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涂片病态巨核细胞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人在外进修期间接触的110例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30例,为对照组。通过骨髓涂片的方法对病态巨核细胞进行研究,将数据结果统计并分析。结果骨髓涂片检验病态巨核细胞的数据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是(72.43±10.23),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是(317.56±17.89),对照组的巨核细胞均数低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p<0.05),且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的巨核细胞均数最多。其中缺铁性贫血(IDA)组的巨核细胞均数与对照组的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组的病态巨核细胞均数为(13.02±1.34),与其他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详见表1。结论通过骨髓涂片对病态巨核细胞进行分析,能够为诊断血液病提供有效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继发性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报道6例肿瘤患者继发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析其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AML潜伏期分别为16年、4年、4年,其中2例随访48及10个月均处于缓解状态,另1例随访2个月死亡;1例MAL潜伏期为4年,随访18个月死亡;1例MDS潜伏期为2年,随访7个月死亡;1例ALL(ph阳性)潜伏期9年,随访15个月处于缓解状态。结论肿瘤患者采用烷化剂、蒽环类、紫杉醇类药物化疗以及放疗可导致发生s-AML/s-MDS。部分药物累积剂量超过标准剂量时风险进一步提高。s-AML/s-MDS临床特点与原发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相似,预后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病护理中分级人文关怀模式的应用研究,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主要从2014年12月~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血液病患者中选取78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9例血液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9例血液病患者采用分级人文关怀模式,探究78例血液病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后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时间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护理满意度、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血液病患者采用分级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具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可应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应用于血液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血液病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借助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细胞连续分离,参照患者的治疗方案分别进行血液成分单采术。结果治疗性红细胞采术治疗前后,患者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显著(P<0.05);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治疗前后,患者白细胞计数差异显著(P<0.05);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计数差异显著(P<0.05);血浆置换总有效率为87.5%;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2%。结论血液病患者采用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各种血液成分计数的正常范围,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血液病接受化疗患者出现口腔黏膜炎症情况,对其实施循证护理措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因血液疾病接受化疗后出现口腔黏膜炎症的8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普通组42例与循证组42例,普通组研究对象接受院内一般处理,后组接受循证护理,观察治疗效果及疼痛情况。结果普通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循证组为97.62%,循证组较高,P<0.05;普通组患者VAS评分结果为(5.14±1.02)分,循证组评分为(2.10±0.45)分,循证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我院收治的血液疾病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寻找循证依据制定相关口腔护理与治疗措施,提高其治疗效果并减轻疼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合并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fungalinfection,IF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2例并发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7d,IFI出现前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7d,并发IFI的重要诱因是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10d。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的感染菌(占9.7%,3株)、非白色念珠菌(占12.9%,4株)和曲霉菌(29.1%,9株)。经抗真菌治疗,有7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易发生IFI,一旦发生,其病死率明显增加,临床应及早进行预防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恶性血液病老年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例恶性血液病老年化疗患者为实验对象,利用随机法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对照组老年化疗患者实施传统健康教育,观察组老年化疗患者予以临床护理路径下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老年化疗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差异,具有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恶性血液病老年化疗患者健康教育中,能够提高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可用在临床上。
简介:目的:研究HLA配型不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亲缘单倍体相合骨髓输注,探讨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的方法及其临床的意义。方法:亲缘半相合及非亲缘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亲缘单倍体相合骨髓输注共30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8例(其中1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7例(其中合并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者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2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3例。第一供者来源亲缘单倍体相合移植20例,非血缘不全相合移植10例。预处理方案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马利兰、阿糖胞苷、司莫司汀、环磷酰胺/氟达拉滨)+抗人胸腺T细胞免疫球蛋白。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或吗替麦考酚酯的方案。结果:30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时间分别为14(8-26)d及11.5(10-24)d,植入证据检测为100%第一供者造血,100d内Ⅰ-ⅡaGVHD的累计发生率是22.3%(95%CI9.9%-34.7%),Ⅱ-Ⅳ和Ⅲ-ⅣaGVHD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7%(95%CI,10%-35.4%)和12.7%(95%CI6.9%-15.5%)。11例1-2个位点不合移植患者中有4例发生Ⅱ-Ⅳ度aGVHD(13.3%),19例3-5个位点不合移植患者中有5例发生Ⅱ-ⅣaGVHD(16.7%)。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和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Ⅱ和Ⅲ-ⅣcGVHD累积发生率为13.3%(95%CI,1.4%-26.8%)和3.3%(95%CI,0%-12.2%),其中1例(3.3%)为广泛慢性GVHD。2年预计总生存率(OS)及2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68.2%(95%CI51.0%-85.4%)和81.1%(95%CI66.0%-96.2%)。结论:两种HLA不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aGVHD发生率低,在缺乏HLA相合供者时,联合亲缘单倍体相合骨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方法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2012年2月到2015年7月选择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血液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临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的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比较常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