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2月的60例败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的出生年龄展开分组,将其分成早发型和晚发型两组,每组中各有30例患儿,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在60例新生儿中,一共出现了62例败血症,其中有2例患儿发生了再次败血症;而对于致病菌的检验而言,检验出来69中致病菌,其中出现再次败血症的患儿均是因为双重细胞感染造成的;同时致病菌较多的则是B族链球菌、肺炎格雷伯菌以及凝因酶阴性葡萄糖菌所占的比例较大。对于新生儿而言,其近足月儿与足月儿出现早发型败血症的情况较多,胎龄小于33周的所占比例较少,大于33周胎龄的早产儿则较为易发晚发型败血症;从体质上而言,体质量大于2000克的新生儿易患早发型败血症,相反则易患晚发型败血症。结论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具有差异性,其以致病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在治疗上则需要以血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治疗,从而提升其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该院自201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重症监护室的败血症新生儿,对70例患儿按照血培养时间,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其中早发型36例,晚发型34例,对比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多为足月儿,晚发型败血症多为早产儿和极低体质量儿;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中主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占38.89%,B族链球菌,占33.33%,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占32.35%,大肠埃希菌,占29.41%。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病死率为25.00%明显高于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病死率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和B族链球菌为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的最为主要的致病菌,造成晚发型败血症的致病菌则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因此产妇在产子之前进行B族链球菌阳性检查对于预防败血症新生儿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价值,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共接收了54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进行期待治疗。结果54例对象,每位孕产妇都至少罹患一种并发症,出现严重并发症18例。胎儿、围产儿总死亡11例。合计不良妊娠结局产妇21例,入选不良组,其余33例对象纳入良好组。良好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时间、终止妊娠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关键在于密切的监护,根据母胎状态选择合适的妊娠终止时机、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散发型戊型肝炎患者和乙肝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性。方法本研究这调查时间为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选择在此期间我院所收治的30例散发型戊型肝炎患者和3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两组患者进行实验室检验,分析不同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情况。结果对于两组患者所出现的肝脏损伤情况进行评价,散发型戊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的损伤程度要比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更高,对两组进行比较存在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散发型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加典型,病情的严重程度更深,所以相对于急性乙肝患者应更好的落实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分析患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选择合适的血液进行输注,防止出现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方法应用经典抗人球蛋白法对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血标本进行抗体鉴定,分析特异性。结果在患者血清中检出IgM合并IgG性质抗-E抗体,效价为IgM32、IgG128。结论在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阳性标本进行抗体鉴定,首次输血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Rh抗原分型(CcEe)检测,对保证患者临床输血安全、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