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常规检验中涂片分析的重要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5年10月期间到院实施诊治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实施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异常的标本再次于外周血涂片显微镜下实施镜检,观察分析血液标本形态学以及白细胞分类。结果经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显示有80例患者结果存在异常,通过外周血细胞涂片检查有30例患者结果存在异常,和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异常显示结果相符。结果在血常规检验中实施涂片分析,可更为全面且直观地对疾病进行诊断,获得更为准确且合理的诊断结果,给疾病的治疗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涂片 血常规检验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3200例住院患者血常规标本,对其中符合涂片复检规则的258例标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病例3200例,符合涂片镜检258例,其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5例,缺铁性贫血13例,巨幼细胞性贫血2例,急性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2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3例,其余228例涂片镜检结果与血细胞分析仪结果相符。结论在发现患者的血常规异常时,应及时对患者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提高血常规检测的准确度。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的1120例患者,按照来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各560例。参照组予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观察组患者予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涂片镜检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准确率为91.43%,对比参照组的74.29%更高,卡方检验结果为P<0.05。结论在临床血常规检查中,应用血涂片镜检方法可以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常规检验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痰涂片抗酸染色冷染、热染的效果。方法采用冷染和热染进行抗酸染色,对2种不同的抗酸染色方法进行了比对分析。结果同一份痰标本在取痰的部位、痰膜的厚薄、痰膜的大小几乎一致的情况下,冷染和火焰加热染色法的检测结果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火焰加热染色法进行抗酸染色,只要操作者把握好加热时间和温度,避免火焰加热易出现的缺点,染色效果与痰片的保存时间均优于冷染

  • 标签: 抗酸染色 冷染法 热染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涂片在血常规检测中的重要应用。方法择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60例患者,先为其进行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再为其实行血涂片镜检。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160例患者使用血液分析仪检验,发现80例(50%)为阳性,经血涂片镜检之后,其中真阳性与假阳性各40例;发现80例(50%)为阴性,经血涂片镜检之后,其中真阴性76例,假阴性4例。故血液分析仪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1%、65.52%。结论作为一种过筛式检查,血常规可能出现不准确结果,单以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是不够的,必须要以涂片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重要性 血涂片镜检 自动血液分析仪 准确率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涂片分析的意义。方法将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320例分组对照组,其中正常组120例、异常组200例,均采取涂片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正常组涂片分析异常率显著低于异常组,而正常率则显著高于异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涂片分析对血常规检验异常患者有很高的准确率,临床意义较高,可借鉴。

  • 标签: 血常规 血涂片 应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涂片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我院进行检查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异常标本及正常标本120份,将120份正常标本为观察组,其余60份异常标本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涂片检查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经血涂片检查后其异常标本检出率为1.67%,正常标本率为98.33%;而对照组经血涂片检查后其异常标本率为60.00%,正常标本率为15.00%.由此可知,观察组经血涂片检查后正常标本率高于对照组的异常标本率(P<0.05)。结论血液分析仪的常规血液检查是一项筛查的过程,当血细胞的比例、数量及分布出现异常时,需采用血涂片进行检查,以便尽早发现病情,为患者早期采取治疗措施提供帮助,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血涂片检查 血常规检验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常规检验中涂片分析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0例正常血液标本与225例异常血液标本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同时给予涂片检查,对涂片检查的意义进行分析。结果正常标本中显示异常情况的有9例,异常率达到1.50%,225例异常标本中显示正常标本有106例,不符合率达到47.11%;另外,进行血涂片检查时发现伴有异常红细胞、异常淋巴细胞、幼稚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空泡等情况。结论临床上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采取涂片进行检查可更加清晰准确的判定标本情况,从而最大程度上减少临床误诊与漏诊情况,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血涂片 血常规检验 重要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涂片分析提高血常规检查检出率的效果。方法选择在2014年9月~2014年12月来我院进行血液检查的300例血常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血液标本进行血涂片分析,正常和异常血液标本各100例,记录血常规检出率。结果正常组标本检出异常标本几率为6%,异常标本组检出异常48例,正常52例,灵敏度88.9%,特异度64.8%,准确率72%。结论应用血涂片分析后,血常规检验的检出率显著提高,血常规检验中应重视应用血涂片分析。

  • 标签: 血涂片分析 血常规检验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细胞计数、分类功能仅体现在白细胞形态及比例大致正常的情况下,其结果可作为临床参考。然而当存在细胞计数或形态异常时,如严重感染、白血病及某些遗传病时各类细胞的变化以及各类贫血的红细胞的变化时,仪器不仅不能报告这些有意义的细胞,还会影响其他参数的准确性。所以,检验人员要提高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识,增强涂片复检的观念,只有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才能保证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更好地为临床和患者服务。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血细胞形态 血细胞形态学复检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验中涂片镜检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通过临床检验工作将大量的涂片资料进行收集,以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283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血液分析仪检测为血常规正常的51例和检测为血常规异常的232例患者标本进行血涂片镜检对比分析。结果51例检测为血常规正常者中有1位患者经血涂片检查为异常,假阴性率为1.96%;232例检测为血常规异常者中有108位患者经血涂片检查为正常,假阳性率达46.55%。结论血液分析仪分类结果不能完全代替手工镜检,涂片镜检在血常规检验中有重要意义,可使确诊率大大提升,医生可以其检测结果为依据,帮助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血涂片镜检 血液分析仪 血常规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脱落细胞涂片染色法是病理科最常用的、较可靠的一种检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清晰地显示出细胞结构,从而较容易发现异常细胞,特别是能早期发现癌细胞。由于方法简单,检查速度快,阳性率和准确率较高,也是肿瘤普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取含有脱落细胞的体液或分泌物制成涂片以镜下观察脱落下来的正常或异常细胞形态的变化。

  • 标签: 脱落细胞涂片染色 细胞涂片 脱落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痰涂片结核菌检验与抗原胶体金检验在肺结核早期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45例早期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45例早期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治疗的45例非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痰涂片结核菌检验与抗原胶体金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阳性率。结果痰涂片结核菌检验中观察组阳性率为66.67%,对照组为11.11%;抗原胶体金检验中观察组阳性率为26.67%,对照组为0。两种检验方法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早期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中痰涂片结核菌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性,操作简单,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痰涂片结核菌检验 抗原胶体金法检验 早期肺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配次侧不合的原因。方法将我院接受微柱凝胶交叉配的病例1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交叉配次侧不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86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交叉配次侧不合,发生率为4.72%;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假凝集、抗筛阳性、标本错误、微柱凝胶干涸是导致交叉配次侧不合的主要原因。结论诱发交叉配次侧不合的原因较多,必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加强配各环节质量控制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次侧配不合现象的发生。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次侧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