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膜透析综合护理预防腹膜炎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肾病科长期接受规律随访的120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均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腹膜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腹膜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8.3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功能(67.6±5.3)分、角色功能(65.4±5.2)分、躯体功能(63.8±6.8)分、情绪功能(71.5±6.4)分,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社会功能(53.5±5.6)分、角色功能(54.2±5.7)分、躯体功能(57.3±5.8)分、情绪功能(64.3±5.8)分,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66.4±5.6)分,对照组为(65.3±5.4)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给予综合护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腹膜炎的发生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将 108例腹膜透析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54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下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 5周、干预 10周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定,判断患者心理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腹膜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患者在干预 5周和干预 10周时相对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标准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病情有密切关系;针对性心理护理可使患者心理状况显著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已经成为腹膜丢失性能并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治疗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研发的新型腹膜透析液针对腹膜纤维化发生的延缓性和治疗有着一定的必要性。本文主要综述腹膜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以及目前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新进展进行讨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降低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的作用。方法纳入2006—2016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置管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入组患者按照置管时间分为4组:CQI前2006—2007年置管患者(A组),CQI后Ⅰ期2008—2010年置管患者(B组),CQI后Ⅱ期2011—2013年置管患者(C组),CQI后Ⅲ期2014—2016年置管患者(D组)。运用设计、实施、检验和应用(PDCA)四步法,改进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处理和预防流程。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或随访至期间退出腹膜透析。采用Poisson检验比较CQI前后的腹膜炎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 383例腹透患者,其中A组、B组、C组、D组分别为346例、850例、688例、499例。患者年龄(47.1±15.8)岁,男性1 409例(59.1%),糖尿病肾病者510例(21.4%),随访(10.9±2.8)个月。与A组相比,C组(CQI Ⅱ期)首年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总体发生率下降(0.156次/患者年比0.234次/患者年,P=0.020);亚组分析显示,CQI后各期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发生率均下降(0.052、0.049、0.054次/患者年比0.104次/患者年,均P<0.05);革兰阴性菌腹膜炎发生率曾一过性上升,经进一步改进后亦有所下降(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CQI与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独立相关(HR=0.526,95%CI 0.349~0.792,P=0.002)。结论应用CQI能有效降低腹膜透析首年革兰阳性菌腹膜炎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腹膜透析(腹透)患者发生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生首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且年龄65岁以上患者的资料。按首次腹膜炎发生时的腹透龄,将患者分为短腹透龄组(<36个月)和长腹透龄组(≥36个月)。收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及首次腹膜炎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腹膜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共纳入患者163例,年龄(71.7±4.9)岁,男性占53.4%,糖尿病肾病占32.5%,中位腹透龄为21.8(5.5,41.3)个月。短腹透龄组和长腹透龄组患者首次腹膜炎最常见诱因均为换液操作的接触污染,所占比例分别为39.8%和46.0%。长腹透龄组患者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短腹透龄组(34.0%比13.3%,χ2=9.437,P=0.002)。真菌感染均予拔管,治疗失败率为1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长腹透龄(OR=12.544,95%CI 2.168~72.576,P=0.005)及较低的血清白蛋白水平(OR=0.858,95%CI 0.744~0.988,P=0.034)是老年患者首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结论真菌感染、长腹透龄及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老年患者首次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北京医院肾内科近10年间死亡的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和腹膜透析(PD)患者的死亡原因和生存时间。方法收集我中心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死亡的60岁以上的老年血液净化患者,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有无糖尿病、开始透析时间、死亡时间及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等。结果共有15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6.6±7.7)岁,中位透析时间为54.1(26.9,86.4)月,其中有83例患者合并糖尿病(54.2%)。根据透析方式将患者分成HD(114例)和PD(39例)两组,HD和PD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7.1±7.9)岁和(75.0±7.0)岁,中位透析时间分别为56.5(27.4,104.2)月和48.3(26.3,66.6)月。HD和PD患者的原发疾病均主要为糖尿病肾病(DN,32.5%和48.7%)、慢性肾小球肾炎(29.8%和17.9%)和高血压肾损害(21.1%和10.3%),HD和PD患者前三位的死亡原因均为心血管疾病(32.4%和43.6%)、感染(29.8%和28.2%)和脑血管疾病(11.4%和15.4%),两组患者间原发疾病和死亡原因的构成相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曲线分析发现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存活时间短于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χ2=12.829,Log Rank P<0.001),HD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长于PD患者(χ2=8.161,Log Rank P=0.004)。在不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中,HD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PD患者(Z=-2.716,P=0.007);在合并糖尿病的透析患者中,HD和PD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当(Z=-0.581,P=0.561)。结论老年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占比高,老年透析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感染;老年HD患者总体生存时间优于PD患者。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 PDAP)是导致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其中真菌性腹膜炎(fungal peritonitis, FP)虽然在PDAP中占比少,但其治愈率低,由其导致的技术失败率及PDAP相关死亡率高。然而,至今尚缺乏统一的FP预防及治疗方案。预防FP的药物主要包括制霉菌素与氟康唑,但其用药时机尚未确定。治疗FP主要包括拔除导管和抗真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然而,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拔除导管,但拔除导管的最佳时间仍然未知。本文结合近年来的重要临床研究,对腹膜透析相关性FP的预防及治疗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终末期肾衰竭,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病因为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遗传性肾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接受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和对照组(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分析两组透析前后一般情况(体重、尿量、收缩压及舒张压);两组透析前后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透析前一般情况(体重、尿量、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透析后一般情况(体重、尿量、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有差异(P0.05);两组透析后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总蛋白、血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血磷、PTH)比较有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