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 通过运用现代 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腰大肌肌容积以及 JOA评分系统,探讨腰大肌肌容积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关系,从而客观量化评估腰大肌弓步锻炼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康复疗效。 方法 收集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0月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脊柱科住院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 60例,住院疗程为 2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 6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腰大肌弓步锻炼治疗组 30例,飞燕式锻炼对照组 30例,锻炼疗程为 3.5个月。运用腰椎 JOA评分客观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变化,运用现代 CT三维重建技术进行腰大肌肌容积的测量,测量腰大肌的 CT值、最大横截面积指数等指标以评估腰大肌肌容积;从而证明腰大肌弓步锻炼疗法是促进腰椎管狭窄症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结果 治疗完成后两组JOA评分比较 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的 JOA评分较对照组治疗高。数据提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 JOA评分与腰大肌肌容积有着密切联系,腰大肌影像学肌容积的缩小、腰大肌 CT值增高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 JOA评分呈正相关。证明腰大肌弓步锻炼疗法是促进腰椎管狭窄症康复的有效方法。 结论 通过弓步锻炼治疗前后的腰大肌容积变化测量及JOA评分、 CT三维测量技术评估腰大肌肌容积改变客观量化指标,证明腰大肌弓步锻炼是促进腰椎管狭窄症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康复护理配合渐进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2021年1月-12月以来在我院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5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进行中医康复护理配合渐进式腰背肌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配合渐进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腰痛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腰背肌功能锻炼对单纯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进行治疗单纯腰椎管狭窄患者共8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研究组40例患者,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腰背肌功能锻炼,参照组40例患者,术后指导患者自行锻炼。通过相关统计学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的身体机能和情绪状态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在进行锻炼干预后研究组的身体机能和情绪状态分值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腰背肌锻炼对腰背肌功能及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作用,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对单纯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术后的早期腰背肌功能锻炼干预很有必要,值得在脊柱科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三维多功牵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2例和对照 53例,治疗组采用三维多功能牵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推拿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达 52%,总有效率达 93.5%,对照组治愈率为 48.8%,总有效率为 73.5%,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三维多功能牵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病人痛苦少、乐于接受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腰背部肌肉训练的恢复成效。方法:选取8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包含40名患者。对照组接受标准的康复治疗计划,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了腰背部肌肉训练。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康复成效、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级别、腰椎功能以及腰背肌力量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三个月的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腰背肌力量分别从(652.83±108.39)N和(639.21±123.93)N提升至(989.56±181.34)N和(807.23±190.26)N,其中观察组的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半年后的随访中,观察组在环境适应、生理健康、社交关系和心理状况四个维度的评分分别为(20.39±2.31)、(22.34±1.49)、(22.42±1.99)和(22.45±1.3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8.43±2.71)、(19.23±1.09)、(18.49±2.04)和(18.32±2.14)分(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腰背部肌肉训练,能够显著提升康复成效,减轻疼痛感,强化腰椎功能,增强腰背肌力量,并改善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简介:摘要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椎旁肌退变在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及退行性腰椎管狭窄中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外科明确诊断为L4,5节段并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30例,年龄为(61.63±8.42)岁(范围44~82岁),身体质量指数(24.07±3.17)kg/m2;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例,年龄(59.67±12.89)岁(范围31~80岁),身体质量指数(25.29±3.48)kg/m2;健康对照组选取门诊体检健康成人30名,年龄(58.33±7.36)岁(范围52~83岁),身体质量指数(25.72±2.58)kg/m2;三组均为男性。选取所有患者L3,4、L4,5、L5S1节段椎间盘水平的轴位MRI,应用盛京医院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深度学习自动分割测量系统测量被选取图像中多裂肌横截面积(multifidus muscle cross sectional area,MMCSA)、竖脊肌横截面积(erector spinaecross sectional area,ESCSA)、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multifidus muscle fatty infiltration rate,MMFIR)和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erector spinaefatty infiltration rate,ESFIR),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比较三组多裂肌、竖脊肌的影像学参数,再采用LSD-t检验对各节段椎旁肌影像学参数进行两两比较。结果三组的年龄(H=5.303,P>0.05)、身体质量指数(F=2.267,P>0.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性别均为男性。多裂肌横截面积在L3,4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组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增加189.11 mm2(P=0.010);在L4,5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205.52 mm2(P=0.002),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比健康对照组减少184.14 mm2(P=0.006);在L5S1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组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减少174.93 mm2(P=0.018),退行性腰椎滑脱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406.06 mm2(P<0.001),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231.13mm2(P=0.002)。竖脊肌横截面积在L4,5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398.70 mm2(P=0.006);在L5S1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组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减少500.02 mm2(P<0.001),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较健康对照组减少455.37 mm2(P<0.001)。退行性腰椎滑脱组L3,4节段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较健康对照组增加4.96%(P=0.001),退行性腰椎滑脱组L5S1节段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较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减少5.41%(P=0.004),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L5S1节段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较健康对照组增加5.02%(P=0.008)。结论退行性腰椎滑脱组和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组患者各节段椎旁肌横截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退行性腰椎滑脱组患者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较为明显,而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组患者竖脊肌脂肪浸润程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