄(狭窄率为50%~69%),并且于初检后完成12、24、36个月CDFI规律复查的患者279例。记录病变血管残余管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并根据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是否进展为重度狭窄(狭窄率为70%~99%)或闭塞,分为进展组(40例)及非进展组[239例,进一步分为稳定组(210例)和改善组(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服用降脂类药物(阿托伐他汀20mg/d)等对狭窄进展的影响。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这些因素对颈动脉狭窄进展的影响。结果进展组24、36个月时狭窄病变的残余管径较稳定组和改善组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狭窄处及其远段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均明显高于稳定组和改善组(均P〈0.05)。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OR=2.686,95%CI:1.120~6.442,P=0.027)和吸烟(OR=2.265,95%CI:1.081~4.746,P=0.030)是影响颈动脉狭窄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规律性服用阿托伐他汀是延缓颈动脉狭窄进展的保护因素(OR=0.383,95%CI:0.178~0.827,P=0.01)。结论CDFI可以客观评估颈动脉狭窄的进展。吸烟和高血压是加速狭窄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性服用阿托伐他汀有助于延缓颈动脉狭窄的进展。
简介:目的研究通脉愈心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抽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阿司匹林(ASP)治疗,观察组在使用西药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服通脉愈心丸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MT(1.24±0.13)mm相较对照组(1.35±0.12)mm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脂指标TC(3.25±0.34)mmol/L、TG(1.25±0.58)mmol/L、LDL-C(1.02±0.44)mmol/L相较对照组TC(4.89±0.48)mmol/L、TG(1.68±0.49)mmol/L、LDL-C(1.98±0.54)mmol/L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相较对照组78%显著增高(P〈0.05)。结论通脉愈心丸能有效降低患者IMT和血脂指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显著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选择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分别对病变颈动脉血管壁内-中膜厚度、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以及收缩期、舒张期的血流速度等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IMT检测结果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PSV、EDV检测结果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中,合并轻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38例,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48例,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患者22例,而健康对照组中,仅5例存在轻度颈动脉狭窄表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进行诊断,并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无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普妥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脑梗死患者13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都给予积极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20mg立普妥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结果两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对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值都明显下降,同时治疗后治疗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立普妥治疗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状况,促进血脂的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脑梗塞的相关性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非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彩超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彩超的检查,我们发现,脑梗塞患者的病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相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越恶劣,引发脑梗塞的几率越高,脑梗塞的程度越高,通过彩超对颈动脉进行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早进行治疗,可以很好的预防脑梗塞的发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