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味逐瘀颈康汤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血栓素B2(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舟山市妇幼保健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逐瘀颈康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肩痛相关功能障碍量表(NDI)和血清TBX2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0.73%(χ2=6.609,P<0.05)。观察治疗后VAS评分为(3.82±0.42)分,低于对照组的(4.52±0.38)分(t=8.479,P<0.05)。观察组治疗后NDI评分为(22.31±2.68)分,低于对照组的(27.39±1.89)分(t=9.919,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TBX2水平为(57.84±3.19)ng/L,低于对照组的(65.74±2.48)ng/L(t=12.519,P<0.05)。结论加味逐瘀颈康汤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良好,可减轻疼痛,改善颈肩相关功能,降低TBX2水平,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2018年1至6月收治的均采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的28例血栓性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包括29条肢体)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导管单纯吸栓8例。合并球囊扩张20例,均未行支架置入。术后19例出现肉眼血尿,3例牙龈出血,1例穿刺点出血,1例恶心呕吐。随访6个月无截肢、死亡等情况。说明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血栓的疗效。方法:研究于社区医院内部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联合治疗,对比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NHI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显著好于对照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合并门静脉血栓(PVT)患者肝移植术中血栓处理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接受肝移植的10例合并PV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7~66岁,中位年龄54岁。PVT分级标准采用Yerdel分级,Ⅰ级4例,Ⅱ级4例,Ⅲ级2例,无Ⅳ级患者。总结肝移植术中血栓处理方式和疗效。结果Ⅰ级血栓直接将血栓取出或高位离断门静脉主干,Ⅱ、Ⅲ级血栓根据血栓进展情况采用血栓剥除或取出全部血栓后行血管吻合,对于存在粗大分流血管者予以结扎离断。术后采用肝素静脉泵入和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术后超声定期监测门静脉血流,复查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超声均证实门静脉血流正常通畅,无门静脉新发血栓形成、狭窄、血流不足等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合并PVT肝移植患者,为了获得足够的移植物门静脉血流,术前须评估PVT的范围及阻塞程度,设计精确的手术方案。根据不同情况PVT予以相应处理,可保证术后门静脉供血通畅,减少并发症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 TEG)对老年重症患者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59例老年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入院1、3、5、7 d的静脉血,记录TEG和常规凝血试验(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 CCT)的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χ2检验比较DVT组与非DVT组患者TEG和CCT各指标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TEG与CCT各项指标对老年重症患者DVT的预测价值。结果CCT检测结果显示,DVT组与非DVT组仅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5,P<0.05);TEG检测结果显示,DVT组凝集块形成速度、最大振幅、综合凝血指数均明显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1、2.614,F=13.750;P<0.05);两组患者仅入院第5天的最大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可见临床预测DVT价值较好的指标依次为最大振幅、凝集块形成速度、综合凝血指数和D-二聚体,其敏感度分别为94.4%、50.0%、44.4%、95.1%,特异度分别为48.8%、85.4%、85.4%、33.3%,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662、0.656、0.651。入ICU第5天最大振幅为67.5,是预测DVT发生的最佳临床诊断界值。结论TEG预测老年重症患者DVT发生的准确性高于常规凝血试验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中收入的31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进行治疗,在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参与血栓患者进行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观察患者在接受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治疗后的静脉通畅率、术中出血量以及肺栓塞发生率,评估治疗方案的安全性。结果:在治疗完成后,患者的手术中出血量仅为210ml,在31名患者中,共有3名患者出现轻度肺栓塞,发生率为9.68%,患者一次性血栓通畅率为26(83.87%),所有患者在接受后续的导管溶栓或者单纯抗凝治疗后,血管均恢复通畅。结论:将AngioJet血栓抽吸导管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中产生的效果良好,能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静脉通畅率,对于控制肺栓塞等并发症来说有积极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对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122例脑血栓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针对性综合护理措施,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综合性有效护理,有119例(占比97.54%)患者康复出院并达到了生活自理或基本自理能力。结论:对脑血栓患者,临床采取综合性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患者康复中降低致残率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 184 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划分成人数相同的两个组别,对照组患者未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恢复评分以及生活活动功能评分,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降低血栓患者致残率上的效果。 结果: 经过两项评分对比,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栓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致残率的作用。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 2018.2~2019.2 期间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 86 例,抽签分组研究, 43 例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患者归纳入实验组,而另 43 例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归纳入对照组,分析和研究 2 种护理实施方案患者的致残率和护理效果。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致残率得以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得以显著提高,神经功能评分也得以显著提升,对比数据经处理均符合统计学意义评价标准( P<0.05 )。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实施于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中对致残率具有降低作用,适合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创伤后髂股静脉近心端血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本院血管外科使用AngioJet对创伤后存在髂股静脉近心端血栓进行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AngioJet进行治疗的患者共76例,血栓Ⅲ级清除20例(26.3%),Ⅱ级清除41例(53.9%),Ⅰ级清除15例(19.7%),使用导管吸栓或导管溶栓后血栓Ⅲ级清除34例(44.7%),Ⅱ级清除35例(46.1%),Ⅰ级清除7例(9.2%),血栓清除率明显上升(P<0.05),1例(1.3%)出现脑出血,2例(2.6%)血栓急性复发,3个月随访通畅率91.8%。结论创伤后髂股静脉近心端血栓使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是安全、有效的,术中使用尿激酶溶栓、导管吸栓和留置接触性导管溶栓治疗可增加血栓清除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栓预处理在AngioJet血栓清除术中的作用。方法按纳入标准选取急性期单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术前经腘静脉置鞘小剂量溶栓药物预处理是否可进一步提高AngioJet血栓清除效率。结果经预处理后,实验组术中即时血栓清除率较对照组高(Z=2.446,P=0.014),血栓抽吸时间更短[(289.1±57.9) s比(342.3±75.2) s],术后第1天血红蛋白降低更少[(7.2±2.4) g/L比(11.4±2.1) g/L];术后随访3、12及24个月深静脉通畅率无差异,远期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无差异。结论经腘静脉置鞘小剂量溶栓药物预处理,可提高术中即时血栓清除效率,有效减少血栓抽吸时间及红细胞破坏。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上的统计学数据对比研究,分析在脑血栓患者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于致残率以及临床效果起到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并从 2018年 7月 -2019年 5月间 随机选取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的 64 例参加本文的研究,并以平均分组的方式,分为每组 32 例的实验组和参照组,其中,实验组以早期康复护理为护理模式,参照组以常规护理方式为护理模式,对比统计学的临床效果差异性。 结果 临床效果的差异性分别以 护理前后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致残率来判定,在这两种判定标准下,实验组均名下优于参照组,统计学结果明显 ,(p<0.05)。结论 为了降低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提高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可以在临床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模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脑血栓患者在疾病早期接受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其致 残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 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 2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及护理满意程度。 结果 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 75.0%),护理满意率( 96.9%)高于对照组( 78.1%),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 Barthel评分、 FMA评分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加快患者康复,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的护理模式。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比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76例进行分组,分组方式根据实施的护理干预不同分成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命名为对照组,其中有患者38例,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命名为实验组,也有患者38例,接下来对比护理的效果。结果 通过研究后发现,此次对比的观察指标共有两项,一项为致残率,一项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护理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时,发现二者对比无意义,结果显示(p>0.05),而通过护理后的观察对比发现,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降低患者致残率所取得的价值。方法:在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中随机选取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相关数据显示,在运动能力评分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在致残率方面,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对于患者数据,以P<0.05,证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急性脑血栓患者护理过程中,通过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致残率的有效降低,对于患者健康局哟积极价值,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