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书比人长寿”,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费正清写给赵家璧(1908-1997)的信里的一句话。赵先生非常欣赏,视之为名言。此话的确能够引起读书人、写书人和出书人的共鸣:对于爱读书的人而言,不免感叹世上的好书太多,人生有涯,光是经过岁月淘洗的经典,皓首也难尽读,而这些经典去口不会随着我们一同老去。对于写书的人而言,大多也都将书视作自己肉体生命的延续。一些人即便在退休之后,安度晚年之际,也喜欢将平生零落的文字收集起来,编印成书,馈赠亲朋,作力生命的纪念。而对于像赵先生这样的出版家而言,争取有生之年编辑出版一些万世流传的“长寿”之书,是一种志向,一种自豪,也是一种人生的慰藉。1988年赵先生在香港三联书店出版文集,曾用这句话作书名;百年后由其子女编辑的这本书,还是用这句话作书名,两代人之于书的拳拳之心,殷殷之意,于斯可见。

  • 标签: 编辑出版 长寿 读书 人生 生命 书名
  • 简介:作为第一本鲁迅佚文集,《》在鲁迅作品版本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梳理《》编辑出版经过,讨论鲁迅如何亲自参与了此书的编选。

  • 标签: 鲁迅 杨霁云 《集外集》 编选
  • 简介:这里发表的是我国著名现代作家、古文物学家沈从文(1902.12.28~1988.5.10)写给天津作家王林(1909.4~1984.7.2)的一封书信,又是《沈从文全集》遗漏的一封弥足珍贵的书信。此信是用毛笔小楷直行书写于8行朱丝栏笺纸上的,密密麻麻的共计写了10页。书信原件现由王林的亲属珍藏着。

  • 标签: 沈从文 书信 解读 现代作家 文物学 王林
  • 简介:<正>历居山里的故事很多。赶个就好比过年。山里的人不多,像拿升芝麻,星星点点地撒在大山的角落里,根本就见不到什么人家。平日里也忙,斗笠盖一丘、蓑衣搭一块的田亩,都高高低低地挂在山坡谷底,一家人得去种、去收,还得守。赣东北的红土地对着脸,鄱阳湖上的太阳晒着背,山里人忙得像阳山岗上的树叶子,终日被风吹得团团转。累得捶腰的时候,去赶赶集,就是山里人的一种向往了。集市隆兴,于是大水坑的就赶一、四、七:峁山镇占了二、五、八;阳山岗就有了三、六、九;逢十,段家就当大集。山里的嫂子都好能干,夜里的纺车白天的灶。孤单时,嫂子爱听木屋外的檐雨。听那梳着雨声的风,那织着风声的

  • 标签: 赣东北 红土地 大集 飘飘洒洒 会读书 夜路
  • 简介:沙河数尽沙堤树几枝,看山不厌马行迟。举头日色深红处,知是长安渐近时。寄薛一瓢南海有隐士,疑是青城君。道姓称黄石,问家指白云。精心通"九略",逸气横三军。弃其孙与子,孤处空江。独携天台女,飘飘金霞裙。梅花开玉窗,众仙时一醺。我亦虱其间,芳讯闻氤氲。无端自谪落,从兹仙凡分。风车不可驭,元理无由闻。何时青鸟来?同骖鸾鹤群?

  • 标签: 手稿 袁枚 隐士
  • 简介:<正>咏雪十首(二首)扁舟访戴几经秋,碧海龙沙忆昔游。三素云迷残月影,五花判出满天愁。谁家缟素歌《黄竹》?想见刀光压蔡州。更笑骊山松柏祭,水银江海浪悠悠。依稀海色似青瑶,隐隐红灯夜夜箫。万点凉波冲碧瓦,九天咳唾落丹霄。分颁似散琼林库,擎重还须老树梢。那得天元长禁粉,六宫不许一尘飘。

  • 标签: 三素云 凉波 丹霄 花判 琼林库 夜箫
  • 简介:第一部分:1938年6月21日至9月8日一九三八年六月廿一日晴热廿二日夏至。下午,侍父至孙琢良处配眼镜,以前所御被窃去矣。

  • 标签: 俞平伯 日记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 简介:跨越了民国和共和国两个时期的不少现代作家的创作历程往往以"改朝换代"为界,划作前后期,而我这里将方令孺创作分期界点划在抗战爆发之时。至于她在共和国时期的作品则不计,因为那段时期方令孺作品虽数量不算很少,但几乎全是应时应景的文字,内容既苍白,艺术上也没有什么特色。能够用以在文学史上评论她的,还是她民国时期的诗文。与之经历类似的许多作家也是如此,有人谓之"何其芳现象"。民国时期,虽被冠以"新月诗人"之名,方令孺的诗歌创作总量却少得难以出版一本诗集(那时出诗集本不需要如何多的数量,如臧克家的《烙印》仅二十二首短诗薄薄一册)。

  • 标签: 诗文 外文 民国时期 现代作家 何其芳现象 创作历程
  • 简介:编完书稿后,多年积下的一些疑问,几乎都拥上心头。这既说明我的认识能力不强,也说明认识客观事物是多么不容易。唐代大文豪韩愈在《师说》中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我的“惑”,是从如何结合现实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产生的。“解”,最重要的还是以马克思主义和现实为师。此外,学有专长的众多专家学者,也可以助我解惑。这些年,为了解惑,我读了不少有关著作,确实从中获益不少,但“惑”终未得“解”。

  • 标签: 社会主义 基本矛盾 《集外集》 马克思主义
  • 简介:“民族性”艺术和一般文化的民族的特质,是和它那人类的,世界的本质处在辩证的关系中,这关系又在形式和内容的关系中表现着。因此,从这方面,所谓“民族性”是怎样一问题,也可以看得很明白。所谓“民族性”是在各民族在其生活斗争的发展过程中独自地创造着的文化形式的特性上的,例如在语言、建筑、演剧、跳舞、音乐、装饰及其他生活样式上无数的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形式上面,各民族都表现着它的

  • 标签: 丰子恺先生 生活样式 中国文化发展 白区工作 文学运动 包子衍
  • 简介:1997年11月,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俞平伯全集》,然而,所收作品并不全面,其中俞平伯的一册《秋荔亭日记》就未收入《全集》中。

  • 标签: 俞平伯 日记 文艺出版社 解读 全集
  • 简介:作为近代一位重要的诗文巨匠,陈三立一生留下的文字数量巨大。他的重要作品,已收入《散原精舍诗文集》,当无疑义。但由于他成名甚早,且寿高德广,各方应酬极多,故未入的诗文数量仍不在少数。这些诗文,对深入了解陈三立的文风诗艺、生平经历、人事关系仍有价值,值得我们予以挖掘、整理和研究。

  • 标签: 陈三立 集外诗文 钩沉
  • 简介:《惜抱轩诗文集》是目前所见收录姚鼐作品最为完备的集子。历年来,姚鼐佚文受到学者的重视,多有辑佚之作。笔者近日翻检家、史料、谱志及相关拍卖图录、明清文人手札等文献,偶觅得姚鼐佚文六篇、诗三首。经查检,实为是未收,其中序两篇、跋一篇、尺牍三篇、题画诗三首,可补姚鼐作品的缺失,对于考索他的交游与治学特点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姚鼐 集外诗文 辑考
  • 简介:辑录了袁枚诗二首和文三篇,分别为《再作告存诗序》、《乌阑誓》传奇题词和《缪篆分韵》序、《重修徐俟斋先生祠堂记》、《黄左田九日登高合作卷》题词。

  • 标签: 袁枚 佚诗 佚文
  • 简介:自1992年施闰章作品《施愚山》出版后,学界对其散在的诗文还在辑录、充实。本文从地方史志及家族文献中,共辑录诗1首、序文5篇,并对部分诗文加以阐释,有助于全面解读诗人的行踪与心态。

  • 标签: 施闰章 集外诗文 新辑录
  • 简介:王林同志:一别数月,健康想还能维持得住,原定计划中的工作,也还能照旧进行。克家诗人在此虽近若比邻,也少见面,只月前在路上见其披上厚厚夹衣,从建国门医院出来,似正患“流感”,近日或早已痊愈。祖春在此还常见到,半个月前,正为眼下皮肤癌进行处理手术,双眼发炎,略显浮肿,日来或早已一切好转。

  • 标签: 沈从文 书信 诗人
  • 简介:施闰章是清初重要作家,一生著述宏富。黄山书社出版的《施愚山》较为完备地收录了施闰章之著作,然施闰章游历范围甚广,题赠之作甚多,仍有不少作品散佚未收,当代学者已做过一定的辑补工作。今于诸家之外,新见施闰章诗文若干篇,对其中人物、史实初家考释,于其生平交游、思想心态之研究均有助益。

  • 标签: 施闰章 集外诗文 辑考
  • 简介:郭沫若少年时代在家塾读书时即开始写作旧体诗词,直至晚年不曾辍笔,只是在上个世纪20年代期间的旧体诗词作品较少,这应该与他是时主要创作自由体诗歌的经历相关。最早能见到的郭沫若旧体诗作在1904年,最晚所见的旧体诗写于1978年3月,这距其辞世仅不足三个月。前后延续了七十余年的旧体诗词写作,在郭沫若的文学生涯中,是哪一种文体形式的写作活动都无法相比的。作为诗人,郭沫若旧体诗词的创作与作品,占据了他诗歌活动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

  • 标签: 旧体诗词 郭沫若 整理 诗词作品 诗词写作 词的创作
  • 简介:中华书局点校本阮元的《研经室》分本集、续集、三编,共收诗文64卷,网罗甚富,然点校本《研经室》亦难免遗珠之憾。当代学者已做过一定的辑补工作,今于诸家之外,新见阮元外文四则,对其中人物、史实初加考释,对于阮元抚浙、督粤之行迹及其诗学思想都有补益。

  • 标签: 阮元 《研经室集》 遗文 辑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