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发综合(SIH)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情况。方法对我院14例SI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呈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mmH2O;3例并发硬膜下积液,1例并发硬膜下血肿。所有患者经补液等治疗后效果较好。结论SIH患者主要表现为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O,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体位性头痛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自发综合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2017年7月期间的25例自发综合的患者,通过病例的分析、临床调查研究和询问主治医师等方式对其临床表现和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者均出现体位性头痛,部分伴有头晕、恶心、呕吐、颈部疼痛、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症状。15例患者由外院转入我院治疗,曾被误诊为脑膜脑炎3例、枕神经痛2例、硬膜下血肿2例、病毒性脑炎1例、小脑扁桃体下疝1例,误诊率为60%。入院后25例患者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以及头颅MRI检查显示,12例正常,5例出现“脑下沉”改变,4例出现硬膜下积液,2例硬膜下血肿,2例小脑扁桃体下疝,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0,确诊为自发综合。确诊后17例给予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好转,8例实行血帖治疗,症状改善,出院后随访情况良好。结论对于自发综合的临床表现应进行准确辨别,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及时行腰穿检查,防止与其他疾病的症状混淆而发生误诊。

  •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 误诊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用于自发综合诊断内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9月期间因综合入院的患者内随机选择20例,依据检查形式对其进行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病患人数为10例。对照组病患均接受常规放射影像学检查,实验组则采用MRI检查,对比效果。结果:通过MRI成像观察脑脊液压力的测量结果以及影像学结果,对其进行详细记录,可以发现患者脑脊液压力、硬脑膜强化、硬膜下积液、静脉窦扩张、脑结构下垂变化,且对照组无法显示上述内容。实验组图像清晰度为10例,清晰度为100%,对照组图像清晰度为6例,清晰度为60%,对比X2为5.0000,P<0.05。结论:对自发综合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MRI可以为医生提供更多数据,且临床检查清晰度较高,降低误诊率。

  • 标签: MRI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诊断
  • 简介:综合(intraeranialhypotensionsyndrome,IHS)为神经科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因降低引起的体位性头痛。在病因与治疗上均有比较明确的特点,但是临床误诊率较高。笔者对近年发表的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低颅压综合征 症状 临床误诊率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自发综合的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同济大学上海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合并自发综合的双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患者首诊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均≥13分。术前均行头颅CT及MRI检查,5例患者行腰椎穿刺测。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6例)和手术治疗(8例),手术治疗采取钻孔引流术。预后评估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结果14例患者中,直立性头痛是最主要的临床症状(10例);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硬膜弥漫性强化是最典型的影像学特征(12例)。6例采取保守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显著改善,复查CT或MRI显示血肿消失或明显缩小。8例行钻孔引流术的患者中,3例术后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迅速恶化,1例术后死亡。13例患者按自发综合治疗后,病情均明显改善,出院时的GOS均为Ⅴ级。13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4.6±14.9)个月(4~52个月),均未见血肿或症状复发。结论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自发综合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别为直立性头痛和硬膜弥漫性强化。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钻孔引流术。

  • 标签: 血肿,硬膜下,慢性 颅内压 诊断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原发性综合(SIH)MRI征象的观察与探讨。方法将2012年5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综合患者的各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MRI征象表现。结果平扫没有出现明显异常患者15例(15%),硬膜下积液50例(50%),硬膜下充血血肿14例(14%),脑下垂57例(57%),垂体增大29例(29%),静脉窦扩张35例(35%),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强化100例(100%)。结论SIH的MRI征象中,硬脑膜弥漫增厚强化的阳性率是最高的,对原发性的鉴别和诊断提供了依据,MRI平扫会有误判或者漏诊,MRI增强具有特征性,能够提高该病确诊率。

  • 标签: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MRI征象表现
  • 简介:11例患者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均<,本组11例均具有此特征性头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

  • 标签: 临床分析 低颅 例临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原发性是良性过程,一般经数天到数月,症状均能缓解,偶有复发;其他原因引起的压在解除原发疾病后症状会很快缓解。

  • 标签: 低颅压综合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原发性综合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2例患原发性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原发性综合患者均出现了程度不同的体位性头痛,给予腰穿脑脊液检查,检查结果均显示脑脊液压力在70mmH20以下,在积极有效的治疗7-15天后,全部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痊愈,随访半年内无复发。结论原发性综合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位性头痛,临床诊断应用腰穿脑脊液压力检测可准确诊断并指导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腰穿脑脊液压力检测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 简介:摘要自发可出现内静脉窦血栓、内硬膜下血肿等并发症。脊柱硬膜外血肿在自发患者中较少报道。报告1例确诊自发的患者,以直立位头痛起病,并发内静脉窦血栓,出现癫痫发作、癫痫持续状态、脑实质出血。检查发现合并腰段脊柱硬膜外血肿,无明显脊髓压迫症状。经卧床、补液、抗凝、抗癫痫治疗后,患者头痛、内静脉窦血栓情况好转。出院3周后患者再次出现头痛,平卧时无法完全缓解,头颅影像提示新发双侧内硬膜下血肿。停用抗凝治疗,经2次硬膜外血贴治疗后,患者内硬膜下血肿吸收,头痛无再发。

  • 标签: 自发性低颅压 颅内静脉窦血栓 血肿,硬膜外,脊髓 硬膜外血贴治疗
  • 简介:摘要自发可导致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而导致昏迷者较少见。现报道1例自发患者,以体位性头痛起病,保守治疗效果差,先后出现嗜睡、定向力障碍、小便失禁,直至昏迷。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慢加急性硬膜下血肿,脊髓水成像示广泛硬脊膜外积液,脊髓造影发现T6、T7神经根脑脊液漏。经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和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后,意识转清、头痛缓解,2个月后随访双侧硬膜下血肿吸收,随访5个月头痛未复发。

  • 标签: 颅内低压 血肿,硬膜下 昏迷 钻孔引流术 靶向硬膜外血贴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自发气胸吸引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与效果。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自发气胸患者 50 例入组,以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 25 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胸管负引流,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吸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结果: 在气胸、肺不张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 )。 结论: 自发气胸应用持续吸引,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使肺复张时间缩短,促进气胸消失,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发性气胸 低负压吸引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例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漏致自发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治的6例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漏致自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均表现为体位性头痛,头颅磁共振成像均显示硬脑膜强化和脑下坠,水成像均显示长节段硬脊膜外积液,经动态造影证实为高流量脑脊液漏,活动性漏口均位于上胸段。经保守治疗后2例患者头痛缓解,4例患者仍有残余头痛症状,经1~2次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后最终头痛缓解。结论依据高流量硬脊膜脑脊液漏所致自发患者的典型体位性头痛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和水成像结果诊断并不困难,但活动性漏口的准确定位需结合动态造影检查,保守治疗效果差,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颅内低压,自发性 硬脊膜脑脊液漏 高流量 靶向硬膜外血贴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38岁,因“头痛、呕吐伴发作性左上肢麻木10d,加重4d”入院。患者入院10d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头痛,表现为后枕部胀痛,伴呕吐,呈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发病后逐渐出现发作性左上肢麻木,每次持续数秒,自行缓解。入院前4d头痛及呕吐症状加重,呈持续性胀痛,于2018年1月28日急诊以“头痛”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既往史:否认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肿瘤、外伤及头面部感染史。

  • 标签: 超声 视神经鞘 颅内压 静脉窦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