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大型庆祝活动在举办过程中存在踩踏、触电、火灾等危险有害因素,在其活动举办前进行风险预判和安全评估,可以有效的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确保大型活动举办过程的风险可控。本文从通过对某大型庆祝活动举办过程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依据 GB/T33170 《大型活动安全要求 第一部分:安全评估》第 5.1 节的要求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资质等五个方面对某大型活动进行了安全评估,并对活动的风险等级进行了划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结论。
简介:摘要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保持自主呼吸一直被认为可以改善氧合,因为氧合是一个关键管理目标,因此这种自主呼吸努力是有益的。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机械通气过程中自主呼吸努力可能导致或加重急性肺损伤,这种呼吸努力依赖性肺损伤称为患者自身造成的肺损伤(P-SILI)。本文通过阐述机械通气和自主呼吸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自主呼吸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中的作用,认为自主呼吸是一把"双刃剑",加重肺损伤或使患者获益取决于自主呼吸活动的强度和肺损伤的严重程度。未来的研究需要确定呼吸机通气策略,以减轻肺损伤。
简介:摘要:观察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视觉、听觉、感觉等感官系统对被观察对象的观察。观察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了解幼儿发展状况、制定教育计划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教师能及时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行为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目前,很多幼儿园在区域活动中都引入了观察评估体系,对区域活动中的幼儿行为进行评价和分析。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在评价时,如何界定“好”与“不好”?如何选择有效的评价方法?如何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简介:摘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教研活动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改进的重要途径,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评估是了解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必要手段,而反馈则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改进的有效工具。因此,学前教育教研活动中的评估与反馈机制的设计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关于学前教育教研活动中评估与反馈机制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旨在通过分析学前教育教研活动评估与反馈机制的现状和特点,建立有效的评估与反馈机制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教研活动中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简介:本文以长江中游地震带为研究区域,该区地震活动比较弱,发震构造不清晰,但人口、经济分布集中,中小地震往往会造成强烈的社会影响。自有记载以来,共记录到122次Ms≥4.7级的地震,最大的地震为1631年常德63/4级地震,在这样的区域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依据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进行潜源划分的方法会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更合理地评价其危险性,本文试图先在研究区内划分活动水平相当的等b值区域,然后利用空间光滑法计算各区的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分布。结果显示,各分区内年平均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年发生率分布图与现代和历史地震震中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为潜源区划分提供了一种量化的空间参考数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对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MFS)评估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4月24日~5月14日护士对MFS评估错误因素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8月14日~9月3日护士对MFS评估错误因素为实验组,两组护士均按常规进行护理工作,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进行干预,即确定主题提高护士对Morse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正确率,进行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根据柏拉图的80/20原则找出评估不准确的项目及原因,应用头脑风暴法制定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对照组共调查护士332人次,其中评分正确239人次,正确率达71.99%,实验组共调查护士398人次,其中评分正确375人次,正确率达94.22%,数据显示,开展QCC活动后护士对MFS评估正确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我国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存在缺陷,突出表现在对国家重大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知识产权风险认识不足,本文试从法经济学的角度入手,通过对我国重大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设计出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知识产权评估模型,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关键词】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模型一、重大经济活动与知识产权(一)重大经济活动的界定关于重大经济活动的范畴,目前理论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贵州省人民政府曾在2006年12月14日颁布的《贵州省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试行)》中将重大经济活动定义为:使用财政及国有资金、涉及国有资产数额巨大或对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的经济活动。但这种规定比较笼统和片面,对实际操作的指导作用不强。
简介:近年来,在中国滨海地区,大规模围填海活动导致滨海湿地持续减损,湿地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严重削弱了滨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为了定量分析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的影响,以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滨海湿地为例,利用湿地遥感分类数据,通过建立滨海湿地生态地理单元,比较了1990年和2008年两个时期四大三角洲滨海湿地的状况,定量评估了围填海活动对中国滨海湿地影响的区域和类型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1990年时相比,至2008年,无论是中国滨海湿地整体还是四大三角洲局域尺度,围填海活动都是滨海湿地减损的重要驱动力,尤其体现在对北方滨海潮间滩涂和南方红树林等类型滨海湿地的大面积侵占,威胁到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最关键的生境类型和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区域。在四大三角洲,围填海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致性和差异性,表现在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排序具有一致性,即水产养殖用地面积所占比例最大,农田次之,其后是工业建筑、港口建筑;以及在四大三角洲中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比例的差异性,即黄河三角洲的水产养殖用地面积相对最大,长江三角洲的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面积相对最大。为了避免围填海活动对滨海湿地的进一步破坏,在确定保护和修复优先区域的基础上,应该着手强化滨海潮间滩涂和盐沼等关键生境类型的保护、修复和生态补偿模式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