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血吸虫(裂体血吸虫)由吸虫科的蠕虫引起。所有这些吸虫(扁虫)都需要淡水螺作为中间宿主,而且不在人类这个终宿主体内复制。血吸虫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图1)。感染的患病率及其临床后果视中间宿主的分布与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定。

  • 标签: 血吸虫病 中间宿主 体内复制 相互作用 文化活动 临床后果
  • 简介:目前,血吸虫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据统计,全球有74个国家6亿左右的人受到血吸虫的威胁,有2~3亿人感染血吸虫。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寻找能够控制和消灭血吸虫的有效途径。目前,血吸虫的药物治疗仍是消灭血吸虫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此本文就本治疗药物综述如下。

  • 标签: 血吸虫病 药物 综述
  • 简介:<正>间接血凝试验(IHA)是检查血吸虫常用的免疫诊断方法,广泛应用于筛选查。现将在工作中如何提高IHA检测血吸虫的质量谈一点体会。一、防止溶血做间凝试验和其它一些临床、生化试验一样,不能育溶血,溶血能直接影响检查结果。发生溶血的理化因素很多,防止溶血应注意以

  • 标签: 血吸虫病 溶血 直接影响 间接血凝试验 理化因素 塑料管
  • 简介:血吸虫血吸虫寄生在羊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盆腔静脉内,引起贫血、消瘦与营养障碍的一种疾病。1病原病原为分体属和东毕属吸虫,在我国目前发现的只有日本分体吸虫一种。该虫体呈细长线状,雄虫呈乳白色,口吸盘在体前端,腹吸盘较大,具有粗而短的柄,体壁自腹吸盘后方至尾部两侧向腹面卷起形成抱雌沟,通常雌虫在沟内呈合抱状态。雌虫呈暗褐色,卵巢呈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偏后方两肠管合并处前方。虫卵的两端各有1个附属物,一端的比较尖,另一端的钝圆。

  • 标签: 血吸虫病 防治 门静脉 口吸盘 营养障碍 肠系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晚期血吸虫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上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对我院2013年度所治疗的32例晚期血吸虫患者展开研究与回顾性分析,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综合护理干预后晚期血吸虫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生理、心理方面均有明显提升。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晚期血吸虫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血吸虫病 晚期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改善
  • 简介:<正>患者,男,63岁,长期住本县重血吸虫流行区,曾先后接受9次病原治疗。自诉四肢无力,精神不振,尤其是上腹饱胀、嗳气、不规则隐痛及便血,对症治疗无效。嗣后呈进行性消瘦,经X线钡餐检查为胃癌。1994年4月在县医院行胃切除术,标本经病理检验

  • 标签: 病原治疗 大网膜 异位血吸虫病 胃切除术 流行区 病理检验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晚期血吸虫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择取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于武汉市黄陂区血吸虫防治所 接受治疗的晚期血吸虫患者共 80 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行多学科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行单学科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就治疗总有效率、腹水消退时间以及腹水复发率等指标而言,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 P<0.05)。结论: 晚期血吸虫的治疗应根据其分型采取不同措施,腹水型接受病原学治疗,巨脾型以手术切除脾脏。

  • 标签: [ ]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血吸虫病 晚期 腹水型 巨脾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屯溪区原属山丘型血吸虫流行区,也是黄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5年达到血吸虫传播阻断标准后,14年来,经历了纵向和常规两个巩固监测阶段.通过对农村和城区监测结果的比较、分析,对旅游区如何按监测要求搞好监测,小结如下.

  • 标签: 屯溪区血吸虫病 监测体会 血吸虫病监测
  • 简介:<正>夏季是血吸虫的发病高峰期,疫区的儿童由于嬉水,易被感染而致急性血吸虫。由于多为初次感染,病情较重,现就儿童急性血吸虫的院内临床护理谈点体会。一、口服给药护理血吸虫治疗药物目前常用的是口服吡喹酮片(PQT),这种药片具有轻度臭味,在临床上常见儿童口服很困难。有的家长靠打骂、

  • 标签: 急性血吸虫病 临床护理 儿童 发病高峰期 护理人员 初次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吸虫的临床检验现状的研究,早期诊断对于血吸虫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检验的方法,包括病源学检测、免疫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各种检测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及优劣势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我所2016年8月--2017年8月进行治疗的血吸虫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各50例,A组患者采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B组患者采用环卵沉淀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测效率。结果A组的检测率为60%,B组的检测率为96%,两组患者检测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卵沉淀法属于免疫学检测范筹。结论能准确的诊断出血吸虫,减少误诊,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客观的检测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临床检验 现状的研究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慢性血吸虫的腹部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及对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516例从粪便检查找到虫卵确诊的病例全部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合并肝内占位者,行双期增强扫描及延时扫描。结果肝内不同形态的钙化达502例,以地图样钙化最多,达350例;肝内汇管区低密度灶及中心血管影216例;肝硬化410例;门脉系钙化88例;肝实质囊状低密度影30例;肝癌106例;结肠壁增厚89例;结肠钙化149例;结肠癌49例;脾脏增大438例;脾脏钙化64例;脾脏恶性肿瘤3例。结论慢性血吸虫主要损伤肝及结肠等腹部脏器,脾脏次之;肝内典型地图样钙化有定性意义,肝内汇管区低密度灶及中心血管影也较具特征性;CT腹部扫描是诊断慢性血吸虫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 标签: 血吸虫病 钙化 肝硬化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晚期血吸虫诊断中前白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慢性晚期血吸虫患者进行此次研究(2017年1月5日至2018年5月26日),对照组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两组均予以前白蛋白检测。观察两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析观察组不同肝损伤患者前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分别为(208.19±6.70)mg/ml、(40.11±2.52)g/L,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前白蛋白异常概率为74.42%,较白蛋白异常数据更高,P<0.05,不同肝损伤患者数据差异不大,P>0.05。结论慢性晚期血吸虫诊断中前白蛋白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准确诊断疾病。

  • 标签: 前白蛋白 慢性晚期血吸虫病 诊断
  • 简介:<正>患者男,38岁,农民,家住血吸虫流行区。1987年沉孵阳性,因有“癫痫”病史,一直未给病原治疗。近年来,患者出现脓血便、腹胀、劳动力减弱等症状,影响生活、劳动,1991年9月2日前来求治。入院

  • 标签: 慢性血吸虫病 病原治疗 流行区 癫痫 患者 诱发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血吸虫患者进行吡喹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站2009年1月-2011年8月接收的慢性血吸虫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接受保肝治疗的同时并行吡喹酮治疗,随访3年,观察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期间采用B超行腹部检查联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以观察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本组60例患者随访期间,大部分患者的肝脾肿大与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经治疗1年后随访,未见1例转阴,转阴率为0;第2年见9例转阴,转阴率为15.0%;第3年见31例转阴,转阴率为51.67%;部分患者见轻度恶心呕吐、疲倦、头痛、皮疹等症状,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慢性血吸虫患者行吡喹酮治疗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血吸虫病 吡喹酮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血吸虫是一种慢性寄生虫,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广泛传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大约有超过2亿人患有血吸虫。由于血吸虫对人体危害极大,因此各个国家对其防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为此修订了《血吸虫防治标准》,在推进我国消除吸血虫规划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自该标准修订以来,血吸虫疫情在我国得到了明显的下降,血吸虫流行区,如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龙王镇、人和乡以及福洪乡等地已经达到了血吸虫的控制标准,也为继续完善该标准提供了更加规范、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血吸虫病 防治标准 传播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