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累及关节关节损伤的骨骨折手术治疗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入住我院的80例累及关节关节损伤的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结果在80例患者中仅2例(2.5%)患者切口处发生炎症均经换药后痊愈,且患者切口均愈合良好。跟踪随访1~3年,经X线显示骨折患者79例愈合,1例因外因没有愈合需要二次手术,固定物没有发生排异现象。固定物钢板取出前根据Maryland评价标准,统计可得优67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高达96.25%。结论对于累及关节关节损伤的骨骨折患者应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且切开方式为“U”形切口,该方法手术效果良好,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跟距关节 跟骰关节 跟骨骨折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外侧小切口治疗关节移位的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腓骨尖至第4跖骨基底的外侧小切口显露、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1例(32侧)关节移位的骨骨折患者。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1侧,Ⅲ型11侧。术后第2天首次换药,拔除引流片的同时尽量驱除伤口内的残蹦淤血,患肢垫棉垫加压包扎。结果31例患者术后获3~18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32侧关节复位良好,骨外形恢复满意。术前Boehler角为6.84°±9.36°,术后为32.06°±6.87°;术前Gissane角为106.04°12.03°,术后为115.81°±9.48°,手术前、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根据美国骨科足髁外科学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分:60~70分2侧,70~80分9侧,80~90分16侧,90~100分5侧。结论骨外侧小切口对软组织的损伤较外侧延长切口小、骨折显露清晰、且便于后期内固定的取出和距下关节融合术的实施,是治疗关节移位的骨骨折的一种较好切口选择。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外侧小切口
  • 简介:目的比较小切口有限内固定与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关节移位骨骨折的应用及其疗效。方法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4%和10.87%,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有限内固定与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关节移位骨骨折,且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术后并发症较少。

  • 标签: 关节面移位 跟骨骨折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 “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移位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间收治的80例(98足)关节移位骨骨折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48足)患者采用骨外侧“L”形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40例(50足)患者采用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Bolther角和Gissane角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Bolther角和Gissane角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优良率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关节移位骨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有效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 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关节移位骨骨折的效果进行深入的探索。方法:为了将当前关节移位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以性根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和行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术作为本次对比项,以本院的200例关节移位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后实施上述不同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式下的最终治疗效果。结果:比较后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关节移位根骨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采取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治疗术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切口有限内固定术 关节面移位跟骨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应用骨钢板治疗关节内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骨钢板经骨外侧入路,对32例关节内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32例骨折术后功能恢复,优2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应用骨钢板经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跟骨骨折 外侧入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通过骨克氏针结合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骨骨折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1年5月,经皮通过骨克氏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骨骨折23例26足,男17例,女6例,年龄19~52岁,平均30.5岁,20例为单侧骨骨折,3例双侧骨骨折;高处坠落伤15例,车祸伤8例。疗效评定标准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结果23例患者术后获7~38个月(平均15.4个月)随访,患足功能优7侧(26.9%),良16侧(61.5%),可2侧(7.7%),差1侧(3.8%);优良率88.4%。结论经皮通过骨克氏针有利于稳定及维持骨折复位,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骨骨折临床疗效确切。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跟骨 骨折 克氏针
  • 简介:目的探讨可塑骨钛钢板治疗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可塑骨钛钢板治疗关节内骨折63例(72足),术前、术后注意局部消肿,术中注意关节面的解剖复位、Bohler角、Gissane角及骨的长度、高度、宽度的恢复。结果5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4个月。依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的后足评分系统,很好37例,好15例,一般5例,差1例,优良率89.7%。结论应用可塑骨钛钢板治疗关节内骨折,固定可靠,适用于各型关节内骨折。

  • 标签: 跟骨 骨折固定术 关节内骨折 钛钢板
  • 简介:摘要骨作为跗骨中最大一块,在人体行走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中较为重要的承载骨。临床研究发现,关节内骨折行保守治疗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关节内骨折临床治疗的重要一环。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探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跟骨关节 手术治疗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对38例46侧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骨骨折进行随访,随访结果采用Kerr百分制评分系统评估。结果22例26侧获得随访手法复位6例,优良率83.4%、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7例,优良率87.5%、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8例优良率90%、切开复位钢板固定1例效果为良。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效好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好于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好于手法复位,同时关节内骨折良好疗效的取得在于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及骨外形长度、宽度的完美恢复。

  • 标签: 跟骨 内固定 距下关节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多尺度实体的匹配方法。首先介绍了多尺度实体匹配技术的概念和背景,然后对多尺度实体匹配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包括其原理和实现方式。通过算法演示展示了多尺度实体匹配的过程,展示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最后,对多尺度实体匹配的性能进行了评估。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多尺度实体匹配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多尺度 面实体 匹配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涉及骨前部的关节内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36例42足涉及骨前部的关节内骨折患者,男28例33足,女8例9足;年龄19~63岁.平均40.2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0足,Ⅲ型27足,Ⅳ型5足。42足均经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进入,采用解剖重建钢板或锁定钢板固定,未予植骨。术后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结果31例36足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3.2个月(9~25个月)。以患者最近一次临床随访为准,优11足,良22足,一般3足,优良率为91.7%。结论为最大程度地保留骨周围关节的功能,要注重恢复骨前部的正常解剖形态,尤其是关节面的平整和骨的外侧长度,并进行稳定固定。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跟骰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Y”形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使用“Y”形骨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53例64足,采取骨外侧入路,35足采用自体髂骨植骨。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病例总体优良率达85.9%。结论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切口设计、植骨、准确复位及坚强固定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跟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微创与开放关节融合术治疗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开放关节融合术,研究组予以经皮微创空心螺钉植骨融合术,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经皮微创空心螺钉植骨融合术治疗关节炎临床效果更佳,可重建距下关节的稳定性,并发症较少。

  • 标签: 跟距关节炎 微创 开放 跟距关节融合术 疗效
  • 简介:<正>质疑一个公式灯光喧哗着,从海上、桥上,从错落有致,装饰华丽、有如层峦叠嶂的巍巍高楼汹涌而来!夜幕降临的时候,无论你从哪个方向望去,澳门都宛若浮在海上的一座镶满珠玉的童话谜城。几年不到澳门,澳门着实变了模样。朋友带我在夜的澳门闲逛。从路环,到凼仔,马路仿佛变得窄小了,两旁新的建筑却一座更比一座高巍而华丽地向你威逼而来。旧葡京已经徐娘半老,新葡京犹如戴金插银的时尚女

  • 标签: 伤痕累累 圣保禄学院 圣保禄教堂 五彩斑斓 葡萄牙人 怡情
  • 简介:目的对骨经典扩大外侧L形入路进行改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4年7月至2009年1月应用改良扩大外侧L形入路对81例89足(8例双侧)关节内骨折施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临床效果。并与同期采用经典外侧扩大L形入路的3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30.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其中改良组平均(84.37±12.22)分,优良率为83.2%;经典外侧扩大L形入路组平均(81.72±13.91)分,优良率为81.3%。两组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值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4,P〉0.05;Х^2=0.009,P〉0.05)。两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及腓肠皮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入路不仅具有经典扩大外侧L形入路的各种优点,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外侧动脉及相伴行的腓肠皮神经,有效预防了术后皮瓣坏死、感染、切口不愈合及术区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跟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解剖板在累及距關节的粉碎性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2例粉碎性骨骨折伴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优良率、足踝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Bohler角、Gissane角、骨宽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6.11%,与对照组的8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AOFAS足踝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11%、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ohler角、Gissane角、骨宽度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骨宽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累及关节的粉碎性骨骨折患者中,采用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可达到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加压固定治疗同等效果,其并发症较少,足踝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改善患者的距关系及骨宽度。

  • 标签: 粉碎性跟骨骨折 跟距关节 跟骨解剖板 骨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