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头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110例,其中术后出现头痛的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一般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一般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变化。结果术后护理2d后,两组之间的疼痛评分对比已经出现了差异,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护理3d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一般组的疼痛评分,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头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风险,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肛肠疾病患者腰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80例肛肠疾病行腰麻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艾灸治疗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7.50%,观察组为90.00%,观察组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参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为97.50%,观察组明显较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艾灸治疗肛肠疾病患者腰麻术后尿潴留,并给予相应护理可更好的促进患者排尿,疗效显著,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进行分娩的剖宫产产妇中抽取92例,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产妇,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麻药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产妇麻醉起效时间比对照组短,麻药用量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对应用于剖宫产中的效果较好,能够起到理想镇痛效果,且安全性较高,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腰麻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下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采取连续腰麻。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麻醉前与麻醉后(5分钟)的SBP、DBP、HR。结果两组患者的多项手术情况均基本相同,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整体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麻醉后5分钟时,常规组患者的SBP、DBP、HR波动较大,同时和实验组相比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腰麻更加适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中,临床效果更加理想,同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论述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所接收的6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1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照2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头痛发作时间、VAS疼痛评分、SAS及SDS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对照2组患者头痛发作时间、VAS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1组(P<0.05),两组之间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到临床上,对偏头痛患者有积极疗效,可明显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次数,缓解头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单次腰麻方法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产妇2000例,以数字随机分组形式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0例,分别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单次腰麻方式,对比两组产妇麻醉效果与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观察,局麻用药量观察组较少,且麻醉起效时间与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观察组耗时均较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50%(985/1000)、96.20%(962/1000),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60%(16/1000)、3.50%(35/1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麻醉方式选择单次腰麻方法,麻醉效果较好,且无明显麻醉不良反应情况,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经生理盐水稀释的0.5%布比卡因在腰麻剖宫产中的最佳剂量。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10月期间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条件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50例。于L2-3椎间隙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按照剂量不同,分为7.5mg组、8.5mg组、9.5mg组。将3组产妇麻醉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三组腰麻后感觉阻滞达到T6的时间相对接近(P>0.05);硬膜外补充用药后麻醉效果均达到手术要求。三组麻醉效果优良率相对接近,均取得良好效果。8.5mg组及9.5mg组麻醉后5、10、15min血压较麻醉前明显下降,其心率明显增快(P<0.05),低血压发生率明显超过7.5mg组(P<0.05);相比之下,7.5mg组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7.5mg组的低血压、恶心呕吐及寒战发生率显著低于8.5mg组和9.5mg组(P<0.05)。结论在经生理盐水稀释的0.5%布比卡因7.5mg腰麻状态下实施剖宫产术,可以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常规操作置管和依据麻醉起效判定置管方向,两种策略在置管中出现异感和置管困难的影响,总结腰麻硬膜外针中针操作经验。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月,医院临床择期进行腰麻的对象1000例,双盲分为两组操作,记录置管顺畅以及困难情况,每组500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第一组按照常规操作腰麻后直接置管,第二组进行腰麻注射后,询问患者本体感受,问询“左或右、或双下肢一起出现热感或麻木感”,判定硬膜外针方向的偏向,选择合适的置管方向。对比两组麻醉置管情况。结果第一组出现置管困难或异感发生185例,第二组出现置管困难或异感发生20例。结论腰麻硬膜外针中针注药后若出现单侧麻醉,则失败风险较高,在据此调整置管方向后,仍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麻醉效果。腰麻后问询患者麻醉感可以给置管方向提供可靠的判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产科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产科分娩的5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产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作为对照组,25例产妇采用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麻醉优良率、镇痛效果和新生儿健康状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优良率为100.00%,对照组为84.00%,P<0.05;观察组产妇给药后疼痛VAS评分、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罗哌卡因总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新生儿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产科分娩中可发挥良好的镇痛效果,其具有起效迅速、镇痛效果明显的优势,且对新生儿的健康也无明显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因此本文重点针对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进行研究。方法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前来治疗的80名偏头痛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并且将患者分成两个不同的实验小组,即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个小组的患者均为40人。对实验1组的患者使用传统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实验2组的患者在实验1组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在护理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头痛效果恢复程度进行分析比对。结果实验2组的患者头痛效果下降明显,且实验2组患者恢复效果优于实验1组,因此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此种护理方式值得在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到2017年11月112例偏头痛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6)与实验组(n=56),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施以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与VA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与VAS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的发作次数明显多于实验组,发作时间明显长于实验组,VAS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偏头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观察偏头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某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4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时间为(6.15±2.54)h,常规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时间为(9.41±2.46)h,护理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的头痛发作的次数为(1.15±0.28),常规组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为(2.41±1.67),护理组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偏头痛患者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对于缩短头痛发作时间、次数,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均具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