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中PICC尖端心内电图定位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26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研究。以不同的定位技术为依据对所选患者实施分组,研究人员在对照组14例患者置管中采用常规X线定位,在实验组12例患者置管时采用PICC尖端心内电图定位技术,对两组患者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率、机械性静脉炎出现情况、置管成功所需时间进行记录,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人数占组内人数的比例为78.57%,实验组则为91.67%,两组一次性最佳位置定位率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人数占组内人数的比例为14.29%,实验组则为8.33%,两组出现机械性静脉炎的概率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36.4±10.8)分钟及(28.5±10.3)分钟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置管成功所需时间,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组间差距较大,(p<0.05)。结论:在PICC置管中PICC尖端心内电图定位技术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置管 PICC尖端心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机械性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心电图技术在脑卒中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抽样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操作,观察组采取内心电图技术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一次性到位成功率、导管相关并发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导管异位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次性到位成功率有效高于对照组,不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内心电图技术应用与脑卒中患者PICC尖端定位中,可有效判断定位导管尖端位置,降低异位率且提高一次性到位成功率,同时减少导管相关的不良并发症现象,进而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腔内心电图技术 脑卒中 PICC尖端定位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内心电图(EKG)定位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从国内外儿童患者PICC置管过程中EKG的应用情况、EKG定位工具的选择、引导方式、如何通过P波变化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并分析了影响儿童EKG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展望了EKG定位技术在儿童PICC置管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建议,便于对临床提供指导。

  • 标签: 儿童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PICC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就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探查在PICC定位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入选人员均选自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静脉置管患者,在其PICC定位中应用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探查。结果:通过内心电图联合超声的应用,进一步缩短了患者的置管所需时间,促进了导管尖端到位率的提高,为置管的高效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结论:在PICC定位中,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探查发挥的作用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腔内心电图 超声探查 PICC定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患者给予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期间,采用内心电定位技术,对提高定位准确性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遵循分组对照原则,随机选取我院需运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的患者46例,研究项目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分别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设置患者组别为常规组、研究组,每组23例,其中研究组在治疗期间运用内心电定位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常情况并。结果:研究组未出现导管异常情况,组间异位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采用内心电定位技术更有助于提高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导管导入准确性,改善疾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技术 腔内心电定位技术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患者实施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4例PICC置管患者,利用奇偶平分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47例;参照组使用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实验组给予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比较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比较后显示,实验组并发症更低,舒适评分更高,数据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对于PICC置管患者,在其中运用内心电图定位技术,效果十分显著,其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率,做到让患者满意,此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 标签: PICC置管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为收治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研究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穿刺成功后导管至预测长度后予以x线拍片定位,研究组采取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措施,并将2组的定位准确率、置管时间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采取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措施干预的定位准确率为90.00%,与对照组96.00%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置管时间为(3.17±1.40)min,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中,其P波的波幅为R波的60~70%的患者有90例,占比90.00%,在胸部x线下显示导管尖端位置于第4~6胸椎。P波形异常者10例,占比10.00%,未出现干扰波或未显示特异性P波,在胸部x片下出现导管异位。结论新生儿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分析价值显著,其方法便捷,可保证一次性定位、穿刺完成,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新生儿 腔内心电图定位 PICC尖端位置 临床分析 P波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联合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21年2月开始,对80例确诊的PICC置管患者建档并展开实验,将患者分组并实施不同穿刺定位措施,研究于2022年2月结束。实验期间,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中接受超声下PICC置管;而另外40例患者则接受的是超声联合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记录为观察组。结合观察两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并对患者的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中出现脱管、移位、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中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分别是95.0%和5.0%,对照组患者的尖端定位率、尖端异位率则分别是70.0%和30.0%,进行组间比较的差异显著(P<0.05)。随访显示,在两组患者中,观察组有3例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对照组中4例导管移位,4例导管脱落,还有5例导管堵塞,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超声联合内心电图引导下PICC尖端定位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尖端定位的准确率,避免出现尖端异位的情况,避免对患者进行反复穿刺的情况,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推广价值高。

  • 标签: 超声 腔内心电图 PICC尖端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内心电图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法,在当前PICC置管中所具有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实施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共计100位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将患者以平均且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患者为50位。对照组患者以传统的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观察组患者则传统的PICC置管时应用内心电图尖端定位法对其患者实际的导管尖端予以有效的定位,依照相应的定位情况,对置管的方向与相应的深度进行调整,然后对两组患者尖端到位率以及相应的尖端异位进行分析,同时对导管尖端具体的综合位置情况,以及置管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在置管之后观察组患者及尖端到位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且尖端异位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在置管后,观察组患者处于最佳位置的数量与对照组患者相对较高。结论: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法对于PICC置管而言拥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PICC 尖端定位技术 腔内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需进行新生儿置管的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使用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成功率与具体情况。结果X光摄影定位显示: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椎第5节至第7节之间位置的34(85.00%)例,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锥第3节至第2节之间位置的2(5.00%)例,位于第8节至第10节位置的2(5.00%)例。出现了P波,但波动幅度不明显,且未显著提示出导管深浅变化的1(2.50%)例,仅出现无特异性P波的情况2(5.00%)例。存有特异性P波患者38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患者37例,成功率为92.50%:导管位置不理想的患者1(2.50%)例。无特异性P波的患者2例。结论 使用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能够较为精确地判断出导管尖端的最优位置,一次性成功置管的比率较高,且操作较为简单,建议在临床置管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PICC尖端定位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临床护理应用及效果。方法:在我院(2022.01-2024.06)接收的PICC置管患者中选取86例展开分析,均使用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导管尖端位置,并随机分组,每一组43例,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比较二组护理效果。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为使用内心电图技术定位PICC导管尖端位置的PICC置管患者护理时,实施临床护理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提高导管一次性尖端到位率,建议应用。

  • 标签: 腔内心电图技术 PICC置管 临床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在 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尖端定位中 ,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内心电图辅助及其护理的应用价值。 方法: 抽取我院 50 例 PICC尖端定位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 PICC尖端定位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将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 内心电图辅助定位及其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定位准确程度、时间、并发症。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准确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定位时间明显缩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8.00% 、 32.00% ,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在 内心电图辅助 PICC尖端定位中 ,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及其护理均有重要价值,能提高定位准确率,缩短定位时间,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生理盐水作为介质导引 腔内心电图辅助 PICC尖端定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应用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临床效果。方法:把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时间段本科收治的50例行PICC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X射线胸片定位PICC尖端位置,观察组B超引导下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对比两组定位效果。结果:观察组定位时间、定位费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B超引导下应用内心电图定位PICC尖端位置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至临床。

  • 标签: B超引导 腔内心电图 PICC尖端定位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总结与分析PICC置管术中采取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超声引导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行PICC置管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给予引导 PICC 置管,观察组35例给予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超声引导PICC置管,观察对比两组患者 PICC 导管尖端到位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成功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PICC 导管尖端到位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成功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ICC置管术中采取内心电图定位技术联合超声引导,能够提升穿刺的准确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减少患者疼痛等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术 腔内心电图定位 超声引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预防内心电图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尖端定位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恶性肿瘤患者162例,按照临床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每组8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治疗,此外,常规组采取常规的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护理干预法,综合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PICC尖端到位率、置管成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前1 d的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结果综合组患者PICC尖端定位的到位率98.77%明显优于常规组的87.65%,而综合组置管成功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9.5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7.78%,同时,综合组出院前1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对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还能显著提高PICC尖端的到位率和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腔内心电图 PICC尖端定位 并发症
  • 简介:摘要探索内心电图联合超声技术在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尖端定位的可行性。对20例需要置入PICC患者进行操作,在置管过程根据内心电图P波变化确定导管进入右心房,后撤2-3cm固定,P波无变化者,使用超声探测血管,排除导管异位,探查心脏四,确定导管进入右心房,后撤到预测长度,固定。X线胸片定位,比较导管尖端位置。其中18例患者导管尖端均位于上静脉,1例患者置管过程中发现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多次纠正失败,1例患者送管困难留置在锁骨下静脉。

  • 标签: PICC 超声 腔内心电图 导管尖端 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心电图P波的形态改变对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5月—2021年11月接诊且行PICC置管的74例患者,且全部受试者行PICC置管术时采用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技术,分析疾病类型、P波形态变化。结果:(1)74例PICC置管患者均为血液或实体恶性肿瘤,且在患者数量方面,以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3例)、肺癌(12例)、结肠癌(10例)居多;(2)全部入组病例中6例未引出双向P波、特征性高尖P波,42例先有双峰P波后出现高尖P波,46例出现双向P波,69例出现II导联存在特征性高尖P波。结论:在内心电引导PICC尖端定位时,通过观察P波形态变化(双向P波、特征性高尖P波、双峰P波),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腔内心电图 P波 形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