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血吸虫病预防和控制中制造抗原、研究血吸虫病致病机理和相关药物研发创造良好的基础,研究取得较高生物活性的日本血吸虫卵的分离方法与活性鉴定措施。方法将被血吸虫感染的肝脏组织悬液进行分级过滤,然后将滤液离心,去除碎片,再以325目分样筛过滤分离的虫卵,收集筛上的虫卵,将收集到的虫卵以密度为1.070的Percoll分离液进行梯度离心,吸取Percoll液下层的纯化虫卵,用显微镜观察其纯度,用丫啶橙染色检查分离虫卵的死活,用环卵沉淀试验检查分离虫卵的分泌活性。结果每块肝脏均能获得0.6克左右的虫卵,且分离出的虫卵纯度较高,环卵沉淀试验结果和丫啶橙染色结果均显示分离出的活虫卵比例较高、生物活性较好。结论该日本血吸虫卵分离法用时较短,操作简且效果较好,所分离出的虫卵完全能够满足研究需要。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宿主粪便中日本血吸虫虫卵存活时间.方法采集日本血吸虫虫卵阳性居民、水牛、猪、兔子和鼠等不同宿主粪便,观察不同宿主粪便中虫卵的孵化率,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内虫卵的存活情况.结果来自猪、鼠、人、兔和水牛新鲜粪便中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78.9%、53.7%、41.7%、28.9%和22.1%.在37℃、30℃、20℃和4℃温度下不同时段粪便中虫卵存活率差异很大,其中干燥和样本粪便的大小是影响虫卵存活的重要因素.水牛和猪粪便中虫卵存活率高,随着温度的降低存活率逐渐增加.结论不同宿主粪便中虫卵的孵化率,以及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内虫卵的存活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
简介:目的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粪便日本血吸虫虫卵DNA提取法及PCR优化体系。方法利用蛋白酶K和苯酚法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家兔粪便中提取DNA,根据日本血吸虫基因(AF00369)设计特异性引物,以粪便中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对PCR方法的各种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有限稀释法推测PCR检测法可检测到的最低虫卵数。结果以感染家兔的粪便中提取的DNA为模板.用PCR方法可扩增到分子量大小约为400bp的特异性条带,测序结果经BLAST工具进行分析.与日本血吸虫基因(AF00369)比对的同源性为96%;25μlPCR反应体系的最优化反应条件:MgCl21.5μl;dNTP0.5μl;引物1.0μl;DNA模板5.0μl;TaqDNA聚合酶0.5μ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3℃退火30s、72℃延伸30s,30个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PCR检测法可检测到的最低虫卵数为0.015个。结论成功建立感染家兔粪便中虫卵DNA的提取方法及PCR血吸虫基因片段检测方法,同时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为从分子角度检测日本血吸虫虫卵DNA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简介:片形吸虫病(fascioliasis)是由片形属的肝片形吸虫(Fasciolahapatica)和大片形吸虫(Fasciolagi-gantica)等片形吸虫感染引起的一类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2]。虫体主要寄生于人体肝脏,急性期主要表现为突发高热、腹痛,常伴有腹胀、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肝脾大、腹水、贫血等。患者的急性期症状减退或消失后,数月或数年内可无明显不适,或有胃肠道轻度不适。此期病变可逐渐向慢性期过渡。慢性期(又称成虫阻塞期)为成虫长期寄生于肝内胆管,引起胆管炎、胆囊炎和胆管上皮增生等为主要病变基础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乏力、右上腹疼痛或胆绞痛、恶心、厌食脂肪食物、贫血、黄疸、肝大并有轻微触痛等^[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