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具体治疗和预后分析。方法:将近五年本院收治的TTP病例,根据治疗相关记录,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诊疗方法以及疗效等进行回顾分析,将结果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结果:对所有32例TTP患者进行分析可发现,患者男女比例为15:17,均龄为(35.29±14.21)岁,三联、五联征占比分为56.25%与37.5%;观察治疗结局,有6.25%的患者病情加重,6.25%的患者有复发,6.25%的患者难治,46.88%患者存活,53.13%的患者死亡;有78.13%的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患者是否进行血浆置换与病死率之间有相关(P<0.05),但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的次数是否>4次与病死率之间则无相关(P>0.05);患者进行血浆置换后Hb与PLT水平升高,LDH则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TP患者诊断与治疗需参考具体临床表现与检查相关指标,进行血浆置换可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分析 病死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阿司匹林急诊治疗血栓脑梗塞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血栓脑梗塞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样本,数量:60例,组别划分的方法为随机平行对照法,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的样本数量:30例,之后对择取的60例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施以对照组常规急诊治疗,施以观察组阿司匹林+急诊治疗,对各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治疗满意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展开研讨。结果:评测6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度:30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67%、总满意度(95.65±1.7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76.54±0.65)分(P<0.05);在6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的调查中发现:30例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就60例患者的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而言:30例观察组患者更佳(P<0.05)。结论:阿司匹林急诊治疗血栓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应用十分显著。

  • 标签: 急诊治疗 阿司匹林 血栓性脑梗塞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2例TTP患者,诊治时间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实施血浆置换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一共5项。结果:对比治疗前,治疗后H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增加,治疗后TBLL(总胆红素)、BUN(尿素氮)、LDH(乳酸脱氢酶)均显著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探究中,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TTP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明显改善。

  • 标签: 血浆置换治疗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2例TTP患者,诊治时间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实施血浆置换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一共5项。结果:对比治疗前,治疗后Hb(血红蛋白)、PLT(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增加,治疗后TBLL(总胆红素)、BUN(尿素氮)、LDH(乳酸脱氢酶)均显著减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探究中,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TTP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明显改善。

  • 标签: 血浆置换治疗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遗传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congenital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cTTP)也被称为Upshaw-Schulma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的发病机制为位于染色体9q34上的纯合或双杂合的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基因突变,使血浆中裂解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多聚体的ADAMTS13严重缺乏,微血管血栓的风险增高,导致各种并发症。随着对cTTP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完善,重组人ADAMTS13和基因治疗在cTTP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本文对cTTP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 血浆输注 重组人ADAMTS13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报道1例重症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其临床资料以及治疗、转归的情况,总结其护理重点。结果: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未再出现发热,溶血,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异常、神志异常等表现,病情好转出院。结论:血栓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要点包括血浆置换前、中、后的护理,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护理,感染护理,用药护理,预防出血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人员凭借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强大的知识储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做好相应的护理,可推动治疗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合并肾脏血栓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MA)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为认识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更多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收集和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L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肾组织病理检查是否合并肾脏TMA分为肾脏TMA组和非肾脏TMA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肾病理检查、治疗措施及预后的差异。随访终点事件定义为复合终点,包括患者全因死亡、进入终末期肾病、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基线值的50%。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方程法分析LN患者发生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 133例LN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肾脏TMA组48例,非肾脏TMA组1 085例。与非肾脏TMA组比较,肾脏TMA组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χ2=16.310,P<0.001)、基线血肌酐(Z=-6.918,P<0.001)、24 h尿蛋白量(Z=-2.232,P=0.026)较高;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I,Z=1.957,P=0.001)评分及慢性化指数(CI,Z=1.836,P=0.002)评分均较高;治疗上多采用激素冲击(P<0.001)、血浆置换(P<0.001)等治疗方案;平均治疗(12±2)个月后,患者完全缓解率较低(χ2=10.455,P=0.001),治疗无反应率较高(χ2=6.047,P=0.014),表现为更差的生存预后(Log-rank检验χ2=26.490,P<0.001),且肾脏TMA是LN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347,95%CI 1.210~4.553,P=0.012)。结论相比未合并肾脏TMA的LN患者,合并肾脏TMA的LN患者高血压比例、血肌酐、24 h尿蛋白量、AI及CI值较高,治疗反应及肾脏预后较差。合并肾脏TMA是LN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栓性微血管病 狼疮肾炎 治疗方案 危险因素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血栓浅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血栓疾病,多发生于长期卧床休息、外伤、手术后恢复期以及长期静脉置管等情况的患者,会累及患者的四肢活动功能,需要及早给予治疗。临床上,治疗血栓浅静脉炎患者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其中中药作为一种安全较高的疗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本文将在了解血栓浅静脉炎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分析复方中药在血栓浅静脉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血栓浅静脉炎的控制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复方中药 血栓性浅静脉炎 行气活血
  • 简介: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PICC )在临床中应用广泛,同时 PICC 的应用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其中血栓堵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是防止发生血栓堵管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1例PICC置管血栓堵塞再通的案例分享,期待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血栓脑梗死治疗中应用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与影响。方法:选择50例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血栓脑梗死治疗的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的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的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实验组则采取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血管复通情况。结果:接受阿司匹林干预的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的对照组效果,对照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复通率明显差于实验组的复通率,实验组数据和对照组数据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P

  • 标签: 阿司匹林 急诊 治疗 血栓性脑梗死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血栓外痔门诊及日间手术方式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一2021年1月行门诊及日间血栓外痔手术患者60例,按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行改良W型手术切口;观察组型W型切口皮肤整形术,患者的各项有关指标、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等几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W型切口 皮肤整形 血栓外痔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及转归。收集69例成人TT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0例,中位年龄42(18~79)岁。64例可进行PLASMIC评分的患者,53例(82.8%)患者PLASMIC评分为6~7分。21例在治疗前检测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17例ADAMTS13活性<5%,3例为5%~10%,>10%的患者仅1例。69例患者均行血浆置换(PEX)和/或新鲜冰冻血浆输注(PI)治疗,其中43例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另有20例在PEX/PI+糖皮质激素治疗基础上联合利妥昔单抗和/或免疫抑制剂。6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2(1~57)个月,治疗后缓解率69.6%,复发率11.6%,2年总生存(OS)率为69.6%±5.5%。对可能影响OS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难治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26例复发难治患者2年OS率显著低于43例非复发难治者(41.5%±9.8% 比 83.7%±5.6%,P<0.001)。复发难治患者预后极差,需及早加用利妥昔单抗和/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以改善生存。

  • 标签: 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浆置换 利妥昔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流变检测在血栓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0例伴有血栓疾病的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为对照组。对2组血流变检测指标比较,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流变学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结果:研究组全血切变率和血液黏度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栓疾病与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压积全部为正相关,与血沉为负相关,与血浆黏度无相关。结论:血流变检测为临床诊断血栓疾病提供重要参考,一定程度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流变检测 血栓性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及临床特征,为TTP的及时诊断和死亡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治的TTP患者临床资料和入院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之间差异。联合差异指标构建预后预测评分,计算相应死亡风险。结果本研究纳入83例TTP患者,分别有81.1%(60/74),91.1%(72/79)和86.2%(50/58)的患者入院时谷草转氨酶(AST),间接胆红素(IBIL)和肌钙蛋白(cTnI)结果增高,入院时检测了乳酸脱氢酶(LDH)的患者结果均增高(78/78)。97.5%(79/81)的患者血红蛋白减低,97.5%(79/81)患者PLT小于30×109/L。存活组(58例)和死亡组(25例)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型、是否存在发热症状、ADAMTS-13活性和PLASMI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死亡组出现神经症状者比例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ST、IBIL、cTnI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相对于低水平者,入院时AST、IBIL、APTT和cTnI高水平者的死亡风险比值比分别为4.86,9.74,3.71和5.33。纳入AST、IBIL、APTT、cTnI和神经症状构建积分模型,每增加1分,TTP患者的短期死亡风险比值比为3.24。结论多个实验室指标对TTP有较高的阴性排除价值。对入院时具有高水平AST、IBIL、cTnI、APTT以及存在神经症状的TTP患者,临床应多加关注、积极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 标签: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13 死亡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血栓外痔患者实施痔疮坐浴汤熏洗坐浴治疗干预后,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血栓外痔患者共84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痔疮坐浴汤熏洗坐浴治疗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高锰酸钾坐浴治疗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2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血栓外痔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血栓外痔患者实施痔疮坐浴汤熏洗坐浴治疗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痔疮坐浴汤 熏洗坐浴 血栓外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栓外痔剥离术后护理中中医外科护理方法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62例接受血栓外痔剥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双模拟法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在本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分别采用基础护理、基础护理联合中医外科护理方法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护理认可度、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对护理工作持非常认可及一般认可态度的人数分别为25人及30人,护理认可度分别为80.65%及96.77%,组间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分别有5人及1人出现术后并发症,概率分别为16.13%及3.23%,组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相关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结论:在血栓外痔剥离术后护理中中医外科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血栓外痔剥离术 术后护理 基础护理 中医外科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血栓血小板减少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紫癜、微血管病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及肾脏损害。文中报道2例TTP相关脑梗死伴发脑微出血的患者及他们共有的特殊影像学表现。2例患者磁共振成像表现出不同时期多发脑梗死,双侧半球、前后循环皆受累,而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分布于梗死区的脑微出血表现,这种特殊的影像学特征可为及早识别、诊断TTP神经系统受累提供重要线索。

  • 标签: 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磁共振成像 脑微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产后卵巢静脉血栓静脉炎患者诊断期间采用超声的价值,以及超声检查的特征,以期为临床相关诊断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本项研究为回顾研究,入选研究时间界定在2018年1月-2021年12月之间,入选研究人员为该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后卵巢静脉血栓静脉炎患者,入选研究总例数为10例,通过对上述入选人员临床诊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获取超声检查该病症的特征,以及超声检查在其中的价值。结果:产后卵巢静脉血栓静脉炎在临床中的发生率较低,早期并无明显临床体征及相关临床症状表现,经超声检查可见患者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旁管状条形低回声,并且从其左侧或右侧卵巢外侧一直向上延续,直到其左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处;经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低回声内并无血流信号。结论:在对产后卵巢静脉血栓静脉炎患者实施诊断期间,采用超声检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需要相关医师对该病症的超声表现有一个充分、全面的认识,以此提升临床诊断率,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产后 卵巢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超声特征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