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出烟雾合并动脉瘤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例非出烟雾合并动脉瘤的病人资料。结果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3例同期行动脉瘤夹闭及一侧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1例分期行动脉瘤栓塞术及双侧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1例行双侧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动脉瘤未做处理,随访时间最短半年,平均随访时间15.6个月,随访期内复查CT灌注皆有改善,5例均未发生动脉瘤复发或破裂。结论非出烟雾合并动脉瘤患者需要个体化治疗,综合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临床评估适合夹闭的动脉瘤,选择同期进行开颅夹闭及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是安全且有效的,对于临床评估后破裂风险较小的动脉瘤可以选择密切随访。

  • 标签: 非出血型烟雾病 动脉瘤 治疗策略 脑-硬膜-颞浅动脉贴敷术
  • 简介:烟雾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脑血管,临床上可以脑缺血或脑出血发病.出血烟雾合并动脉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脉络膜前动脉的破裂出血是引起烟雾出血的主要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再出血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

  • 标签: 烟雾病 脑出血 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年出血烟雾复发出血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1年11月至2019年11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年出血烟雾病患者,分析其首次发病的临床特点以及复发出血的类型和部位,并对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111例成年出血烟雾病患者,年龄(48.6±11.2)岁(范围24~82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27例患者(24.3%)复发出血,复发出血主要位于大脑后部(18例,66.7%)。复发出血组年龄显著低于未复发组[(42.19±11.0)岁对(50.61±10.48)岁;t=3.5,P=0.001],而合并颅内动脉瘤(29.6%对11.9%;χ2=4.73,P=0.03)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51.9%对28.6%;χ2=4.92,P=0.027)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复发出血类型及部位与首次出血常常不一致。对复发出血位于后部的患者首次出血部位进行的分析显示,首次出血位于后部(11/38,28.9%)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首次出血位于前部(7/73,9.6%;P=0.008)。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P=0.006)和首次出血位于后部(P=0.001)的患者更易复发出血,而血运重建术能减少复发出血(P=0.028)。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风险比(hazard ratio, HR)2.3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5~5.16;P=0.038]以及首次出血位于后部(HR 2.93,95% CI 1.31~6.54;P=0.009)是出血烟雾病患者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及Cox多变量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颅内动脉瘤也是复发后部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HR 2.97,95% CI 1.06~8.26;P=0.034)。结论成年出血烟雾的首次出血与复发出血类型及部位常常不一致,首次出血位于后部以及合并颅内动脉瘤是复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烟雾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烟雾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行性颅内动脉闭塞性疾病.该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出血或缺血型,随着无创诊断技术的发展,缺血型患者检出比例逐渐增加.本文对缺血型烟雾的脑结构和灌注影像学特点进行综述.

  • 标签: 烟雾病 神经放射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血烟雾搭桥术后再出血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搭桥术的90例出血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随访2年是否出现再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术后随访2年内再出血)、对照组(术后随访2年内无再出血),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出血烟雾搭桥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年,90例患者无失访病例,其中32例再次出血,再出血率35.56%(32/90),再出血患者中位年龄为49岁,出血高峰年龄42~55岁,占观察组40.63%(13/32),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第1次出血中位间隔时间为13个月,第1次与第2次出血中位间隔时间为12个月,两次出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7,P=0.002);第1次出血时中位mRS评分为2分,第2次出血时为3分,两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1,P=0.003);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头痛头晕症状、形成侧支循环、第1次出血时mRS评分>2分、颅内血肿完全清除至搭桥时间、脉络膜前动脉扩张、后交通动脉扩张、合并动脉瘤为影响出血烟雾搭桥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血烟雾搭桥术后可发生再出血,且再次出血时间短、患者病情重,应积极预防再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

  • 标签: 影响因素分析 出血型烟雾病 血管搭桥术 再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出血烟雾搭桥术后再出血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行搭桥术的90例出血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随访2年是否出现再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术后随访2年内再出血)、对照组(术后随访2年内无再出血),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出血烟雾搭桥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2年,90例患者无失访病例,其中32例再次出血,再出血率35.56%(32/90),再出血患者中位年龄为49岁,出血高峰年龄42~55岁,占观察组40.63%(13/32),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第1次出血中位间隔时间为13个月,第1次与第2次出血中位间隔时间为12个月,两次出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37,P=0.002);第1次出血时中位mRS评分为2分,第2次出血时为3分,两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21,P=0.003);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头痛头晕症状、形成侧支循环、第1次出血时mRS评分>2分、颅内血肿完全清除至搭桥时间、脉络膜前动脉扩张、后交通动脉扩张、合并动脉瘤为影响出血烟雾搭桥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血烟雾搭桥术后可发生再出血,且再次出血时间短、患者病情重,应积极预防再出血的可能危险因素。

  • 标签: 影响因素分析 出血型烟雾病 血管搭桥术 再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成人出血烟雾的疗效分析和治疗相关风险评估。方法统计2010-2015年收治以脑出血为表现的成人出血烟雾病患者41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高压氧组21例和常压氧组20例,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等量表对发病后90d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治疗相关风险。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高压氧组发病90d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压氧治疗次数是高压氧组疗效的影响因素(OR0.790,95%CI0.681~0.903,P=0.001)。结论高压氧治疗成人出血烟雾有效且安全,治疗次数是影响高压氧疗效的因素。

  • 标签: 高压氧 成人 出血型烟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脑硬脑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治疗出血烟雾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2002年12月—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三。七医院行双侧EDAS治疗、术后采用DSA随访的出血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项目包括性别、首次手术年龄,术前出血次数、脑代谢情况(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评估、脑出血类型、是否合并脑缺血症状、烟雾分期、大脑后动脉是否受累及是否有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任意一项),这些因素对血管重建效果的影响。结果①对85例(170侧大脑半球)术后6~43个月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8)个月。170侧大脑半球血管重建有效率为50.6%(86/170)。2例在随访期发生再出血,DSA显示颅外血管已向颅内大量代偿。②单因素分析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EDAS的有效率逐渐降低(P=0.003);出血前有缺血症状(P=0.0001)、术前脑代谢降低或缺损者(P=0.0001)及术前多次出血者(P=0.057)血管重建的效果更好。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919,95%CI:1.163~3.167,P=0.011)是影响出血烟雾病患者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出血前有缺血症状(OR=0.252,95%CI:0.067~0.952,P=0.042)、脑代谢降低或缺损(OR=0.016,95%CI:0.004~0.060,P=0.000)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年龄越低、出血前有缺血症状、脑代谢障碍者的血管重建效果更好。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颅内出血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效果 危险因素
  •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37岁,一过性意识丧失、头痛、语言障碍1个月余入院.2003年2月5日无诱因出现言语混乱,去厕所时摔倒在地,言语丧失、咬牙,伴尿失禁,无抽搐,约20min后言语恢复.醒后全头痛,无头晕、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自觉言语欠流利,不能认字,说不出家里人名字,说不出物体名称,无视物障碍.……

  • 标签: 烟雾病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缺血型烟雾(MMD)手术病人围术期开展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为46名缺血型MMD病人,经由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出对照组(n=23)、观察组(n=23)。前者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后者实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阐述护理方法的同时,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上,实验组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皆<0.05)。结论 对围术期缺血型MMD病人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使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

  • 标签: 缺血型烟雾病 围术期护理 针对性护理 效果
  • 简介:  因为病因不明,最初诊断烟雾(Moyamoya)主要是依据1969年Suzuki(铃木)等的诊断标准,即根据Moyamoya脑动脉造影上的6期改变而诊断,确切地说并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1997年日本国立卫生署和福利社Moyamoya研究委员修订了Moyamoya诊断标准.下面将该诊断标准介绍给读者.……

  • 标签: 烟雾病 诊断 参考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缺血型烟雾病患者术后通过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入院治疗的84例缺血型烟雾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缺血型烟雾病患者实施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对于医患关系的改善也具有显著成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个性化 围手术期护理 缺血型烟雾病 手术治疗
  • 简介:非出性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而又复杂的创伤,它不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损伤,同时又伴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促使病情加重。颅脑损伤并发昏迷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颅脑损伤导致不同平面的脑损伤,致脑组织的解剖结构受到破坏,进而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昏迷。充分认识该疾病的病因、病理、发展变化及治疗方法对于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颅脑损伤后 治疗方法 出血性 昏迷 中枢神经系统 原发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出血烟雾病患者行颅骨多点钻孔间接血流重建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外科收治的12例采用颅骨多点钻孔间接血流重建术治疗的出血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平均15.3个月,均痊愈,随访期间2例出现头晕,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颅骨多点钻孔血流重建术是治疗出血烟雾的一种有效术式。

  • 标签: 烟雾病 颅骨多点钻孔 间接血流重建
  • 简介:  烟雾(Moyamoya)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内科曾采用血管扩张剂、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及神经营养剂等进行对症治疗,效果均不佳.部分文献报道,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等对少数缺血型Moyamoya病患者有效,但缺乏有效的数据及长时间的随访.总之,内科治疗尚不能确切阻止病情的发展或防止缺血和出血的再次发作,通过外科手术进行血管重建是治疗Moyamoya的主要方法.……

  • 标签: 烟雾病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对13例烟雾病患者通过脑-硬膜-动脉贴敷术治疗得到康复进行探讨,总结烟雾手术护理的一般要点。在烟雾的手术护理中需要做到术前宣教心理护理及开颅前一般护理,做好术中全面配合,注意术后引流管护理,加强神智瞳孔生命体征的监测,并注意预防并发症和复发。

  • 标签: 烟雾病脑-硬膜-动脉贴敷术手术护理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探讨烟雾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分支吻合术5例;枕动脉-大脑后动脉吻合术2例;脑-颞肌贴敷术1例;脑-硬膜-动脉贴敷术7例;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4例;颅骨多点钻孔术1例;脑-帽状腱膜贴敷术2例。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临床治疗结果优秀9例,良好5例,一般6例,差2例。未出现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治疗是目前烟雾病重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烟雾病 手术治疗 血管吻合 血管贴敷
  • 作者: 王宪雯 吴芳 刘玥宏 王二玲 范文涛 张献昌 姚泽山 杨旗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2年第0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 100053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2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医学影像科,北京 100020,西门子医疗磁共振科研合作部,北京 100000,安影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pCASL)技术探讨成人烟雾出血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材料与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2例出血或缺血型成人烟雾病患者共计38个阳性征象半球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出血半球21个、缺血半球17个,均在发病3个月内进行pCASL检查,在半卵圆中心层面及阳性征象层面选取病变周围区域、同侧额叶、颞叶进行感兴趣区测算获得pCASL-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pCASL-动脉脑血容量(arterial cerebral blood volume,aCBV)、pCASL-动脉通过时间(arterial transit time,ATT)数值,出血组和缺血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出血大脑半球共计21个,病变周围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01±0.22) mL/100g、(1.53±0.98) s和(37.88±6.19) mL/(100 g·min),额叶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23±0.31) mL/100g、(1.55±0.15) s和(47.03±13.78) mL/(100 g·min),颞叶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28±0.30) mL/100g、(1.54±0.12) s和(51.91±13.96) mL/(100 g·min);缺血型大脑半球共计17个,病变周围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11±0.24) mL/100g、(1.46±0.35) s和(49.27±14.13) mL/(100 g·min),额叶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17±0.30) mL/100g、(1.51±0.37) s和(43.17±14.63) mL/(100 g·min),颞叶测算aCBV、ATT及CBF分别为(1.21±0.35) mL/100g、(1.50±0.40) s和(49.25±20.85) mL/(100 g·min)。(2)出血与缺血型相比,病变周围区CBF值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BV及A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额叶及颞叶pCASL灌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出血烟雾病患者pCASL上脑灌注较缺血型烟雾更低,pCASL可以检测成人出血烟雾病患者的血流衰竭程度,监测周围额颞叶细微的缺血变化,为进一步通过监测血流动力学情况预警再出血发生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烟雾病 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技术 出血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合并出血烟雾病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例下肢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合并出血烟雾病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疗效。结果症状明显改善,好转出院。结论对于此疾病,应该早发现,早治疗,并配合精心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烟雾病 肺栓塞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