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为今天所看到的唐东都洛阳城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其规模和布局没有大的变化。提出宇文恺规划和营建东都洛阳城时,是在西苑引谷水和洛河入积翠池,经皇城前黄道的。后因谷洛河多次暴涨,改变了原来皇城前的水道布局,后来人们统称其为洛河。

  • 标签: 隋东都 皇城 积翠池 黄道渠 通济渠
  • 简介:堰在浙江丽水西南五十余里的碧湖平原上,创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迄今已延用了一千四百八十多年。峰峦连绵,由多田少的丽水位于浙南地区境内,其西南西的大溪和西面的松阴溪在境内大港头地合流,于是在这连绵的群山中形成了长三十五里、宽十里的冲积平原——碧湖平原。这片平原,占丽水全县平原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以上,是丽水地区著名粮仓。堰就是这个粮仓的水利命脉。碧湖平原的地势是西南高而东北低。堰依据这个地势,在其西南端横截松阴溪流,人灌平原三万亩农田。整个水利工程由

  • 标签: 通济堰 松阴 浙江丽水 萧梁 石函 天监
  • 简介:丽水市碧湖镇有一座我省最古老的水利工程——堰。她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迄今已将一千五百年,至今仍发挥巨大的水利功能,是碧湖平原农业的命脉。

  • 标签: 丽水市 通济堰 水利工程 中国 浙江 历史发展
  • 简介: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505),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2001年,堰作为南朝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堰',是古代对挡水堤坝之类工程的称谓。堰大坝呈弧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筱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堰得以建成,首功当属1500年前的詹司马、南司马。司马,是中

  • 标签: 前司 司马 通济堰前
  • 简介:本刊讯2月14日马年元宵节,佛山举行了主题为“温爱佛山元宵慈善文化万人行”的“行”活动,拉开了第三届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帷幕。行业领军品牌东鹏瓷砖作为佛山公益慈善联盟企业,

  • 标签: 元宵节 联盟企业 佛山
  • 简介:初唐诗学的发展,既有着明显的因袭特征,也有理论突破的深进,稳固的传统儒学思想仍居于主导地位,释、道诗乐理论也随着时代的演进,渗透于艺术表现的深层领域。这种儒、释、道多元思想的冲撞、交流与融合,促进了初唐诗歌美学的纵深拓进。站立于这个时期理论前沿的代表人物当推王,其次是魏征和陈子昂,他们共同构筑了初唐诗歌美学的理论框架。他们的审美理想既对时弊有匡正作用,也对整个唐代的诗歌创作有深刻的理论导向意义。

  • 标签: 王通 贯道济义 诗学观念 诗歌美学
  • 简介:余姚城区中心的舜江楼南侧,有一座凌空横跨姚江的三孔石桥。该桥南北走向,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取名德惠桥,后易名虹桥;因为木桥,此后三毁三建。至元代至顺三年(1332)改筑石桥,下设三洞,定名为桥。当时,在整个浙东地区尚无如此大跨度的圆洞大石桥,故称之为"浙东第一桥"。

  • 标签: 通济桥 镇流 浙东地区 舜江 至顺 三建
  • 简介:《北京文博》2000年第一期所载《南岗洼石桥为明万历间永安桥》一文,以历史资料与历史文物论证1991年4月京石高速公路施工中于丰台区南岗洼所发现古代石桥乃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之永安桥,从而“北京文博界十年未解”之“谜团”或“悬案”得解,且在否定《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通报》所谓“‘无定河’实物见证”说后,提出永安桥下是“哑叭河”。笔者不敢苟同其论。

  • 标签: 南岗洼石桥 古代石桥 通济桥 清朝 文物保护
  • 简介:站在新津城外以南抬眼望去,横卧在浩荡岷江之上的一条'巨龙'宏伟而壮丽,这条'巨龙'一样的拦江大坝就是创立于西汉的古堰——堰。成都人皆知都江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经历过两千年的沧桑变化而至今仍在使用的古堰。近2000年来,通过她古老的'经脉'输送的河水滋润了千里沃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子孙,支撑起大小几

  • 标签: 新津通济堰 通济堰造福 造福苍生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地源热泵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人们对环保、节能意识的增强和生活质量、建筑环境的提高,逐步地加深了对地能资源的供热制冷热泵系统的重视程度。因此,本文对暖工程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地源热泵技术 暖通工程 工程施工
  • 简介:焦作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黄河以北、太行山以南的黄、沁河冲积的牛角川平原之上,隋为河内郡,唐宋为怀州,与洛阳隔黄河相望,是黄河以北通往洛阳的重要交通要道和门户。因与隋唐时期东都洛阳的地缘关系,焦作与大运河结下了不解之缘,为隋唐大运河永济首所在。

  • 标签: 永济渠 焦作地区 渠首闸 大运河 黄河 卫河
  • 简介:南京城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明都南京的规划设计者刘基精通堪舆术(风水术),并将其用于宫城的卜地选址及南京城池的营建,而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哲学基础就是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周易》。以《周易》理论为视角,解读南京门船形瓮城的各种建筑意象。

  • 标签: 通济门船形瓮城 秦淮河 《周易》 明南京城的规划营建
  • 简介:摘要在高中理科中,物理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大部分同学,特别是成绩中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同学们认真研究。学习物理重要,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更重要。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 标签: 高中物理 学习方法 学习习惯
  • 简介:摘要:堰灌区是四川盆地岷江右岸的大型灌区,其引水枢纽位于新津区南河入岷江口。其中拦河闸坝由于多年的运行,闸坝消力池后海漫在水流长期的冲刷,掏蚀等作用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现目前泄洪闸1孔后海漫出现大面积断裂,部分被水流冲走,有较大的冲刷坑形成,相邻的泄洪闸2孔和3孔后海漫也受到波及,有断裂和冲砂坑形成。其他闸孔后海漫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掏蚀和损毁。在没有海漫的消能保护下,过闸水流直接掏蚀冲刷消力池基础,河床受到严重冲刷,消力池基础有被破坏的危险存在,同时也对闸坝的基础构成了一定的威胁。鉴于此,分析堰拦河闸坝海漫损毁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提出修复处理意见。

  • 标签: 通济堰 消力池 海漫 损毁 原因分析 处理方法
  • 简介:我国水土资源状况和自然条件决定了灌溉工程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历史上保留下来许多尚在使用的古代灌溉工程,它们可持续效益的发挥不仅是因为完善的工程体系,更有赖于科学的管理,而地方水利管理组织的构建对管理制度的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拥有1500年灌溉效益的浙江丽水堰工程为例,对灌区水利管理进行历史考察,并结合不同时期的工程发展状况与人文环境等因素,阐释历代水利管理体系的特点与演进.研究有助于认知古代灌区工程管理中的科学价值,以为现代灌区管理的完善提供历史借鉴.

  • 标签: 古代 灌溉 管理 通济堰 遗产
  • 简介:吴耀宗先生在1950年提出的"三大见证"和"十项任务"在四十年后的今天读起来仍然感觉到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今天我借汪老师一篇文章的题目发挥,谈谈中国基督教自传事业中的文字事工。"既"表示"已经成就"的事工,我们可以称之为见证,"未"表示"尚未完成"的事工,我们可以称之为任务。近代福音事业在中国的发端可以说是从文字布道开始的。基督教新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清政府是禁止传教士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的,传教士马礼逊就在文字上先作了准

  • 标签: 中国基督教 传教士 基督教新教 四十年 传入中国 文字
  • 简介:隋唐永安首的福堰遗址吕卓民永安是隋唐长安城在城南的主要引水工程之一。引交水,经赤兰桥、第五桥等地至郭城南侧,再自大安坊流入长安城内。其具体流向大致是:从首先西北流,引水上岸,待渠水援高之后,又转趋东北流以入京城。宋敏求《长安志》载永安首有...

  • 标签: 遗址 隋唐 永安 长安城 引水工程 石堆
  • 简介:摘要:新课程理念下,历史与社会课呈现出“素质教育”和“传统应试”相脱节的状态。作为一名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如何做到既保持历史与社会课的魅力,也要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可能地提高学习效率,成了本人这一年思考最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几年的教育实践,提出“探径幽,方得一活水来”的观点。

  • 标签: 历史与社会课堂   核心素养   读诗问史   探径通幽   查漏补缺
  • 简介:《周易》中《既》《未》的考释黄玉顺《既》、《未》两卦,古来颇多歧解。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对《周易》古经的文献成分尚没有一个合乎实际的分析。笔者近年研究的结果,《周易》经文的构成有“述”有“作”:所“述”是引文,是作《易》者引用的古代文献;所“作...

  • 标签: 《周易》 《周易正义》 周易本义 六十四卦 《诗经》 “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