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由我校历史系副教授郭绪印及外校陈兴唐同志撰写的《爱国将军冯玉祥》书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吸收了学术界关于冯玉祥研究的最新成果,旁征博引,多角度多层次地叙述了冯玉祥饱尝忧患历尽艰辛的毕生经历,使我们对于这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坚强的民主斗士、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国民党新军阀间纵横捭阖的复杂关系.该书引证的大多数史料都是以前未曾公布的,特别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档案尤为珍贵,其中包括冯玉祥的密电密函(书中引证了217条)、日记(引证了448条);冯玉祥的私人著述如《从泰山到张家口》
简介:读报.巧得很,有两篇文字中一涉及"子孙"、一涉及"孙子".不知道世界上其他文字是否有像汉字这样有趣的组合变化关系,两个字掉换了一下次序,便有了不同的含义.子孙,可指包括子与孙在内的子嗣后辈,而孙子只能是儿子的儿子了.至于其各自的引申意则另当别论.关于"子孙",文字中采访一位富于收藏的作家,谈及其诸多藏品最终如何处置时,作家表示要留赠社会,"不传子孙".收藏大约是地球人的通好,特别是在衣食无忧、身安情怡之时,收藏之好愈能显现出独特的魅力.更有甚者,或有宁可倾家荡产也要藏所好之物于私箧之辈,应该算是藏界的极品人物了.事实是物的寿数大都长于人的寿命,藏家百年之后,其物犹存.
简介:中国有印,外国也有。中国早期的印用在封泥上,外国也是如此,具体的方法则略有不同。中国印几乎都是钤盖印,国外印史上最重要的一类印则是滚筒印。滚筒印,英文称CylinderSeal。在中文的文献中有译为圆柱形印(如《世界文化之谜》),显然是望文生义的译法,于事物的关键之处隔靴搔痒。其重要之处并不在印是圆柱形,而在于印文系刻在圆柱的表面而非两端的横断面。钤印时,可以先将印钤在封泥上,然后向一个方向不停地滚动,使封泥上的印文周而复始。封泥有多少长,印就可以滚出多少长的印文来。如果在圆柱的中心钻孔,装上一个把手,那应用时就更加方便了。中国的印以文字为主,也有肖形印,外国的印则以图绘为主,也有文字印。当然,大家都可以在印上兼有图与字。滚筒印在中国其实也不是没有,只是地位低微而已。如过去在电影票背面,以及某些地区用以盖销邮票时用的印,也是滚筒印。当然,它只偶见于现代,古代是没有的。国外的滚动印,最早在古巴比伦出现。大约沿续了三千多年,然后才衰退了。图1是一个滚筒印的照片,可见上下有弦纹,面向左站立着一个人,两手正挥动着。因为是阴刻(凹刻)的,在封泥上可以滚出凸起的纹饰。图2是另一个滚筒印在封泥上滚出的纹饰,其左右两端可以察...
简介:先人有言,篆刻乃雕虫小技。然此技令余迷恋之近20载。印宗秦汉余初涉印技,始于汉印,如同面对生面孔,不明优劣,于是摹临无数。久之,自觉刀下生风,使刀如笔,运用自如。创作时也无需设计,拿来就玩。那种激情,现在觉来,虽有些蛮横,倒也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