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在妇科内分泌治疗中以芳香酶抑制剂开展治疗,总结其疗效结果与治疗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妇科内分泌疾病患者中抽选总计146例患者,并将其纳入研究队伍之中,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各自分为73例M组与73例N组,对M组患者在治疗中以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而对N组患者则以芳香酶抑制剂药物进行治疗,统计后续疗效结果与不良反应率。结果:从疗效结果中可以看到,M组患者疗效率为78.08%(57/73),N组患者疗效率为94.52%(69/73),在疗效率对比中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为(P=0.0257),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在不良反应率对比中,M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7.81%(13/73),N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4.11%(3/73),对比中差异明显,且P值大小为(P=0.0472),统计学意义具备成立条件。结论:综合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到,在妇科内分泌治疗过程中,应用芳香酶抑制剂开展治疗,可显著提升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中具有十分优异的治疗价值,可在临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芳香化酶抑制剂用于妇科不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10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不孕患者,电脑抽取80名,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名);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促腺性激素来治疗,研究者组患者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加促性腺激素来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卵泡成熟天数、>14mm的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周期妊娠率、流产率、副作用发生率,最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卵泡成熟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14mm的卵泡数的明显多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流产率和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P<0.05。结论对妇科不孕患者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可以提高获卵率,增加妊娠率,节省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inhibitors,AI)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折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AI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70例为治疗组,未接受任何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89例为对照组。收集骨折相关资料,并以5年用药期为界,比较两组患者骨折发生率及风险。同时,在治疗组患者中,分析相关临床风险因素对骨折发生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总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2.86%(9/70)和1.12%(1/89),5年用药期间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0.00%(7/70)和1.12%(1/89),5年用药期过后,治疗组8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骨折,而对照组1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骨折。治疗组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03,0.018,0.026)。治疗组患者总骨折发生风险和5年用药期间的骨折发生风险高于对照组(P=0.008,0.026)。治疗组患者中,个人骨折史和骨折家族史是增加骨折发生的临床风险因素。结论接受AI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的骨折发生率和骨折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因此,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在使用AI防治乳腺癌时,要全面评估骨折发生的风险,必要时应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
简介:目的:探索芳香酶基因乳腺癌相关启动子特异性阻滞剂定点抑制肿瘤局部组织原位雌激素合成的可能性。方法:从乳腺癌标本中获取原代脂肪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加入乳腺癌细胞MCF-7的条件培养液,作为芳香酶肿瘤相关性启动子(PI1,PI3)激活的研究细胞模型。用启动子特异性逆转录PCR、芳香酶活性检测等方法观察抗组蛋白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丁酸钠(NaBu)对PI1,PI3活性的影响。结果:NaBu特异性抑制PI1,PI3基础和诱导水平转录本,但对另一种芳香酶启动子P14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其机制在于抑制PI1,PI的转录。结论:NaBu在乳腺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进一步研究丁酸钠的分子效应靶点,将为了解乳腺癌发病的关键环节提供良好的切入点。
简介: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DNA-蛋白质结构,其主要作用为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构成的,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端粒酶激活见于大多数的人类恶性肿瘤组织中,而正常组织细胞中无端粒酶活性.因此认为端粒酶激活对于维持多数肿瘤组织细胞增殖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同时,端粒酶也成为肿瘤化学治疗的新靶点.抑制端粒酶的策略不少,用反义寡核苷酸阻断端粒酶RNA的模板作用就是一个切入点;抑制端粒酶催化蛋白亚单位则可能是抑制其活性的另一手段.另外,一些可能的端粒酶抑制剂亦已见报道,例如,核苷类似物,蛋白激酶C抑制剂,细胞分化诱导剂等.尽管不少机制尚待明确,但前景依然光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科内分泌治疗中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接收的妇科内分泌患者中,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治疗的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为25例、30例、32例,A组患者应用来曲唑进行治疗,B组患者应用阿那曲唑进行治疗,C组患者应用依西美坦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机体内血清雌二醇的抑制情况,对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A组、B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数据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治疗前体内雌二醇水平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治疗后体内雌二醇水平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血清雌二醇抑制率高于B组、C组,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有效抑制率高于B组、C组要,数据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C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抑制率、有效抑制率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均无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体重增加、潮热、胃部不适,其中,A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明显;与B组、C组比较,A组患者体重增加的患者情况显著,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内分泌治疗中,芳香化酶抑制剂的治疗效果较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促进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患者骨健康的效果。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患者60例,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然后对其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知识教育、大课堂教育、持续电话随访和QQ群随访等干预,1年后再次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及饮食和锻炼行为调查。结果干预前骨质疏松知识总分均值(13.68±6.08)分,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及钙知识维度标准分分别为(47.42±26.58)分、(58.33±26.51)分、(54.29士28.91)分,干预后骨质疏松知识总分均值(20.22±3.11)分,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运动知识及钙知识维度标准分分别为(78.79±10.80)分、(73.75±20.80)分、(80.71±19.65)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骨密度检测干预后骨质正常例数增多,但干预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患者饮食和锻炼行为方面也有显著的改进,建立适应个体的饮食结构和锻炼方式,骨质疏松症状进行了及时的治疗。结论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患者骨健康。
简介:背景:目前关于联合应用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在胰岛细胞分离纯化过程中对胰岛细胞的影响的研究还较少有报道。目的:比较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对胰岛细胞在分离纯化及培养过程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猪,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猪胰岛,培养24h后分为3组:①空白对照组。②消化时加抑制剂组仅在消化过程中加入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③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剂组在消化及培养的过程中均加入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AO-EB染色定性观察细胞形态及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结果与结论:空白对照组β细胞所占百分比为66.91%,消化时加抑制剂组为84.58%,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剂组为87.15%;空白对照组活细胞、凋亡细胞及死亡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6.52%、16.15%、21.25%,消化时加抑制剂组分别为62.27%、14.66%、14.47%,消化及培养时加抑制剂组分比为73.09%、6.83%、10.28%。结果表明,在消化以及体外培养的过程中均加入Caspase抑制剂及Cocktail蛋白酶抑制剂可明显减少细胞的损失,并且可以增加胰岛β细胞的百分比。
简介:用分子对接和三维全息原子场作用矢量方法对36个来曲唑类衍生物和34个阿那曲唑类衍生物与芳香化酶的作用模式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其结合机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建模,同时采用内部及外部双重验证的办法对所得模型稳定性能进行深入分析和检验.MLR建模的复相关系数(Rcum)、留一法交互校验复相关系数(QCV)和外部样本校验复相关系数(Qext)分别为0.863,0.782,0.796和0.931,0.825和0.641.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采用AutoDock4.2软件对药物与受体之间的结合方式进行了研究.运用这些信息能为进一步设计合成强效芳香化酶抑制剂,或筛选潜在的具有更强抑制活性的天然化合物提供帮助.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丢失(AIB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其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相关性。方法将116名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行SNPs测序,并口服钙剂+维生素D及常规中药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补肾壮骨方(仙灵脾15g、补骨脂15g、骨碎补15g、菟丝子15g、淮牛膝30g)。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的骨代谢指标PINP、β-CTX、腰椎及股骨骨密度(BMD)及雌二醇、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并分析骨代谢变化与SNPs分型的关联性。结果治疗6个月,治疗组腰椎及股骨BMD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的骨形成指标PINP高于对照组,骨重吸收指标β-CTX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Rα基因rs9340799与rs2234693位点SNPs对腰椎BMD值变化存在影响,纯合型A、T等位基因的腰椎BMD值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携带C、G等位基因患者的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治疗期间,2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雌二醇和促卵泡刺激素异常。结论补肾壮骨方具有较好防治AIBL的作用,能增加患者腰椎、股骨BMD,提高PINP水平和降低β-CTX水平。AIs对携带纯合型A、T基因的患者骨代谢影响较小,而C、G等位基因可能是患者发生AIBL的易感基因,补肾壮骨方能改善所有基因型患者的骨代谢异常,且具有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