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应激性心肌病(TTS)是一种左室功能障碍可逆性的心肌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应激性心肌病早确诊,及时治疗对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应激性心肌病诊断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的预测效应。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9 —12月选取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45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住院期间(入院1周内)及随后1个月时分别使用急性应激障碍量表(ASDS)、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问卷中文平民版(PCL-C)、贝克焦虑量表(BAI)以及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对其进行调查。结果457例AMI患者住院期间A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1.29%(143/457)、42.23%(193/457)和29.98%(137/457);1个月时AMI患者PTSD、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0.20%(138/457)、10.50%(48/457)和26.48%(121/457)。交叉滞后模型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在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β=0.11,P<0.05)、焦虑(β=0.16,P<0.01)、抑郁(β=0.25,P<0.01)对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的焦虑、抑郁分别对1个月时的焦虑(β=0.34,P<0.01)和PTSD(β=0.16,P<0.01) 、抑郁(β=0.59,P<0.01)和创伤后应激障碍(β=0.25,P<0.01)预测作用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应激障碍的高警觉、再体验与分离症状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预测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MI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对随后1个月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抑郁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应加强对AMI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干预,及时疏解其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从而有效降低其后期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身体约束在老年人中的约束。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入院治疗的老年患者645例,按照年龄阶段不同分为3组,每组各215例,60-70岁患者为A组,70-80岁患者为B组,80岁以上患者为C组。在患者使用身体约束的原因、对身体约束的使用率、患者使用的约束方法以及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A组患者中有20%的患者在治疗中使用身体约束;B组患者中有35%的患者在治疗中使用身体约束;C组患者中有55%的患者在治疗中使用身体约束。结论:身体约束在老年患者中有较高的使用率,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对身体约束的使用率也有所上升。
简介:摘要:音乐是提高小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 由于音乐的节奏感和节奏感与人的情绪变化是一致的,因此在音乐艺术的熏陶下审美和道德教育的渗透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乐器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必备工具,而由于人体本身具有乐器的特性,老师们革新了教育理念,将身体乐器引入音乐课堂教学,可以激发你对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