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首次对西路军英烈事迹文本的文本特点和英译方法展开探讨,并得出以下结论:西路军英烈事迹文本在文本内容、语言形式和文本功能上都具有独特特点,可通过灵活采用直译、意译、增译、省译、概化和重构的英译方法,向世界更好地介绍和宣传英烈们的光辉伟绩和革命精神,促进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
简介:摘要: 1936年10月,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以“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援助。为了完成这一使命,西路军与国民党马步芳部浴血战斗,虽兵败祁连山,但为我们今天留下了宝贵的西路军精神。
简介:科学认识和评价西路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是红军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战略高度认识西路军西进河西的决策,宁夏战役的战略决策是正确的,但从河西走廊打通新疆和建立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则很难实现。应依据史实总结西路军作战的经验教训。西路军的失败不是张国焘路线所致,但不等于没有受张国焘路线的影响。西路军没有真正确立立足自身力量作战的思想;没有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没有把握好独立作战与照应全局、自主指挥与担当精神的关系。应充分肯定西路军的历史功绩和革命精神,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是中国革命历史壮丽的一页,其战斗精神永存。
简介:摘要: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打通国际路线”,取得苏联援助。因敌情变化,宁夏战役计划无法实施,中央命名渡河部队成立西路军,除继续执行“打通国际路线”,又赋予其建立河西根据地的使命。
简介:1936年11月初,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组建西路军,批准成立以陈昌浩为主席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陈昌浩和总指挥徐向前率领指战员英勇奋战数月,由于种种原因于1937年3月全军覆没。对于失败的主要原因,当时定论为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这一定论使长期与张国焘共事的陈昌浩处于尴尬地位。无奈,随着时间流逝,这件事渐渐地被历史湮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两个凡是”被否定,勇于触及禁区者对过去对于西路军的定性、定位提出质疑。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在他们关注下,经过调查研究,党中央为西路军作出实事求是的历史结论。历史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也为陈昌浩革命的一生画上了完整的句号。
简介:[摘要]80多年前,西路军将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以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民团浴血奋战。面对大漠、戈壁、雪山、 狂风暴雪等各种艰难险恶的环境, 西路军孤军奋战;面对野蛮残暴有增无减的马家军,西路军广大干部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革命意志,奋力拼杀,用血肉之躯坚守每一座堡寨和每一块阵地。他们敢于挑战生命极限,敢于创造战争奇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