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晚期恶性肿瘤疾病时为其采取放化疗治疗并实施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纳入并研究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疾病患者分组,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观察组实施肠内联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皆实施常规疾病治疗和放化疗治疗。结果:经不同干预方案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各营养指标、干预疗效指标、营养并发症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治疗依从性指标表现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单一的肠外营养干预,为患者在晚期恶性肿瘤放化疗治疗期间实施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的效果更好,患者营养不良情况明显改善,且营养并发症减少,患者生活显著提高,研究有较大价值。
简介:摘要:背景:针刺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在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中,由于手术和化疗等治疗方式的限制,肠外营养治疗成为维持患者营养状态的重要手段。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对接受肠外营养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营养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们招募了一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通过定期检测患者的营养指标(如体重、血液生化指标等)和生活质量评估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针刺治疗后,营养指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化疗后的恢复期,实验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结论:针刺作为一种可行的辅助治疗方式,对晚期恶性肿瘤病人接受肠外营养治疗后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该疗法有望成为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中的重要一环。
简介:目的研究肠外营养联合化疗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化疗期间未给予特殊处理,观察组在化疗期间根据胃肠功能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统计4个疗程后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转铁蛋白、前白蛋白、IgA、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2.41±0.53)g/L比(2.15±0.57)g/L、(0.28±0.07)叽比(0.20±0.08)g/L、(3.25±1.19)g,L比(2.85±1.01)g/L、0.403±0.065比0.323±0.083、2.15±1.02比1.35±0.73],IgM明显低于对照组[(1.02±0.35)g/L比(1.48±0.7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质量、白蛋白、IgG、C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外营养联合化疗能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为化疗期间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外营养治疗对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92例进食困难、不能进食或厌食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治疗3周后患者营养状况、WHO卡氏(KPS)评分、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较治疗前的变化。结果经肠外营养治疗3周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包括体重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G);KPS评分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44.57%),稳定者47例(51.09%),其中12例患者在KPS评分提高后接受了姑息化疗;根据EORTCQLQ-C30V3.0评分标准,治疗后患者在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等均有所改善(P<0.05);疲乏、疼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丧失等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整体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提高(P<0.05);可评估生存时间(OS)的患者77例中,OS在37天~215天,mOS为109天(3.9个月)。结论肠外营养治疗对进食困难或不能进食的晚期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并对进一步抗肿瘤治疗提供了可能性,极大改善了这部分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 2017年 1月 -2017年 12月至我院进行恶性肿瘤化疗的老年患者 60例进行临床研究。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患者出现化疗相关副作用给予对症治疗,常规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所有患者于化疗后第 14d进行检查,项目包括前蛋白( PA)、血红蛋白( Hb)、白蛋白( Alb)、铁蛋白( SF)。观察患者化疗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 PA、 Hb、 Alb、 SF均无明显差异,治疗 14d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计发生 0-II度不良反应 35例 /次, III-IV度不良反应 6例 /次,总计发生率为 136.33%,对照组总计发生 0-II度不良反应 48例 /次, III-IV度不良反应 18例 /次,总计发生率为 220.00%,观察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老年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态,降低和减轻不良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 2018年 08月 -2019年 08月)收治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总计 60例,根据术后早期营养使用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肠内组,而采取早期肠外营养干预的 30例患者设置为肠外组。对照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 ALB、 Hb水平( P> 0.05)可比。两组患者干预后 ALB、 Hb水平均明显提升,其中肠内组患者 ALB、 Hb水平明显高于肠外组,肠内组患者腹胀呕吐率 13.33%高于肠外组 0.00%,而肠内组发热、感染率 3.33%、 0.00%,低于肠外组 20.00%、 13.33%,且肠内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 20.00%低于对照组的 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干预中,较肠外营养可获得更好的营养指标与更低的不良反应率,但在运用中需注意时刻监测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减少由于营养不耐受所导致的腹胀、呕吐。
简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肿瘤导致机体能量消耗的增加,脂肪、蛋白质分解加速以及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病人常常出现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造成手术治疗的失败,对放、化疗耐受力下降,严重影响疗效.我院1996年~1997年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辅以消化系统肿瘤大手术、化疗及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支持疗法38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29岁~76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组织学确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部份原发性肝癌以AFP或B超CT确诊),预计生存期2月以上,应用TPN7天以上,列为统计病例.用TPN前检测以血浆总蛋白<60g/L,血浆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100g/L,体重降低
简介:【摘要】本研究目的是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分析肠外营养在其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是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108例进行研究。选择患者肠外营养支持之前的(术前5d)、术前1d、术后7d作为时间点,策略患者总蛋白(TP)、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以及转铁蛋白(TRF)的改变情况,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等。结果是使用肠外营养支持之后,患者在术前1d、术后7dBMI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同时TP、ALB、PA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在术前1d,患者TRF和营养支持之前对比无统计学意义(>0.05),在术后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是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肠外营养有着很强的应用价值和意义,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