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对于陈旧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理收集2010年至2012年期间我院共对21例陈旧性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治疗效果评分,研究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工作评分、坐评分、性生活评分、站立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1例、良7例、可3例。1例患者发生垂直移位和感染,经牵引和对症治疗后好转,其余患者均无固定折弯、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4.8%。结论陈旧性骨盆骨折使用重建钢板治疗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中,患者的预后效果好,并发症情况理想,因此应用价值很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组合式腰椎骨盆固定装置治疗陈旧性骨盆垂直不稳定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7例陈旧性骨盆垂直不稳定骨折脱位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22~73岁,平均42.4岁;交通伤3例,坠落伤3例,摔伤1例。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C1型5例,C2型1例,C3型1例;骨折至手术时间3~10周,平均5.4周。7例患者中,4例后环骨折采用组合式腰椎骨盆三角固定,3例后环骨折采用组合式腰椎骨盆固定;4例前环损伤未做处理,2例前环损伤行闭合空心钉内固定,1例前环损伤行INFIX+空心钉固定。记录每例患者腰椎骨盆固定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X线透视次数,术后摄骨盆X线片及行CT检查观察复位情况及固定钉位置,应用Matta的X线评价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骨折后功能恢复程度。结果7例患者手术时间96~205 min,平均143 min;术中出血量300~1 650 ml,平均579 ml;切口长度9~15 cm,平均12.9 cm;X线透视次数15~52次,平均27次。术后X线片及CT检查示后环位移复位良好,所有螺钉位置均准确,固定牢固。术后Matta的X线评定:优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85.7%(6/7)。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2个月。7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12~20周,平均14.2周。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检查均示骶髂关节复位良好,前、后环复位未丢失。Majeed评分,术后(54.90±6.64)分(范围48~58分),术后3个月(71.40±7.32)分(范围67~75分),术后6个月(84.90±8.14)分(范围68~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614,P=0.004);术后6个月Majeed评价,优5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85.7%(6/7)。结论应用组合式腰椎骨盆固定装置治疗陈旧性骨盆垂直不稳定骨折脱位,复位质量佳,固定强度大,术后疗效优良。
简介:目的通过对腕舟骨骨不连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观察与分析,探讨治疗腕舟骨骨不连接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从1988年~~2001年,采用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术治疗腕舟骨骨折骨不连11例,桡骨茎突切除植骨加游离骨膜移植术5例,带血管筋膜蒂的第二掌骨骨瓣移位术6例.结果术后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12年,骨性愈合率100%,愈合时间为3~4个月,腕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无腕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种手术方法有各自的适应证:桡骨茎突切除加植骨适用于无坏死的陈旧舟骨骨折;桡骨茎突切除植骨加游离骨膜移植适用于舟骨断端植骨后有间隙,软骨缺损的舟骨骨折;带血管筋膜蒂的第二掌骨骨瓣适用于舟骨近端无菌坏死的舟骨骨折.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10年7月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25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7岁。应用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复或重建和尺骨延长截骨术进行治疗。以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后肱桡关节位置作为观察指标。术后患者根据Mackay功能评级、有无桡骨小头再脱位、桡神经是否麻痹来进行随访。结果手术时间为(95±20)min,术中出血量为(200±41)mL(使用止血带)。桡骨小头稳定者10例行环状韧带修补,其余15例行环状韧带重建。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个月~3年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根据Mackay等功能评级,优18例,良4例,差1例,综合优良率达95.7%。结论采用切开复位、环状韧带修复或重建和尺骨延长截骨术是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治疗7例陈旧性Tile C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2~53岁,平均40岁;车祸伤3例,高处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1例;再次就诊原因:患处疼痛7例、不能行走及坐立3例、双下肢不等长行走跛行3例。陈旧性骨盆骨折Tile分型:C1型4例,C2型2例,C3型1例。术前3D打印出1∶1等大完整骨盆模型,设计截骨或松解部位,手术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松解,结合骨盆随意外架牵引复位钢板螺钉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疼痛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临床疗效,Mears和Velyvis影像学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结果7例患者手术时间140~280 min,平均190 min;术中出血700~2 800 ml,平均1 250 ml。其中6例为一次性完成最终固定手术,1例Tile C3型陈旧性骨盆骨折分两期完成手术。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2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周。术后6个月时,7例患者的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4分改善到平均0.7分;末次随访时,Majeed临床疗效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0分改善到85分,Mears和Velyvis影像学标准评价满意率达85.7%(6/7)。术后1例出现闭孔神经症状,于3个月内恢复;1例患肢仍残留1 cm短缩畸形;无一例发生骨折再移位、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前方显露能充分截断畸形愈合的骨盆,并能有效松解周围软组织,手术创伤小、神经血管损伤风险小;结合骨盆随意外架多方向牵引,能有效复位骨折脱位,从而矫正骨盆畸形,达到预期效果。
简介: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多系肘部损伤诊治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所致,儿童多见,大多数为关节内骨折。1995年3月~1999年7月我们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法治疗陈旧性肱骨外髁骨折20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4~11岁;均为外伤后所致,骨折块向外侧同时向后下翻转移位9例,骨折块向外后侧移位6例,肱骨外髁骨骺骨折伴尺挠骨近端向后外侧移位5例;全部病例于伤后25~75天内进行手术。1.2手术方法:采用全麻或臂丛麻醉。经肘外侧切口显露骨折部位,切口长约6cm。由于骨折断端骨痂和瘢痕形成,骨折块与周围组织粘连,故对骨折面的判断常较困难,术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临床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路径选用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作弧形切口,对三踝骨进行复位,采用钢板加空心钉对三踝骨进行内固定;术后统计其临床疗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统计得出,3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病例发生,未出现骨愈合不良及踝关节移位现象;术后24月随访中采用Monlander评定其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总优良率为94.29%。结论临床中选用后外联合后内侧入路对骨折进行复位与内固定术对陈旧性三踝骨折患者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靠,且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胫骨远端截骨、重建下肢力线治疗陈旧性pilon骨折畸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采用胫骨远端截骨重建治疗的15例陈旧性pilon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30.8岁(24~39岁).术前负重位X线片及CT三维重建示:内翻畸形9例,外翻畸形2例,胫骨远端前方塌陷4例;4例患者存在胫距关节半脱位.所有患者术前均主诉踝关节疼痛、畸形及活动受限,并伴有行走困难.术后随访摄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情况等.结果13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3.8个月(19~48个月)随访,2例失访.骨性愈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3~7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平均(5.1±3.2)分降低至(1.4±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8例患者疼痛完全缓解.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SF-36健康调查简表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软组织并发症及进行性创伤性关节炎.结论胫骨远端截骨的力线重建手术治疗陈旧性pilon骨折畸形愈合可有效恢复下肢力线,缓解疼痛症状,并改善踝关节功能,降低进行性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治疗37例陈旧性骶骨骨折伴骶丛损伤(GibbonsⅢ级)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直视下复位固定分为使用组和未使用组。使用组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38±6.4)岁(范围13~5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12例。未使用组19例,男14例、女5例;年龄(42±10.7)岁(范围19~59岁);DenisⅠ型5例、Ⅱ型14例。术前3D打印1∶1完整骨盆模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Matta评分、术后1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jeed功能评分及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使用组、未使用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1.0±16.2)min、(182.6±1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4,P<0.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6±382)ml、(963±34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P=0.003)。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价优良率,使用组为94%(17/18),未使用组为68%(1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术后1年,使用组、未使用组Majeed评分分别为(88.72±7.03)分和(72.00±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6,P<0.001);VAS评分分别为(0.83±0.71)分和(1.00±0.8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P=0.512);Gibbons骶神经损伤分级,使用组Ⅰ、Ⅱ、Ⅲ级分别有15、1、2例,未使用组Ⅰ、Ⅱ、Ⅲ级分别有11、3、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4,P=0.401)。使用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钢板部分螺钉断裂,未予特殊处理。未使用组术后1例出现髂内静脉破裂,予明胶海绵等填塞止血,术后留置引流管观察未见明显出血;4例出现双下肢不等长,有跛行,未予特殊治疗。使用组和未使用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1/18)和26%(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采用骨盆解锁复位架辅助复位固定治疗陈旧性DenisⅠ、Ⅱ型骶骨骨折合并骶丛损伤能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近期疗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