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汉语假设标记丰富,其语法来源有九种类型:时间词、言说动词、系动词、使令义动词、像似义动词、愿望义助动词、确认义副词、是非问标记和话题标记。这些语义来源要么具有非现实性或者是用于非现实语境中吸纳了其非现实语义,要么具有话题性,均与假设语义特征相适宜,所以具有跨语言普遍性。

  • 标签: 假设标记 语法化来源 跨语言比较
  • 简介:语法隐喻(grammaticalmetaphor)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一个重要范畴。首次由Halliday在1985年出版《功能语法导论》(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中提出。自提出之后,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关语法隐喻学术论文也大幅增加,但就语法隐喻理论依据及其分类方面,各学者有所质疑。在此主要探讨三方面:(1)语法隐喻理论依据;(2)语法隐喻分类;(3)语法隐喻理论不足及展望。

  • 标签: 语法隐喻 系统功能语言学 分类
  • 简介: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研究方法,借鉴系统功能语言学语法隐喻理论,结合认知语言学和二语习得输入理论,总结出提高语法隐喻输入质量、输入数量和输入转化3种不同教学方法,进而对122名学生进行为期16周提高语法隐喻习得训练,以探讨不同教学方法对语法隐喻习得影响。研究分析发现,提高输入质量教学方法最有利于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习得,提高输入转化教学方法最有利于概念隐喻习得,这一结果对教师使用合适语法隐喻教学策略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语法隐喻 输入 追踪研究
  • 简介:以词可比性为标准,英语名词可以分为等级名词(GradableNoun)和非等级名词(Non—gradableNoun)。等级名词一方面以其“概括”指范畴、类属意义来表示主语所指人或事物属性,或者表示其抽象身份、职业、状态等(而不是指特定个别人或事物),另一方面又从气质、作风、样式、气味、态势等方面反映出说话者某种感受。

  • 标签: 英语名词 语法搭配 特征和 语义 可比性 说话者
  • 简介:商务英语写作是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重要环节,商务英语写作课堂不仅需要传授商务基本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对商务语言特点有所了解并掌握其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写作能力。介绍商务英语文本写作要求和语言使用原则,结合概念语法隐喻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三个层面讨论隐喻式在商务英语写作中应用,提出商务英语写作课堂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几点策略。

  • 标签: 商务英语写作 概念语法隐喻 语用原则 培养策略
  • 简介:同学们,你们相信吗?你们只要学会老师教一个,就可以搞定本单元作文练习!什么?老师吹牛?老师已经好多年没吹牛啦!请大家认真听老师讲一讲吧,老师要打开大家“脑洞”啦!

  • 标签: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 简介: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那会儿,我正在飞往西班牙飞机上:舷窗外白云朵朵,苍茫大地上山川河流依稀可辨。到达阿姆斯特丹机场转机时我打开了手机,十几条与地震有关信息争先恐后地跳出来。因为信息简短,再加上旅途劳顿,说实话我也没太当一回事。转机飞抵巴塞罗那时已是当地时间凌晨一点。

  • 标签: “人”字 结构 汶川地震 2008年 阿姆斯特丹 巴塞罗那
  • 简介:文章从语法隐喻角度,采取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对比中、美报纸政治新闻语篇,试图揭示中美政治性新闻在运用概念语法隐喻方面的异同,为跨文化语言教学以及新闻翻译提供借鉴。研究显示为:中美政治性新闻报道中存在大量概念语法隐喻,主要变现为“名词”;英文语篇“形容词”和“动词”运用比汉语更加丰富和多样。从分布情况来看,两种语言中动词转为名词最为普遍。并分析这些语法隐喻在政治类语篇中功能。

  • 标签: 概念语法隐喻 名词化 政治性新闻
  • 简介:"节操"一词随着当下语言社会发展,逐步出现新义项,由"气节操守"正在进一步发展为"做某事应该坚持某种原则或道德底线"。在词义发展变化过程中,"隐喻"心理和距离象似是主要认知机制。"节操"一词在具体使用中,出现了多元隐喻现象,而共有相同某种属性是多元隐喻产生重要条件

  • 标签: “节操” 词义发展 认知机制 多元隐喻
  • 简介:非自主动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重合。我们认为,一个非自主动词出现在一个句子中表示事件,这个事件是说话人能够控制或主观上认为能够控制,那么这个非自主动词可以重叠。非自主动词重叠语法意义就是增强非自主动词自主性,使非自主动词表示事件成为或主观上成为一种可控事件。

  • 标签: 非自主动词 重叠 条件 语法意义
  • 简介: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作为目前流行一利,特殊语言现象,引起了学者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分析“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类别特征,然后运用沈家煊提出“转喻认知模型”来探讨这一结构转喻本质,最后讨论该结构语法问题。

  • 标签: 汉语“程度副词+名词” 转喻 认知模型 语法化
  • 简介:条件结构考查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同学们平时应加强阅读程序框图训练,深刻理解框图逻辑结构和具体算法原理。

  • 标签: 逻辑结构 程序框图 填空题 选择题
  • 简介:构式语法主张语法构式是语言基本分析单位.本文基于语言形成与现实和认知关系分析了语法构式形成事件基础,提出构式语法研究事件观,指出特定构式意义来源于该构式所描写事件结构及构式使用事件.对一个语法构式分析就是以事件结构为基础统一描写该构式在句法、语义、语用和语篇方面的语言特征.构式事件结构是认知语言学语言单层观、连续统观、使用观和体认观理论建构基础.在实时语言交际中,一个构式使用(即使用事件)激活了构式事件结构.构式使用事件是构式进入实际话语场景入场作用要素.

  • 标签: 语法 构式 事件 入场
  • 简介:语法通常包括实词虚化和短语词汇两个过程。本文从历时角度考察了“一齐”由并列关系词组虚化为副词过程。从语义和语法角度阐述了“一齐”语法历史成因。通过考察发现,“一齐”演化是韵律、语法、语义协同作用结果,句法位置改变导致语义产生变化,韵律则使处于稳定音步中两个并列成分被“桎梏”起来,逐渐词汇。语义演变,也可以改变句法位置,由于“一齐”常放于形容词和VP之前,使其具备了副词语法功能。

  • 标签: 一齐 副词 词汇化 语法化
  • 简介:采用中性抽象名词探测在再认测试和自由回忆条件自我选择权效应。实验一采用选择与迫选方式考察抽象名词在再认条件自我选择权效应;实验二进一步验证被试在我选择和他选择条件下对抽象名词自由回忆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在再认测试还是自由回忆测试,被试对自我选择抽象名词记忆数量都显著高于迫选和他人选择条件抽象名词记忆数量,中性抽象名词表现出了自我选择权效应,拓展了前人使用假词时在自由回忆条件下未表现出自我选择权效应。因此,自我选择权效应在自由回忆条件下可以存在于抽象名词水平上。

  • 标签: 自我 选择权 自我选择权效应 记忆 抽象名词
  • 简介:本文考察“或许”词汇语法。“或许”实现词汇之前,“或”“许”先分别实现语法,然后通过双音、副词连用凝同成词。“或许”进一步演变,由副词衍生出连词用法,主观性增加,作用于句子或篇章,起到衔接或连贯作用,功能进一步虚化。

  • 标签: 或许 揣测 词汇化
  • 简介:毫无疑问,语法知识是“知识”。知识是什么?真正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科学认知——对事物本质把握,对客观规律揭示。它既是人类智慧结晶,又是引导人类智慧明灯。培根一句名言曾风靡神州大地:知识就是力量!当然,静态知识本身只是潜在力量,它作为力量本色要在“运用”中才能显现出来。正如阿拉伯谚语所说:“无论你有多少知识,假如不用便是一无所知。”这话就应在汉语语法知识头上了。

  • 标签: 语法分析 汉语语法 语法问题 科学认知 事物本质 醉花阴
  • 简介:在目前所见青铜铭文上,"寿"出现率甚高,共见六百余次,其字形异体均有五种。从这五种字形年代不同,或许可以表达"寿"形成脉络。本文从两周金文和战国简文搜集一切"寿"字形,重新探讨该结构与形成历史。本文认为,"寿"是殷周之际从"神"衍生字体,以表达天神所能赐予寿命。商文明信仰传统,乃是通过神兽吞吐神杀方式,以期获得天上神性之新生,即通过神杀手段避开自然生物必经死亡过程,进而得到由神所产生永生。早期社会观念中,老死病死者将变得永远脆弱无力,身强力壮时期被杀者,反而能在永生中保留身强力壮,所以"寿"并不被视为理想美德。但是从殷周交接之际出现"寿"可知,当时社会已不再怕老弱,反而把"老"视为被神保祐依据。古代思想传统中将老年视为德性观念,实滥觞于此。

  • 标签: 金文 “寿”字 祖先崇拜 商周信仰 神寿信仰
  • 简介:【题目】在"献爱心"捐款活动中,六(1)班同学捐款600元,捐款的人民币有三种:5元、10元和20元,共50张,其中5元和10元张数同样多。三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思路点拨】5元、10元、20元三种人民币总钱数是600元,总张数是50张,要注意"5元和10元张数同样多"。

  • 标签: 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