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含胍盐病毒核酸采集管能否用来采集HPV病毒标本,且与专用采集管比较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 取 10 份用HPV病毒细胞保存液保存的新鲜阳性标本分两组,用不同保存液进行处理。灭活保存管组:取 500 μL 至含 1500 μL 病毒灭活保存管中, 稀释至2000 μL,混匀后,300 μL/ 管,分装 4 管, 其中1 管分别在室温下放置 1 d、3d 、5d,转至 -80℃冰箱保存,直至检测;其中 1 管分装好之后直接放置于 -80℃冰箱保存,作为对照。HPV病毒标本细胞保存液组:取 500 μL 至含 1500 μL 病毒灭活保存管中, 稀释至2000 μL,混匀后,300 μL/ 管,分装 4 管, 其中1 管分别在室温下放置 1 d、3d 、5d,转至 -80℃冰箱保存,直到检测;其中1管分装好之后直接放置于 -80℃冰箱保存,作为对照。5d 后,两组样本 同时做 qPCR 核酸检测。 比较结果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耗材检测中值样本时,检测结果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同一时间段灭活保存管CT值〉专用管CT值。低值和高值样本检测结果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个保存时间段,两种耗材检测结果也没有明显差异。两种耗材统计的标本结果全部检测出,检出率是100%。
简介:摘要目的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培养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低,本研究旨在提高留置导尿管患者尿培养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泌尿科2019年1月至12月665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两组均取晨尿。参考组男176例、女156例,年龄(54.23±5.18)岁;试验组男189例、女144例,年龄(55.18±5.24)岁。参考组采取传统尿培养采集方法,夹闭导尿管1~2 h后分离导尿管和尿袋留取标本;试验组采取改良尿培养采集的方法,留取尿培养前延长导尿管夹闭时间、集尿袋增加采集胶塞、改变尿袋夹闭阀位置、严格无菌操作、于采集胶塞处采集标本。比较两组的尿培养一次采集成功率、标本污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参考组尿培养标本的成功率、合格率分别为64.7%(215/332)、73.8%(245/332),试验组分别为90.1%(300/333)、94.9%(316/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参考组患者满意度为83.7%(278/33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9%(30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1,P=0.001)。污染标本菌谱分析,参考组46例污染标本中大肠埃希菌21例、白假丝酵母菌8例、热带假丝酵母菌9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粪肠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试验组3例污染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菌1例。结论改良留置导尿管患者尿培养采集方法后,提高了标本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不仅降低了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培养采集流程并探讨质量控制方案。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 667例留置导尿管且尿路感染的高危患者,按照尿培养采集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 987例和试验组5 680例。对照组采用现有的操作方法采集标本,试验组采用改良的采集标本流程。比较两组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及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结果试验组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为99.08%(5 628/5 680),高于对照组的98.48%(4 911/4 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3,P=0.004);试验组尿培养标本被污染率、尿培养标本总不合格率分别为0.33%、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0%、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42,P=0.042;χ2=7.204,P=0.007)。结论针对留置导尿管患者,采取改良的采集流程能够提高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有利于降低尿培养标本的被污染率、不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