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视频脑电工作的影响,提高视频脑电监测成功率及护理质量。方法2014年1-6月未设置专职监测护士时收入的73例患者,与2014年7-12月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后收入的75例患者,脑电图监测记录阻抗水平降低,读谱数据中高切、低切范围增宽,更能接近标准水平。对患者发作时护理更为精准,显著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加服务满意率。结论设置专职监测护士对开展视频脑电监测工作尤为重要,自患者入院便由专职监测护士收容,采集护理病史,了解发作规律及形式,观察受监测者情绪、作息等并给予干预,使患者在检查监测中获得全方位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EEG)应用在癫痫诊断中的临床效果及实际意义,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17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2、6、12、24h的脑电图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临床发作和癫痫样异常放电的关联。结果174患者中,共监测到115例出现临床发作现象,105例诊断为癫痫,56例无法明确诊断是否属于癫痫,另13例诊断为非癫痫患者。59例无临床发作的患者中,发作间期异常放电39例,癫痫不能排除;余下20例始终无异常放电,不能诊断是否为癫痫。在174例患者中,144例异常放电,其中12例是在清醒期,50例在睡眠期,还有82例是清醒期、睡眠期均同时出现异常放电。此外,105例确诊患者中,发作前均有异常脑电图改变,同时根据监测时相发现2h时相和6h时相的临床发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时相和12h时相的临床发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h时相和24h时相的临床发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时相的异常放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脑电图(EEG)监测,VEEG优势更加显著,能够显著提高癫痫样异常放电检出率和临床发作检出率,帮助临床医师确诊癫痫、明确分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痫性或非痫性发作性事件的识别与处理策略。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至 6月西京医院脑电生理监测中心拟诊为癫痫或可疑癫痫的连续性非选择性患者 156例,对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发作性事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6例患者中 35例 (22.4%)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到临床发作,总发作次数达 109次,其中 34例可见发作时同步痫样放电而确诊为癫痫, 1例发作期无同步痫样放电而诊断为非癫痫发作, 14例根据视频脑电监测结果修正了发作类型的诊断。结论 长程视频脑电监测中发作性事件的正确识别对癫痫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有助于鉴别痫性与非痫性发作,尤其应重视对脑电图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科学、综合的判读。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频脑电检测顽固性癫痫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价值,并对顽固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60例医院收诊顽固性癫痫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在进行视频脑电检测前均行心理状态评价,服用抗癫痫药物,在检测过程中做好各项癫痫发作的急救准备措施以及优质护理干预措施。选取同时间6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由于在观察组患者脑电检测过程中充分做好了预防性准备措施,且护理方法较好,脑电检测准确记录了致痫灶波形以及病灶部位,促使患者平稳度过癫痫发作期。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状出现。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脑电检测是一种较好的确定癫痫患者致痫灶的检查项目,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影像学依据;此外,在脑电检测过程中要做好癫痫发作的抢救措施以及护理干预措施,避免患者出现意外事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連续视频脑电监测对急性脑梗死并发癫痫样放电和临床发作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并发癫痫样放电患者80例,并对其进行连续性视频脑电图监测分析,记录脑梗死部位脑电图情况,并对患者进行一年期随访调查。结果经临床对比分析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显示,患者的脑电图监测异常率,在患者癫痫发作的应用分析上发现,连续视频脑电监测,对患者急性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有较好的监控效果,可以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基底节区部位和多发梗死及腔隙梗死患者的ECG表现异常率和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叶梗死部位患者的ECG表现异常率和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部位受累程度越严重,癫痫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连续视频脑电监测,可以在早期有效诊断出癫痫疾病发生,并及时进行临床诊断治疗,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安全性,并通过异常诊断监测,确保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因此在临床观察急性脑梗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连续视频脑电监测方式来进行跟踪观察。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技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在长程视频脑电监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 年 1月~ 2019 年 1月在我科实行医护技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改革,比较改革前后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医护技一体化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后,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的患者对医护技三方面的满意度较前显著提高( P< 0.05)。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的护理,体会BIS在患者病情观察中的作用。方法将BIS监测的4个电极,分别放置于前额中心,鼻上(两内眦连线)5cm,太阳穴区(眼角和发线之间),一侧眉弓平行上部,连接电极传感器与BIS模块后,显示数值及波形。结果均顺利完成BIS监测。结论BIS可以作为麻醉镇静和深度的监测指标,也可作为监测脑代谢的指标,BIS使用人群广泛,操作简便,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直观性。
简介:美国学者William等比较局部脑组织近红外光谱技术与12道脑电图技术在监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中夹闭颈动脉过程中脑缺血方面的价值。他们采用前瞻性观察性设计,对单中心经过术前筛选的年龄〉18岁、行单侧CEA的90例患者术中除脑电监测之外,还通过放置在双侧眉弓上方的感应器对患者进行连续近红外光谱监测。剔除17例患者,对其余73例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术中脑电监测结果,有4例患者(5.5%)需要行术中转流。采用颈动脉夹闭前1min内局部脑氧饱和度的平均值和夹闭后5min内的最低值,对手术侧脑组织氧饱和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的绝对值每下降1%、较基线值相比每下降1%,术中转流的可能性升高50%(以绝对下降值计算:OR=1.50,95%CI:1.03~2.26,P=0.03;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脑电监测(AEEG)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9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HIE病例51例,均行AEEG监测,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做近期随访研究。结果:HIE患儿EEG异常率为72.5名。轻度、中度、重度HIE患儿EEG异常率分别为40%、83.9%、100名,中度及重度HIE与轻度HIEL比较,EEG异常率有极显著性差异。EEG异常程度越重,患儿不良预后(死亡或遗留后遗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AEEG能正确反映HIE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可作为HIE的分度及脑损伤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对于HIE的诊断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AEEG尤其适用于NICU中不宜搬动的危重患儿,可降低临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