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压的防治。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重点研究对象,通过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及上门访查的举措对患者现期防治现况进行调查对比,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排除实验的其他干扰因素。结果对60例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料分析及问卷调查发现,基层医疗机构对于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患者主要是采用用药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及静脉输液给药。虽然临床治疗中患者病症会得到改善。结论目前在基层医疗机构所收治的此类患者,经过一定时间治疗,虽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高血压的控制率不理想,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对于高血压的整体防止措施有待于提高。
简介: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试点工作进展及效果,为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推广实施PITC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的15个月内,选择广州市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的皮肤性病科和结核病科2个门诊科室为试点,在试点科室就诊的所有年龄≥16岁的性病(STD)和结核病(TB)患者均作为艾滋病推荐检测对象,收集工作报表和访谈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项目周期内,共计为6066人提供PITC服务,其中接受艾滋病检测5166(85.16%)人。PIT(2策略实施前、后15个月,在艾滋病检测率方面,STD患者分别为30.45%(1309/4299)和84.23%(2574/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患者分别为0.12%(4/3076)和86.11%(2592/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患者的艾滋病检测率高于STD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检测的5166人中,确认HIV阳性者10人(1.94%o),其中STD和TB患者的艾滋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3‰(6/2574)和1.54%。(4/2592),(P〉0.05)。性病和结核病患者拒绝接受艾滋病检测的主要原因均为“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分别占42.95%(207/482)和100.00%(418/418)。结论在性病、结核病防治机构开展PITC工作具可行性,政策支持、检测费用可能对PITC策略的开展有影响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在对基层医院中的脑卒中病人进行高血压预防的效果,并总结了心得和体会。方法我们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某地区的基层医院中的出现脑卒中的病人共800名,对这些病人的一些基本信息、患病情况进行综合调查和记录,分析这些患者中高血压预防状况。结果在这800名脑卒中病人中,存在高血压的病人有620名,占比77.5%;其中,病人对于高血压的知晓率为88.23%,对高血压采取治疗人数为530人,比例为66.25%;在进行高血压治疗的530例病人中,采取复方类降压药的病人有255人,占比48.11%,采取非复方类降压药的病人有275人,占比51.89%。此外,随着病人的文化水平的升高,高血压构成比例越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的脑卒中病人中,对于高血压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对脑卒中病人进行高血压的预防宣传,提高文化程度较低的病人的高血压知晓率。
简介:目的了解辽宁省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人力资源现状,为构建配备合理的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结核病防治独立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运用Excel及SPSS16.0软件对全省各级结防机构在职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学位及职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辽宁省共有结核病防治在职人员1331人,男女性别比为1∶1.54,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全省在职人员以大专(33.5%)、高中和中专学历(37.5%)、无学位(81.1%)、初级职称(41.5%)占大多数。结论辽宁省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数量不足,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全省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扩充人员数量和优化人员结构,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基层医疗机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高血压防治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高血压发病率进行统计,对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进行观察。结果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有22例患者并发高血压,高血压发病率为73.33%。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文化程度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次数多、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肥胖。经治疗后,所有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基层医疗机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高血压的概率较高,应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