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群体学药效学研究中药学,而已有的少量中药学临床学研究则主要存在3个不足之处,应用NONMEM法进行群体学研究具有很多优点

  • 标签: 药动 动学 学药效学
  • 简介:摘要目的为促进我国植物与西药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并且提供相关有效依据,避免一些不良药物相互作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达到高效、安全用药的目的。方法调查有关植物以及西药有关学方面的书籍论著,对植物与西药的药用进行研究调查,并且分析植物与西药相互作用机制与特点。结果植物与西药的用药时间、用药剂量与植物与西药的生产方法都有可能影响相互作用的发生。结论植物与西药在配伍上与药理学上的有着协同作用以及拮抗作用,必须加强学下植物与西药的相互作用分析以及了解更深的药理作用,这样便于临床上将植物和西药有效联合使用,提高药物的效果。

  • 标签: 药动学 植物药 西药
  • 简介:过去数十年里,中药药理研究主要循着以下模式发展:提取中药的有效单体.阐明单体的药理作用及其学。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提取并证实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单件.但由于其研究方法尚无重要的突破,缺乏中医辨证施治及理法方药的特色.使中药药理研究和发展受到了限制。

  • 标签: 药动学 中药药理 证治 中医辨证施治 理法方药 药理作用
  • 简介:学是借助动力学的原理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即ADME)等过程的速度规律的科学,并用数学方程定量地预测这些过程的性质,着重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存在方式与量变规律,亦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浓度)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中药及其复方实质上是一组特殊的化学药物整体,进行动力学研究,对中药药性理论、新药开发、质量控制、安全有效等问题

  • 标签: 药动学 中医方药 中药药性理论 原理研究 中药复方 动力学规律
  • 简介:中药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药效是其中多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中药学研究经历了从“单成分、单靶点”到“多成分、多靶点”的转变,相应的学评价模式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过程,从最初针对单体成分的学研究,到以单成分研究单味中药及复方的学,再到多组分整合学,以及之后的以学一药效学结合模式评价复方药学。对以上中药学评价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中药 药动学 评价模式
  • 简介:目前学研究方兴末艾,国内对学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综述了外用制剂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各自的研究进展;对外用制剂的应用现状和代谢特点进行了介绍,重点归纳了药物有效成分的学研究方法和检测技术。同时还指出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今后外用制剂学研究中应该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药动学 外用制剂
  • 简介:目的评价伊伐布雷定在中国人群中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将3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给予2.5、5、7.5mg伊伐布雷定片,给后8、15、30、45min和1、1.5、2、3、4、6、9、12、24、36、48h分别采集静脉血,并用HPLC-MS/MS法进行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单次口服盐酸伊伐布雷定片后,血浆中伊伐布雷定的t1/2为(4.4±1.0)、(5.2±1.2)、(4.6±1.2)h;Cmax为(15.1±4.1)、(35.9±8.9)、(48.2±9.6)ng·ml-1;AUC(0~48)为(64.4±14.2)、(169.6±33.1)、(215.6±55.6)ng·h·ml-1;去甲伊伐布雷定的t1/2为(7.9±1.4)、(9.9±1.2、(9.8±1.3)h;Cmax为(1.8±0.7)、(3.1±1.6)、(6.3±1.0)ng·ml-1;AUC(0~48)为(13.4±2.8)、(23.9±9.4)、(44.1±9.2)ng·h·ml-1。结论2.5~7.5mg伊伐布雷定片在中国人群体内代谢呈线性动力学。

  • 标签: 伊伐布雷定 去甲伊伐布雷定 HPLC-MS/MS 血浆药物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褪黑素在Beagle犬体内代动力学参数。方法选6只Beagle犬行单剂口服褪黑素(3mg/只),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中药物浓度,经3p97程序推算学参数。结果褪黑素在体内-时曲线为二室模型。主要学参数t1/2Ka为(0.16±0.10)h,t1/2Ke为(1.21±0.52)h,tmax为(0.50±0.18)h,Cmax为(11.27±3.77)ng/ml,AUC(0→T)为(25.23±7.71)(ng?h)/ml。结论褪黑素在犬体内口服吸收快、作用迅速,但维持时间较短。

  • 标签: 褪黑素 高效液相色谱 药动学
  • 简介:摘要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体内过程的动态规律,在西药新药设计,优选给药方案,改进药物剂量,为临床提供高效、速效、长效、低毒、低副作用的药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是在西药药物动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份、单方及复方在体内的转运及代谢变化过程。

  • 标签: 中药动力学 动态规律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老年人学的改变。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老年人经肝脏代谢消除药物的能力下降。主要经肾排泄的药物或活性代谢物易在体内蓄积而造成中毒。

  • 标签: 老年人 药动学 改变
  • 简介:抗凝药物在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传统抗凝华法林、肝素等,因其自身局限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受到一定限制。利伐沙班作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固定剂量、可预测的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目前利伐沙班在临床应用中尚缺少监测指标,而一些高出血风险患者、怀疑药物过量或手术患者等又常常需要采取一定的监测手段。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伐沙班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等相关研究,为利伐沙班临床安全用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利伐沙班 抗凝治疗 药物动力学 药效学
  • 简介:目的研究杜鹃素在正常大鼠体内的学特征。方法杜鹃素单剂量ig给予大鼠后,采用HPLC法测定给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中的杜鹃素,通过DAS软件程序模拟计算,得出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相应的学参数。结果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学参数为:t1/2α=(0.33±0.10)h,t1/2β=(15.22±8.98)h,CL/F=(14.89±3.45)L/(h.kg),Cmax=(1.61±0.14)mg/L,Tmax=(0.25±0.01)h,MRT(0-t)=(2.35±0.08)h,AUC(0-t)=(3.06±0.16)mg.h/L。结论本研究建立的HPLC方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可用于杜鹃素在大鼠体内的学研究;大鼠ig给予杜鹃素后,其在血浆中分布较快,半衰期较短。

  • 标签: 杜鹃素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二房室模型
  • 简介:目的以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mPEG-PLA)嵌段共聚物为载体材料制备塞来昔布载胶束,并考察其在大鼠体内学情况。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塞来昔布载胶束,评价载胶束的微观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等理化性质;采用动态膜透析法考察塞来昔布乙醇溶液和载胶束的体外释情况;考察塞来昔布乙醇溶液和塞来昔布载胶束经尾静脉注射后在大鼠体内学情况。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塞来昔布载胶束粒径均一,成球状或类球状分布,平均粒径为(35.6±15.1)nm,PdI为0.152±0.05,Zeta电位为(-24.6±2.9)mV;塞来昔布载胶束在0.5%SDS磷酸盐缓冲液中24h累积释放81.5%;塞来昔布乙醇溶液和塞来昔布载胶束在大鼠体内的t1/2分别为(4.41±0.41)h和(6.38±0.81)h,AUC分别为(86.17±4.08)和(142.21±7.82)mg·(L·h)^-1。结论塞来昔布载胶束与塞来昔布乙醇溶液相比,延长了药物在大鼠体内的滞留时间,有望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 标签: 塞来昔布 胶束 药动学 薄膜分散法 动态膜透析法
  • 简介:目的制备阿伐那非自微乳释系统,并进行处方筛选和学评价。方法以溶解度大小为指标,通过对不同配比处方性质考察和伪三元相图筛选阿伐那非自微乳释系统,并评价阿伐那非自微乳释系统的体外溶出度和学。结果自微乳释系统处方为25%小茴香油、55%吐温-80、22%1,2-丙二醇、0.5g阿伐那非,15min时自微乳释系统中阿伐那非累积释放度达93.5%,最大血药浓度(C_(max))为(40.36±9.19)ng·ml~(-1),AUC0~8h是片剂的1.4倍。结论得到较好阿伐那非自微乳释系统处方组成。

  • 标签: 阿伐那非 自微乳释药系统 伪三元相图 药动学
  • 简介:毒性中药材及其制剂是我国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独特的疗效。但若使用不慎,就会有中毒的危险。人们早已对常见的毒性中药,如砒霜、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蟾酥等引起的不良反应予以了重视;但近年来,学者们发现在历代本草学著作中无毒性记载的药物,因使用不当也可引起毒性反应。如马兜铃、关木通、广防

  • 标签: 毒性中药材 毒性中药制剂 药动学 生物效应法 药物累积法 药理效应法
  • 简介: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液-质联用方法,并探讨酒制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对大鼠体内的学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SD大鼠灌胃大黄生品和酒制品水煎液后,采用LC-MS测定血浆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的血药浓度的含量。结果:大黄酒制品组的学参数(Tmax、Cmax、T1/2和AUC0-t)与生品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大黄酒制后,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Tmax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Cmax均较生品组高,AUC0-t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大黄酒制后有助于促进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但两者的半衰期T1/2均有所减少,说明两者在体内代谢较快;大黄酸的学参数变化不大。结论:酒制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对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探讨大黄炮制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大黄酸 芦荟大黄素 大黄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液-质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加替沙星在兔眼内的学研究。方法兔眼局部给加替沙星,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眼内各组织中药物浓度,用3p97程序计算学参数。结果加替沙星在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状体和玻璃体组织中Cmax分别为(16.49±1.78)μg?g-1、(1.94±0.14)μg?mL-1、(8.57±0.29)μg?g-1、(0.89±0.09)μg?g-1和(0.73±0.03)μg?g-1;各组织中Tmax分别为(0.47±0.05)h、(0.66±0.08)h、(0.61±0.08)h、(1.10±0.09)h和(0.83±0.06)h;AUC0~t分别为(51.31±3.04)μg?h?g-1、(6.55±0.45)μg?h?mL-1、(51.99±25.66)μg?h?g-1、(4.91±0.41)μg?h?g-1、(3.25±0.13)μg?h?g-1。结论加替沙星在眼内各组织中渗透性好,浓度较高,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 标签: 加替沙星 组织分布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高通量筛选体系在创新药物学筛选中的应用是当前新药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建立合理的学筛选模型不仅可以降低新药开发的成本,并且可以在新药研究早期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本文对当前常用的高通量筛选学模型作了简单的回顾,指出了合理的学筛选模型在寻找新药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建立学筛选模型的紧迫性。

  • 标签: 药物评价 临床前 高通量筛选 药代动力学 综述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犬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研究灯盏乙素在家犬体内的学.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6只家犬静脉注射灯盏乙素后不同时间血浆中灯盏乙素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学参数.结果灯盏乙素的-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其T1/2pi、T1/2α和T1/2β分别为1.05±0.80min,6.99±2.76min和51.61±28.78min;Vc为880.1±508.3mL;CL为189.6±53.8mL@min-1;AU0-90和AUC0-∞分别为574.43±133.95μg@min@mL-1和599.34±132.00μg@min@mL-1.结论静脉注射给后,血浆中灯盏乙素浓度迅速下降.灯盏乙素在家犬体内消除较快,提示临床给药方法或给间隔时间的确定、制剂开发的剂型选择都应该考虑其T1/2.

  • 标签: 灯盏乙素 血药浓度 药物代谢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动物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