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接受换血治疗后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的机制和原因。方法:选取自2018年3月~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换血治疗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换血治疗,检测并对比换血前及换血后6h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乳酸、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换血后患儿SPO2水平及乳酸低于换血前(P<0.05),换血前后患儿HR、RR、DBP及S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换血后患儿乳酸、TBIL、DBIL及IBIL水平均低于换血前(P<0.05)。结论: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提供换血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确切,但是患儿治疗后可出现短暂性SPO2下降现象,临床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使患儿生命体征保持稳定,减轻对患儿内环境的影响,促进患儿病情好转。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发生血氧饱和度( SpO2)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急诊科救治的3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评估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发生( SpO2)降低>5%的影响因素。结果 300例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途中发生( SpO2)降低>5%的80例(26.7%),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发生( SpO2)降低与疾病类型、年龄、氧气供应装置、早期改良预警评分( MEWS)等密切相关。结论 疾病类型、年龄、氧气供应装置、 MEWS等是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发生血氧饱和度降低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对患者机体组织氧饱和度产生的影响,分析临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在进行实验设置时,将时间段设置在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研究人员在该时段内将我院中收入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62名,作为研究对象,在针对患者进行资料登记后,研究人员将患者进行两组均分,根据患者在麻醉期间是否出现低血压,将其分为对照组(n=31)与实验组(n=31),对照组内的患者未见低血压症状,而实验组内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低血压,研究人员针对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状况进行记录,分析患者的差异。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进行对比以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以及脑氧饱和度,对比分析后发现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后,低血压是围手术期最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这一疾病的发生会影响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医务人员做好患者的手术期间,血氧饱和度监控能够为麻醉医师提供患者的准确评估,满足患者的手术治疗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OPD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NSa02)与其隔肌功能间关系,以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方法:依据病例选择标准要求,选取2021年3月~2022年8月期间来我院救治的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同时另外一组选择30例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入对照组,排除隔肌功能障碍患者病史。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从血氧分布情况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时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百分比亦显著高于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观察COPD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NSa02)与其隔肌功能间关系后,实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重视COPD患者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NSa02)与其隔肌功能间关系,对于隔肌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大有裨益。
简介:摘要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 autoregulation, CA)是维持脑血流量相对稳定从而维持脑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机制,明确患者CA能力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维持患者MAP在CA范围内有助于维持重要器官的灌注。但目前还没有理想的监测方式用于患者CA监测,无创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变化近似于脑血流量变化,在临床中有无创、实时、持续监测的优势。文章从rSO2监测CA的原理、临床应用(包括围手术期、ICU中、小儿监测中)及其不足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探讨rSO2监测CA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胃肠功能及出暖箱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共有60例,均为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的时间区间为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30名新生儿患者,实验组新生儿患者接受鸟巢式护理的护理方式,参照组新生儿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新生儿患者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胃肠功能、出暖箱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胃肠功能、出暖箱时间等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参照组(53.33%),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给予其鸟巢式护理的护理工作,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其胃肠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胃肠功能及出暖箱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共有60例,均为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新生儿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的时间区间为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30名新生儿患者,实验组新生儿患者接受鸟巢式护理的护理方式,参照组新生儿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新生儿患者护理后的血氧饱和度、胃肠功能、出暖箱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胃肠功能、出暖箱时间等均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参照组(53.33%),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给予其鸟巢式护理的护理工作,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改善其胃肠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简称知信行),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2022年3月11日至14日对来自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 849例儿科医务人员进行线上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知信行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儿科医务人员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知识、态度、行为总得分分别为(5.57±0.96)分、(11.24±1.25)分和(11.19±4.54)分,得分率分别为69.61%、74.95%和55.9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科医务人员的年龄、从业年限、所在地区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知识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学历、从业年限、所在地区、所在医院级别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态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知识水平、性别、年龄和所在单位是否配置脉搏血氧仪是行为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中国儿科医务人员对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的知识和态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脉搏血氧仪的使用存在明显不足。亟须制定相关政策/指南,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知信度,增加脉搏血氧仪的配置,普及推广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及总结有创动脉压力波(简称压力波)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波(简称脉氧波)的波形在心律失常的特征性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为对照组(窦性心律组)、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组分为房性期前收缩组、室性期前收缩组、心房颤动组、快速型心律失常(室上速/室速)组、临时心内膜起搏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血液生化、心脏超声指标等一般临床信息。记录患者包括窦性心律及心律失常发生时的压力及脉氧波的波形,并测量相应压力及脉氧波的主波高度及对应的P-R、R-R间期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窦性心律组)的压力波及脉氧波的波形在不同的患者、R-R间期均不相同,两者的主波高度与EF、FS、P-R、R-R间期无明显相关。房性/室性期前收缩的压力及脉氧波的主波高度及波宽较窦律时明显减低,P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氧饱和度动态变化对梗死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首次发作且发病时间在24 h内的39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对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基线)和接受卒中规范化治疗后2周内进行多模MR检查,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SC-PWI)。在SWI上观察入院时不对称突出皮层静脉(APCV)的显示程度,并计算所有患者治疗前、后梗死侧APCV区的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将2次MR扫描获得的原始DWI和DSC-PWI图像导入软件,获得低灌注体积[达峰时间(Tmax)>6 s]和梗死核心体积(表观扩散系数值<620×10-6 mm2/s)。根据基线梗死灶(DWI-ASPECT)评分及随访(FUP-ASPECT)评分的对比,将所有患者分为梗死进展组(27例)与梗死无进展组(12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间基线梗死核心体积、基线SvO2、SvO2变化值、基线低灌注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变化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梗死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SvO2变化值、低灌注体积变化值与梗死变化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梗死进展组与梗死无进展组间基线梗死核心体积、基线SvO2、低灌注区体积及低灌注区体积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进展组与梗死无进展组SvO2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7±11)%和(35±6)%,t=-2.56,P=0.01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vO2变化值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进展的影响因素(OR=0.872,95%CI 0.773~0.984,P=0.0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OR=1.248,95%CI 1.042~1.494,P=0.016)是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SvO2变化值(OR=0.814,95%CI 0.688~0.964,P=0.017)是独立保护因素。SvO2变化值与梗死变化ASPECT评分呈正相关(r=0.425,P=0.007)。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血氧饱和度变化值能够独立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梗死的进展,治疗后血氧饱和度升高越多越有利于延缓梗死灶的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脓毒症患者,根据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期间每日重症监护病房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的评价结果分为SAE组和非SAE组。记录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入ICU 1、2、3、5、7 d的rScO2,以及预后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ICU住院期间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结果94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男性占59.6%(56/94),平均年龄(50.1±15.1)岁;SAE发生率为31.9%(30/94)。SAE组患者入ICU 3 d内的rScO2水平均明显低于非SAE组(1 d:0.601±0.107比0.675±0.069,2 d:0.592±0.090比0.642±0.129,3 d:0.662±0.109比0.683±0.091,均P<0.05);但SAE组与非SAE组入ICU 5 d和7 d rScO2水平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5 d:0.636±0.065比0.662±0.080,7 d:0.662±0.088比0.690±0.077,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1 d rScO2对SAE的预测价值最大〔1 d:ROC曲线下面积(AUC)=0.77,95%可信区间(95%CI)为0.65~0.89,P<0.01;2 d:AUC=0.60,95%CI为0.48~0.72,P>0.05;3 d:AUC=0.55,95%CI为0.41~0.68,P>0.05〕;以1 d rScO2=0.640作为诊断阈值,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80.0%。SAE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非SAE组显著延长〔ICU住院时间(d):13.6±7.1比9.0±4.3,总住院时间(d):20.1±8.0比15.8±6.1,均P<0.05〕;但两组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SAE发生率较高,可通过监测rScO2的方式预测SAE的发生。入ICU 1 d rScO2水平与SAE的发生紧密相关,或许可成为脓毒症复苏目标以指导治疗,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关于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S)的测量值(初始值、平均值和最高值)在接受心肺复苏患者中预测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OSC)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准则进行,检索Pubmed、Embase、Coch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linical gov、万方、维普、CNKI共8个数据库,收集所有在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期间进行NIRS监测的观察性研究,并排除病例报告、综述和研究样本量小于5例的研究。两名作者评估纳入文章的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效应使用标准化平均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进行标准化。结果本综述纳入22项观察性研究,共计3 578例患者(304例患者发生院内CA,3 274例患者发生院外CA)。研究发现患者的NIRS rSO2初始值(SMD=0.72,95%CI: 0.50~0.94)、平均值(SMD=1.12,95%CI: 0.86~1.37)和最高值(SMD=1.86,95%CI: 0.77~2.96)均与患者发生ROSC相关,ROSC组具有较高的脑氧饱和度测量值。不管是院外还是院内发生CA患者,其NIRS的平均rSO2测定值与ROSC均有关联性(SMD=0.94,95%CI: 0.68~1.19;SMD=1.65,95%CI: 0.85~2.45),院外发生CA患者与院内发生CA患者的平均rSO2测定值与ROSC的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不管是院内还是院外发生CA,恢复ROSC的患者在整个复苏过程中的NIRS脑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非ROSC患者,其中平均NIRS rSO2测定值与ROSC具有相对较强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