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 西方戏剧起源于酒神祭祀,这个观点早在两千年前就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诗学》中被明确提出,并且已经被西方艺术界和戏剧理论界广泛认同。古希腊艺术是西方艺术的源头,它以展现世界的真实性作为根本追求,认为艺术是人认识世界的一个媒介。中西方戏剧的源头应该是一致的,人类戏剧均是源于祭神,也源于祭神仪式的转化,但是戏剧的出现需要经历一个由宗教向审美目的转化的漫长过程。我国戏剧成为今天这种表现形式,绝不是从某种现成的戏曲演出中直接蜕变出现,而是逐步加工、逐步吸取各种姊妹艺术之长,才成为一种 高度的综合艺术。在戏曲的发展之初,主要是为祭祀所服务的,更多的是“娱神”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和推移,戏曲的作用也逐渐发生转变,从“娱神”慢慢转向“娱人”上来。
简介:傩,早即见于《周礼》和《诗经》,而“傩戏”的出现则是在一,二千年以后了。那么傩与傩戏到底是什么关系?傩戏的真实意义是什么?究竟它是宗教仪式、还是戏剧形式,或者是这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它可否断言是所谓的“戏剧的活化石”呢?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下面谨谈谈我的看法。也许正因为傩与戏有一种若即若离的联系,故而在傩文化的研究中,大都少不了对傩戏的源流沿革、发展脉络的探讨。力图将傩以至于傩戏放在中国戏曲史上重重的写下一笔,其颇有代表性的论述则是称傩戏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如果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说“傩戏”是中国戏曲的早期形式、中国戏曲的一个源头。这些论点从近年来所发表、出版的一些文章和书籍上时有所见。比如在《傩堂戏民俗价值浅议》(见《南风》1988.4.)中有“古朴原始戏剧的胚芽”之说(还可参见《世俗的祭礼》中“傩祭”条);而较为详尽地论述这种看法的当
简介:在朋友们的眼睛里,一书的作者王谦是一个很少和"无聊"沾边的人.这倒并不是说他就是个多么有聊的人,而是说这个来自圣人故乡的红面书生每日里都忙得像个小蜜蜂.班车上,除了奢谈足球或某一时尚名人外,他常常呵欠连连,仿佛一"瘾君子"又上了瘾,大家都知道这小子又开夜车了.在班上,据说也挺能干,像饿了好几天的老牛样嚼书稿.下了班,本想和他打会儿国球,他道歉成串地说要给独生子做饭.礼拜天,他忙着逛文化市场和钻折价书店,藏书成癖还不忘经济实惠;不然他就在他迷宫般乱的书斋里书我两忘,心满意足乐此不疲地把玩他最近或前一个时期淘来的折价书.最近,他说他又忙着上网了,还几分神秘几分自豪地塞给我一张小纸条说:这是我的网址,以后请常访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