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民主与科学》2015年第1期登载了《林可胜:伟大爱国者和杰出科学家》,读毕,不仅对林可胜一生有一个完整了解,也对他在抗日战争民族解放事业中做出的杰出贡献产生由衷敬佩。文中说:1942年夏天,林可胜卸去中国红十字会总干事和救护总队总队长之职。为何卸任?文章引用了张之杰文中的分析:"原因约略有二:其一,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及训练所潜藏大批共党分子,其二,红十字会的庞大资源为小人觊觎。"

  • 标签: 林可胜 解放事业 文中 保卫中国同盟 翁文灏 中国抗战
  • 简介:辩护效果是考察无罪辩护的重要指标。实证研究表明,无罪辩护效果可能表现为侦查阶段的销案,起诉阶段的不诉和审判阶段的无罪判决、撤诉等,呈现出独特的中国面貌。一方面,由于无罪处理制度空间狭小及不当的辩护策略等因素使得我国的无罪辩护效果很差,无罪辩护意见很难被官方采纳,其中以无罪判决尤为明显;另一方面,律师的努力和官方在法律与外部压力之间的能动作用,使得无罪辩护对刑事案件的处理产生一定影响,表现为对起诉阶段案件定性及审判阶段量刑的影响。

  • 标签: 无罪辩护 效果 实证 解释
  • 简介: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的顾维钧,同时也是当时中国三大美男之一(其他两位据说分别为梅兰芳和汪精卫)。对于一个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的人来说,

  • 标签: 辩护 臭菜 哥伦比亚大学 博士学位 梅兰芳 美国
  • 简介:由休谟归纳问题引发的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辩护目前主要有三种进路:逻辑辩护、语境辩护和可靠论辩护。这三种进路推进了归纳问题的解决吗?对三种进路的解决方案加以考察和分析后可得出结论:按照怀疑论的要求辩护一般归纳推理的有效性是不可能的、无意义的,但是对特定语境的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辩护是有意义的,也是可能的。

  • 标签: 归纳辩护 逻辑辩护 语境辩护 可靠论辩护
  • 简介:对于我国刑事辩护率低,质量低下的现状,在强调改变立法,完善辩护环境的同时,更应当反思律师自身执业素质和辩护水平等主观原因。本文打破了一味批判辩护环境的观点,强调律师行为才是提高辩护质量、实现有效辩护的动力之源。本文基于对有效辩护的追求,从律师行为的角度入手,通过分析我国实践中辩护律师帮助不力的情形来探究我国刑事辩护率低、质量差的现状及原因所在,并对现有的惩罚机制提出建议。

  • 标签: 辩护 律师 帮助不力 制裁
  • 简介:在关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讨论中,一个被质疑最多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是:马克思本人是否赞成从正义与非正义的角度讨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差异?进一步说,以道义合理性为根据论证社会主义应当取代资本主义是否与以历史必然性为核心的唯物史观相冲突?

  • 标签: 正义理论 马克思 辩护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唯物史观
  • 简介:基本义务是指宪法规定的公民对国家承担的义务。基本义务自法国1795年宪法首次规定,此后影响了德国宪法。1919年魏玛宪法专章规定了“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德国基本法之所以抛弃了专章规定的做法,仅保留了个别的基本义务,一方面是对纳粹时期滥用公民义务的反应,另一方面是认为公民承担基本义务是不言自明的。根据是否会产生宪法或法律上的制裁,可以将基本义务分为道德义务、不完全的法义务和完全的法义务三种。基本义务中的作为义务需要通过法律来贯彻,但不作为义务和容忍义务则无需通过法律的中介。基本义务与基本权利之间是非对称的关系,但基本义务也有其独立的宪法地位,因为基本义务就是公民身份中公共性的体现。

  • 标签: 基本义务 基本权利 道德义务 法义务 公民
  • 简介:刑事司法鉴定启动权是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但是在我国,对该项制度的启动权的配置却呈现出不均衡的现状。笔者主张赋予刑事辩护律师刑事司法鉴定的单方启动权,以更好地维护辩护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刑事诉讼模式下控辩平等对抗理念的实现。

  • 标签: 律师 刑事司法鉴定 启动权
  • 简介: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定了辩护方在申请非法证据排除时应当提供相关的线索和材料,但是对于提供相关线索和材料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这就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证明标准过高,非法证据排除启动困难,或是证明标准过低,非法证据排除滥用的情况出现。因此,有必要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中辩护方提供线索和材料行为的性质进行定性,并结合国内外的相关规定来明确其所应达到的标准,以更好地发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作用。

  • 标签: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初步证明责任 优势证据证明标准 合理怀疑
  • 简介:知识教育的出场:纽曼的大学理想讨论大学理念,我们首先想到的无疑就是英国的红衣主教纽曼。他主张大学应平等、完整地传授各种知识。认为大学教育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智能力。大学教育应提供普遍性的知识(具有普通意义的真理)和完整的知识(不能把神学排除在大学教授的知识之外),而不是狭隘的专业知识。

  • 标签: 知识教育 大学理念 信仰教育 辩护 传授知识 大学教育
  • 简介:司法规范化建设事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全面正确有效履行.笔者拟从基层检察院公诉人听取辩护人意见为切入点进行调查分析.在审查起诉阶段,辩护人作为独立、客观的诉讼参与主体,需要维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提出犯罪嫌疑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公诉人在案件审查起诉阶段听取辩护人意见,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公诉水平、维护辩护人行使辩护权、维护公平正义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辩护人 公诉人 犯罪嫌疑人 审查起诉阶段 法律监督职能 合法权益
  • 简介:相对主义是伦理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1975年,吉尔伯特·哈曼(GilbertHarman)提出了相对主义的一个辩护,论证了内部道德判断的道德相对主义。此后,这个辩护招来了许多批评和质疑。本文论证了哈曼的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的道德理论体系,它能够应对各种批评和质疑。论文的前两个部分,笔者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完整地论述了哈曼的相对主义立场及其论证;论文的后两个部分,笔者重新解读了哈曼的相对主义论证,指出哈曼的相对主义理论不完全是一种内部主义的道德动机理论。在此基础之上,笔者研究了对哈曼道德立场的两个反驳,指出它们都不令人信服。最后,笔者指出哈曼道德相对主义的道德立场。通过以上分析,本文最终得出以下的结论:得到自然主义论证支持的道德相对主义是一个融贯的道德理论体系;道德不是迷信和幻影,它是自然世界中的一员。

  • 标签: 哈曼 内部判断 动机理由 内部主义
  • 简介:《天堂与权力-世界新秩序中的美国与欧洲》(刘坤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以下简称《天堂与权力》)一书作者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罗伯特·卡根(RobertKagan),他多次被著名的《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级百位思想家”.

  • 标签: 《天堂与权力》 世界新秩序 美国 欧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辩护
  • 简介:中国传统的政治法律制度决定了刑辩律师和刑事辩护的艰难起步。这是因为:它长期处于历史发展过程中时代定位的缺失、刑事审判议论席上应有角色的缺席和面对大量刑事被告人急需要刑事辩护而它却面临着自身数量、力量和能量缺乏的状态。在进行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如何看待刑事辩护制度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法治成熟程度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数。尽快建立和确认刑事法律关系新概念,从而使刑事辩护的价值能够在平等、公正的刑事法律关系确立和追求正义的过程中得到体现。审判机关被要求必须跳出刑事法律关系的冲突范围。只是居中审理发生矛盾冲突的刑事法律关系,而不与其中任何一方发生直接的对立或者结盟。在这种刑事法律关系的结构中,刑辩律师的社会价值就会随着其法律地位的确立而得到有效的反映和体现。

  • 标签: 刑辩律师 刑事辩护 刑事法律关系 司法公正 程序公正
  • 简介: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有效,乃是基于物权法已有区分规则的支持,同时亦与不同于物权的债权基本属性有关。善意取得关乎物权,而与合同的效力无涉,不论是出卖人为恶意或者是买受人为恶意,均不得影响合同的效力;不存在出卖人不再需要担保拥有所有权或处分权的义务问题;不发生司法解释修改或废止法律的问题,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1条涉及的合同原本就不是学界所称的效力待定的合同。

  • 标签: 合同效力 无权处分 区分规则 善意取得 恶意
  • 简介:当代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的重大议题。在全国广大思政课教师努力探索"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的大背景下,应该从知识与信仰产生的源头出发,解构知识与信仰,探寻二者之间最为本真的联系,以求真正解答知识之上形成信仰何以可能的难题。

  • 标签: 知识 信仰 教育
  • 简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目标。"从法制体系到法治体系"与"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这两个命题具有内在一致性,法治体系建设实质是从现有法制体系向法治体系的转型。我国法制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目前处于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阶段。"从法制体系到法治体系"意味着正当性基础的转变、治理体系的法治化和法治的体系化。要实现这一转型,要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合理配置政治权力、权力制约制度化这三方面入手。宪法是法律体系的拱心石,宪法法律权威是法治体系的支柱,政治权办的合理配置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关键。

  • 标签: 法制体系 法治体系 宪法法律权威性
  • 简介:刘易斯·科瑟对莫里斯·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给予了比较中肯的推介和评价,却认为因为“现在中心观”而使其理论思想在历史连续性上令人遗憾。这种批评实际上是对哈布瓦赫的误解,因为哈布瓦赫并未否认历史连续性。

  • 标签: 哈布瓦赫 集体记忆 建构 现在中心观
  • 简介:伽达默尔和利科对"真理"和"方法"两个概念及其内在联系的理解有着明显的分歧。利科认为伽达默尔的诠释学导致了真理与方法的断裂,而伽达默尔指出利科倡导的方法不能达到一种更普遍的诠释学真理。本文指出,二者的分歧体现的是海德格尔存在论真理观的两种不同发展路径:伽达默尔以柏拉图的对话为范式,强调诠释学对话中开显出来的理解的真理;利科以对文本的结构分析为基础,关注以反思为中介达到的自我理解的真理。利科的理解说明辩证法和伽达默尔的问答辩证法都远离绝对真理,强调理解的历史性和诠释学经验的开放性。两位哲学家都试图让诠释学从海德格尔彻底的基础存在论回到具体的精神科学,并从不同角度为精神科学的独特真理提供了辩护

  • 标签: 伽达默尔 利科 真理 方法 精神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