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躯干控制训练对患者的平衡功能影响。方法将本次研究所选80例脑卒中患者(2017年06月—2018年06月)进行随机分组,参照组行神经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前者基础上另行躯干控制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heikh、FMA评分均有大幅度上升,研究组上升幅度比较大,P均<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躯干控制训练能够改善患者躯体运动能力,提高患者身体平衡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躯干控制训练 脑卒中 平衡功能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 Frenkel 训练结 合本体感 觉 神 经 肌肉促 进( PNF )技术对脑 卒中偏瘫患者 躯 干控制平衡能力的 影响 。 方法:将 90 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分别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强化躯干控制在缓解肢体痉挛中效果。方法:肢体痉挛是中风后常见后遗症,在临床治疗中,观察在不同阶段发生不同程度痉挛状况患者病情、治疗方案、效果。分析在康复治疗中存在极易被忽视问题。结果:患者在完成24周治疗后,肢体和躯干痉挛显著改善,极易导致分离运动,提升运动功能;对48周状况观测,Brunnstrom分级有所提升,提升患侧肢体感觉,降低患侧支撑时出现恐惧状态,增加患侧控制能力,提高自理能力。结论:加强躯干控制能够提升患侧躯体意识,防止患者忽视和健侧过度代偿,有效防御痉挛产生,使肢体运动功能快速恢复。

  • 标签: 康复 肢体痉挛 强化躯干控制
  • 简介:目的:评定不同负重量(0kg、27.5kg和50kg)站立30min对躯体静态平衡能力产生的影响以及腓肠肌表面的肌电位变化。方法:28学员分2组,每组14名,完成3次站立30min,并进行平衡能力和腓肠肌表面肌电测试。结果:与基础值相比,站立30min躯干平衡能力无显著变化(P〉0.05),不同负重量之间无显著变化(P〉0.05)。此外,与安静状态下相比,负重50kg站立30min腓肠肌表面肌电振幅显著增加(P〈0.05)。结论:不同负重量站立30min,不损害躯干控制能力,但随着负重量的增加,下肢腓肠肌激活程度增加。

  • 标签: 负重站立 静态平衡 表面肌电
  • 简介:目的探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的时间强度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45例老年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联合躯干核心肌群训练,A组1次/d,B组2次/d,C组3次/d,每次30min,每周5d,共训练3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和3个月时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3组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平衡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和3个月后,3组患者的平衡量表评分都明显提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和2个月后组间比较,平衡能力评分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个月后,3组患者平衡能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加治疗剂量,提高躯干核心肌群强化训练的时间强度可以加快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平衡功能的恢复,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远期疗效并无差异。

  • 标签: 脑卒中 强化训练 躯干核心肌群 平衡
  • 简介:目的研究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及躯干平衡性。方法对35例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拍摄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位片和头颅后前位片,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分析。结果①下颌偏斜者脊柱冠状面形态均不同程度呈“S”型弯曲,正常对照组脊柱基本呈一直线与重力线平行,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下颌偏斜患者的躯干平衡性均为失平衡(失衡角〉1°),正常对照者躯干平衡性均在正常范围内(失衡角〈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下颌偏斜患者的脊柱侧弯程度和肩失平衡程度与下颌偏斜程度均呈正相关,并呈线性趋势;④下颌偏斜方向与颈椎段侧弯方向具有异向性,与躯干段侧弯方向具有同向性。结论骨性下颌偏斜与脊柱形态和躯干平衡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 标签: 成人 骨性下颌偏斜 冠状面 脊柱形态 躯干平衡性
  • 简介:【摘要】脑卒中是临床普遍发生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后由于脑结构受损,容易出现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等多种后遗症,其中躯干控制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针对此病当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使躯干功能恢复正常,研究发现针灸联合中医康复治疗法在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探讨了脑卒中及躯干控制障碍后遗症的发生机制,以此为基础阐述了脑卒中后躯干控制障碍应用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分析了针灸联合中医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躯干控制障碍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路径。

  • 标签: 脑卒中 躯干控制障碍 针灸 中医康复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左腰腹部大片状黑头粉刺样损害60余年,于2011年1月21日就诊我科。患者诉出生时左腰部一铜钱大皮损,随着年龄增长皮损渐密集,向周边蔓延,可挤出白色豆渣样物质,愈后遗留凹陷性瘢痕。20岁时向左前腹部发展,缓慢长大,无自觉症状。

  • 标签: 黑头粉刺痣 黑色毛囊性丘疹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采取躯干控制训练干预对步行能力及ADL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了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时间段内,自行前往我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有64例,分组方式为奇偶法,各32例,对比组实行常规干预,干预组实行躯干控制训练干预,干预组与对比组的干预前后临床指标实施组间对照。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前临床指标P值>0.05,无差异。干预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ADL评分高于对比组患者,P<0.05,有差异。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采取躯干控制训练干预效果明显。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躯干控制训练
  • 简介:仰卧起坐是采用仰卧姿势,通过髋关节的屈、伸活动来达到发展腰腹部肌肉力量的训练手段之一。通过训练有助于军人良好体型的塑造和保持,是部队经常性训练的内容。

  • 标签: 仰卧起坐 技术动作 训练安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60.28±12.45)岁;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60.71±12.52)岁。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躯干稳定性训练,观察组给予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采用感觉统和测试(SOT)、运动控制测试(MCT)、Brunel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采用步态分析仪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四格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9.13±1.72)分比(12.36±2.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3,P<0.001)。治疗后两组SOT、BBS评分升高,MCT评分降低,且观察组的SOT、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72±6.96)分比(70.26±7.63)分、(47.29±4.95)分比(39.64±4.65)分],MCT评分低于对照组[(113.42±4.01)分比(131.28±6.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76、8.102、16.357,均P<0.001)。治疗后两组步行速度、患侧步幅、患侧下肢摆动百分比、患侧髋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ROM、踝关节ROM均明显升高,患侧下肢支撑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步行速度、患侧步幅、患侧下肢摆动百分比、患侧髋关节ROM、膝关节ROM、踝关节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侧下肢支撑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的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躯干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化工过程中的物料平衡与能量平衡控制是确保工程操作正常运行和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要素。物料平衡涉及跟踪原材料和产物在过程中的流动,以确保没有物质浪费。能量平衡控制则关注能源的输入和输出,以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这两个方面的控制对于可持续化工过程至关重要,有助于减少环境影响并提高经济效益。未来,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化工工程领域将不断寻求更精确的建模和控制方法,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生产需求,同时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物料平衡与能量平衡控制将继续在化工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行业向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方向迈进。

  • 标签: 化工过程 物料平衡 能量平衡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主因左面部及右胸部色素斑30余年,于2013年4月11日就诊。患者7岁起左面部及右胸部同时出现不规则色素沉着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此后皮损面积逐渐增大,皮损上毛发增多、增粗,未诊治。体格检查:心、肺、腹未见异常,智力正常,未见肢体发育不良和脊柱发育畸形。皮肤科检查:左面部可见不规则棕色色素沉着斑,边界清,色素斑上毛发增多、增粗,有散在的毛囊性丘疹;

  • 标签: BECKER痣
  • 简介:通过对大学女生身高、体重、躯干体积、肺活量等进行测量,依据测量结果,以躯干体积为因变量,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其派生的指标为自变量的多种回归方程,建立躯干体积计算模型。为了更科学、更简便地计算大学女生躯干体积,对大学女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的补充和完善。

  • 标签: 躯干体积 肺活量 体重 身高 回归方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中对平衡与行走功能的提高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躯干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与行走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平衡与行走功能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躯干核心肌群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中对平衡及行走功能的提升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躯干核心肌群训练 脑卒中偏瘫急性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飞机的载重平衡是保障航行器可以安全飞行的主要构成条件之一。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关注点会放在飞机承载乘客及货物以后的平衡问题,容易忽视飞机空载状态下的载重平衡。其实飞机在空机状态下的重量、重心数据才是飞机载重平衡的基础,因而保证空机状态下数据的准确性才是重中之重。

  • 标签: 飞机 载重平衡 控制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WBVT)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选择我院经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共8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以及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结果:研究结束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身振动训练 躯干控制训练 脑卒中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探究人体躯干旋转的规律,解释形意拳顺步崩拳与拗步崩拳的发力动作过程。方法:采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AMTI三维测力台,对山西省形意拳协会8名拳龄30年以上的习练者进行测试。结果:崩拳发力阶段躯干肩髋角顺步变化范围为6.81±3.79度,拗步为22.69±14.14度。顺步髋的旋转角度变化量为20.52±26.28度,拗步旋转的变化量为14.09±13.37度。结论:顺步崩拳以肩与髋同时旋转为主、拗步崩拳以肩的旋转为主。同时旋转产生的拳速较肩部旋转的拳速更快。

  • 标签: 崩拳 X-factor 躯干旋转 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接受我院治疗的60例腰痛患者,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采取随机性分组策略,分为推拿组和联合组,推拿组采用推拿治疗方法,联合组采用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腰椎功能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推拿组视觉模拟评分高于联合组(p<0.05)且推拿组腰椎功能评分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优于推拿组(p<0.05)。结论:应用推拿配合躯干肌功能锻炼治疗腰痛的临床效果更好,有助于患者腰部健康的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推拿 躯干肌功能锻炼 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