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西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地西泮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地西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HAM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9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西泮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酒精依赖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入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对存在酒精依赖症状的患者进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这个阶段中选取我院收治有的酒精依赖患者 40例作为研究组对象,再在同一时间段当中抽取我院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象,对其进行血清检查以及认知功能评估,分析两组指标差异。结果 检查及评估结果表示,研究组对象在血清 TNF-α水平和认知功能方面与对照组有差异, P<0.05。结论 存在酒精依赖的患者其血清 TNF-α水平和认知功能方面均有所改变,可以作为酒精依赖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策略在酒精依赖戒断综合征伴抑郁症状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00例酒精依赖戒断综合征伴抑郁症状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AWSS、HAMA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高于对照组的70%,p
简介:摘要:酒精依赖和抑郁症是两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存在广泛的共病性。这篇摘要回顾了有关酒精依赖和抑郁症共病性的研究,并总结了其中一些重要的发现和理论。研究表明,酒精依赖和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首先,有证据表明患有抑郁症的个体更容易滥用酒精以应对情绪困扰和自我调节。酒精的暂时缓解作用可能使得这些个体更易陷入酒精依赖的循环。此外,酒精的滥用和依赖也可能导致神经生物学和心理社会方面的变化,从而增加抑郁症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酒精依赖伴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随后对地西泮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临床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时间在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的6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小组划分。探究不同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一般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睡眠相关参数评分分析,其中一般组中治疗前的睡眠质量评分为3.12±2.13,其治疗前的入睡时间评分为3.03±0.13分,一般组的睡眠效率评分为3.22±1.36,睡眠障碍评分为4.12±2.15。治疗后一般组的睡眠质量为4.26±2.04,其入睡时间评分为4.12±1.06,睡眠效率评分为5.30±1.13,睡眠障碍评分为3.02±1.10。通过进行比较,一般组的睡眠相关参数其显著提升,同时睡眠障碍程度也有一定下降。结论:采用二者联合治疗显著,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并没有出现药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抑郁酒精依赖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01月-2021年02月本院收治的84例伴抑郁酒精依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2),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比较两组酒精依赖程度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1、3个月后的酒精依赖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伴抑郁酒精依赖治疗中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可促使患者抑郁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其酒精依赖程度也会大幅降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酒精依赖患者复饮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77例酒精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年随访期间有无复饮分为复饮组(36例)和非复饮组(41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人格特征、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进行两组间比较分析。结果①复饮组受教育年限低于非复饮组(t=3.490,P=0.001);固定职业者少于非复饮组(χ2=4.232,P=0.035);饮酒年限长于非复饮组(t=4.376,P<0.001);日饮酒量多于非复饮组(χ2=3.556,P=0.049)。②复饮组EPQ精神质分(t=8.172,P<0.001)、EPQ神经质分(t=4.305,P<0.001)、LES正性刺激分(t=2.420,P=0.016)、LES总刺激量(χ2=2.176,P=0.030)、SCSQ消极应对分(χ2=2.242,P=0.025)、SSS客观支持分(t=2.640,P=0.010)高于非复饮组;SSS主观支持分(t=3.312,P=0.001)低于非复饮组。③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饮酒年限、EPQ精神质评分和SCSQ消极应对分为复饮的危险因素,SSS主观支持分和教育年限为复饮的保护因素。结论饮酒年限长、不良人格、消极应对方式是酒精依赖复饮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文化教育水平和主观支持是复饮的保护因素。从社会心理因素着手进行心理干预有望降低酒精依赖患者的复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