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功能锻炼对于延长动静脉使用寿命的价值。方法:以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未实施血管功能锻炼的40例动静脉术后患者纳入对照组,以2022年6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实施血管功能锻炼的40例动静脉术后患者纳入实验组,比较两组动静脉使用寿命、透析血流量、透析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动静脉使用寿命为(3.31±0.20)年,相较于对照组(1.05±0.20)年更长,组间差异显著(t=50.535,P<0.001)。实验组透析血流量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有效的血管功能锻炼有利于延长动静脉的使用寿命,临床推行价值明显。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使用寿命 血液透析 血管功能锻炼 健瘘操
  • 简介:目的探讨在动静脉术中应用硬膜外导管对内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动静脉成形术9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A组,46例)采用常规动静脉和治疗组(B组,51例)手术过程中采用硬膜外导管扩张及探查,测定两组患者术后4w时血流量、成熟率及1年血栓形成率。结果A组术后4w时血流量为(452.4±15.4)ml/min,成熟率为84.8%,1年血栓形成率为10.9%;B组术后4w时血流量为(480.6±16.8)ml/min,成熟率为96.1%,1年血栓形成率为13.7%。2组术后4w时血流量及成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动静脉成形手术过程中,应用硬膜外导管探查及扩张,能增加术后4周时血流量,提高成熟率,且不增加1年血栓发生率。

  • 标签: 动静脉瘘 血栓形成 对比研究
  • 简介:动-静脉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主要血管通路,其解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影响透析质量的主要因素。我院近期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进行人工动-静脉检查,观察血管内血流通畅情况,有无血栓形成及狭窄,并根据检查情况制定相应的临床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 动-静脉内瘘 临床价值 终末期肾脏疾病 血管通路 动力学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AVF)在新动静脉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从2022年5月到2023年1月,我中心抽取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将钢针穿刺与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后成功率、漏血率、穿刺时间等指标进行对比,并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与钢针穿刺方法相比,应用动静脉留置针穿刺后的有关参数和患者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动静脉留置针应用于新动静脉中,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穿刺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静脉内瘘,留置针,新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人造血管动静脉(AVG)是在自体动静脉失功后维持性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但反复多处穿刺AVG会引起人造血管内膜增生和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甚至形成血栓、动脉瘤。正确使用、护理AVG对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穿刺时机、穿刺方法、穿刺针的选择、穿刺方向、穿刺间距、针尖斜面、压迫止血等方面对AVF护理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为AVF使用、护理提供参考。

  • 标签: 人造血管 动静脉内瘘 穿刺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分级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功能狭窄发生率。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4例分为对照组(57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实验组(57例应用风险分级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干预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静脉功能比较,无差异性P>0.05。护理后,实验组静脉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风险分级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静脉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分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静脉内瘘功能 内瘘狭窄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动-静脉成形术后功能训练在动-静脉成熟和维持中的应用。得出结论功能训练及术前、术后的良好护理措施能促进动-静脉发育成熟和维持,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动静脉瘘/治疗 动静脉瘘/护理 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350例动静脉术后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通过术后精心护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减少了病人因穿刺困难而造成的痛苦,保证了透析的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动静脉 健瘘操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功能指导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动静脉血液透析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血流量、使用时间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流量、使用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个性化功能指导有助于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个性化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No-touch技术(No-touch technique, NTT)分离静脉构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 RC-AVF)对内近吻合口静脉狭窄(venous juxta-anastomotic stenosis, VJAS)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日照市人民医院实施前臂RC-AVF手术的患者。根据静脉分离方法的不同分为应用NTT分离头静脉组(NTT组)和应用常规技术(conventional techniche, CT)分离头静脉组(CT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8个月观察期内VJAS发生率及功能。结果观察期内,NTT组VJAS发生率低于C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 vs 24.6%, P<0.05);NTT组失功率亦低于CT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 vs 44.6%, P<0.05);经Log-Rank检验NTT组通畅率优于CT组(78.4% vs 55.4%, P<0.01)。结论与应用CT分离静脉比较,应用NTT分离静脉构建前臂RC-AVF能够降低VJAS发生率,提高通畅率。

  • 标签: No-touch技术 静脉分离 动静脉内瘘 近吻合口静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早期动静脉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8年至2015年的首次动静脉成形术55例患者血常规,C反应蛋白,使用情况。以早期动静脉功能是否良好分组,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早期动静脉的失功与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高血压病史密切相关。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血压为简单方便的早期动静脉失功的预测因子。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早期失功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术后患者阻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对我肾内科于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20例行动静脉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0例,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160例,常规护理),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阻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动静脉术后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阻塞发生率为29.4%,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患者阻塞发生率为41.9%,两组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动静脉术后阻塞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与发展。

  • 标签: 动静脉内瘘术 内瘘阻塞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血液透析可用于清除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而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得以进行的前提。长期透析患者一般可行动静脉术,直接穿刺动脉化的静脉即可获得足够的血流量。2004年10月—2009年8月我院共行动静脉术316例,探讨动静脉术准备、制作、术后观察及并发症防治等问题,以提高成功率,延长使用率,报道如下。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