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对因采用常规的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而容易引起胃管的非计划性拔除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胃肠减压管固定的改进方法及护理对策。
简介:摘要地铁线路的建设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城市交通系统的延展,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标准,地铁内部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地改进。传统的人工售票在财务管理上出错概率大,速度慢,AFC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全自动售检票系统,代替了传统的人工售票检票,运用先进的科技技术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带动了地铁系统的快速发展。地铁线网的计划性维护在地铁的线网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就AFC设备的计划检修管理和应用思路展开分析。
简介:目的:了解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为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4年46例非计划性拔管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非计划性拔管类型主要包括胃肠管(30.43%)、各类引流管(30.43%)、气管插管(13.04%)。发生相关因素主要在普通病房(82.61%)、ICU(17.39),护士(80.43%)、护师及主管护师(19.57%),晚夜班(78.26%)、白班(21.74%),年龄≥60岁(69.57%)、年龄<60(30.43%),意识不清(63.04%)、意识清醒(36.96%)。发生拔管原因的前3位依次为患者依从性不好(23.91%)、护理人员的评估不足(28.26%)、管道固定不牢(26.09%)。结论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有效的约束,加强导管的固定,正确的评估拔管的风险等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减少CRRT中非计划性下机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10月到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CRRT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管路使用时间、住ICU时间以及CRRT上机时间。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及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较之对照组,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相关因素。方法:现将2021年3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同时将未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对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观察组患者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因素包括意识情况、合作程度、使用镇静剂、基础疾病、导管数目以及Ramsay镇静评分相关,且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包括患者模糊意识状态、较差的合作度、未使用镇静剂、患有基础疾病、较多的导管数量和较低的Ramsay镇静评分,临床护理时,要关注患者以上状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避免患者出现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保护性约束对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将呼吸科病房及呼吸监护室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0例予以气管插管患者分为3组,每组40例。A组采用肢体约束,B组采用肢体约束加手指约束,C组在B组基础上输液置管部位加局部保护。比较3组患者人工气道、吸氧管(脱机时用)、胃管、输液管、导尿管的意外拔管情况。结果(1)B、C组患者的累计意外拔管数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组患者人工气道的意外拔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B、C组患者的吸氧管、胃管、输液管、导尿管的意外拔管数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组患者的输液管意外拔管数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肢体加手指约束联合输液置管部位局部保护的约束措施对患者的意外拔管有最好的预防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ICU护理管道标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留置管道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管道标识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分别为4.8%、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应用管道标识可使管道管理规范化,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直接减少了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使ICU插管病人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得以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E)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4—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189例UE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UE患者一般资料、拔管及约束情况。结果189例UE患者年龄为(79.69±10.62)岁,内科UE患者占比62.43%(118/189),意识状态主要为清醒(46.03%,87/189)和意识模糊(39.15%,74/189),管路类型多为营养类(56.99%,110/189)和血液类管路(22.80%,44/189),发现人多为医护人员(60.32%,114/189),且多为首次发生(85.71%,162/189)。不同护理级别、意识状态、自理能力、科室,是否有营养类管路、血液类管路、引流类管路、重新置管的UE患者约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点监测患者意识状态、置入管路类型等因素,谨慎使用身体约束措施,同时建立UE风险预警系统,应用智能设备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实时监测,以预防UE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