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0月-2022年6月)治疗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均通过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进行治疗,对比应用效果。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较为显著,且并发症较少。结论:对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运用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治疗能提升其临床疗效,且并发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距下关节保留的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陈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收集近年来共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5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0岁;按Stephens 分型:I 型6 例,II型34 例,III 型14 例。观察患者术前、末次随访时患肢影像学参数、AOFAS评分以及VAS评分。结果 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参数跟骨Bohler角、Gissane 角、后足力线、丘部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术后AOFAS评分和VA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 掌握适当的手术适应症以及恰当的手术干预,陈旧跟骨骨折采用距下关节重建能取得不错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施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时的手术室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6-2023.6期间收治的94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47例)以及观察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膝关节疼痛评分与膝关节日常功能评分、患者依从度。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与膝关节日常功能评分,观察组明显较低(P<0.05)。对比两组患者依从度,观察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施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时实行手术室护理,能减少患者疼痛感,提升患者膝关节日常功能,提升患者依从性,故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技术联合腓骨上1/3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病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骨关节病科收治的80例膝骨性关节病患者术前术后相关临床资料。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均衡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膝关节镜清理治疗;治疗组采用膝关节镜技术联合腓骨上1/3截骨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性。结果: 两组患者除治疗组1例,对照组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12-16月,平均(12.5±2.6)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推移,膝关节功能有恢复术前状态趋势;内翻角度变化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手术后患者满意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满意度更高。结论:膝关节镜技术联合腓骨上1/3截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病较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病有更优疗效、关节功能改善及患者满意度,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是基层医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的一种可行方法,可兼顾处理关节内病损及纠正下肢负重力线,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延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时间。
简介:摘要: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主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和活动能力下降,终末期致残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 HTO)是一种治疗KOA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HTO通过手术调整下肢力线,降低患侧膝关节内侧间室的压力,保留本体感觉,从而减轻膝骨关节炎的症状,能够保留自身膝关节。有效的术后康复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前提,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管理模式是循证医学证明有效的围术期管理系统。将ERAS应用于HTO,以期优化HTO围术期管理方案,提高HTO临床疗效。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某康复医院骨科行单膝单平面开放HTO治疗6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KOA患者,比较ERAS管理和非ERAS管理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π形截骨术联合矫形头盔治疗婴儿矢状缝早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矢状缝早闭患儿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π形截骨进行治疗,自冠状缝后约1.0 cm处横行截取宽约1.5 cm骨条,两端至左右颞顶缝处,且横跨矢状窦上方;自闭合的矢状缝旁开1.5 cm处平行于矢状缝及人字缝截取弧形骨条至颞顶缝处,骨条平行于矢状缝处宽约2.0 cm,平行于人字缝处宽约1.0 cm左右,两侧对称性截骨,截取的骨条类似π形。术后1~2周开始佩戴矫形头盔,每天20~22 h,矫正6~10个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头颅形态,测量头颅横径和前后径,计算头颅指数(CI)及颅腔容积,CI为头颅横径与前后径的比值,CI<0.75为效果不满意,CI在0.75~0.90为效果满意。结果共纳入单纯矢状缝早闭患儿4例,均为男性,5~11个月龄,术前患儿CI为0.69~0.73,颅腔容积576.7~853.2 ml。所有患儿手术过程安全,术中用时2.13~2.28 h,出血量30~100 ml。术后住院时间为7~10 d,患儿仅出现头顶部、枕部皮下肿胀(7~10 d后自行恢复)及发热表现,经对症处理后体温于术后5 d内恢复正常;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异常表现,未发生脑膜炎、硬膜破损导致的脑脊液漏及硬膜外血肿等表现。随访6~7个月,所有患儿头颅外形均较术前有所改善,CI为0.76~0.80,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颅腔容积为757.3~1 261.4 ml,较术前明显增大。结论π形截骨术联合矫形头盔辅助治疗婴儿矢状缝早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可以明显改善舟状头外观,使头颅宽长比趋于正常,并动态扩大颅腔容积。
简介:摘要: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使用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效果。方法: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确定本院接收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抽签平分2组,对照组(n=40):胫骨高位截骨,观察组(n=40):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胫骨高位截骨,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膝关节恢复质量、术后应激反应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膝关节功能各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髋膝踝角、胫骨近端内侧角以及K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术后应激反应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S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接受胫骨高位截骨治疗的患者,加入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技术可提升手术质量,改善膝关节功能,控制术后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TomoFix钢板固定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本次选择70例患者,时间为2020年8月份至2022年8月份,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疼痛程度、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显佳,P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镜下清理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中早期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到本院接受诊治的45例中早期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并分为两组,参考组采取关节镜下清理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好(p<0.05)。结论:对中早期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胫腓骨骨折患者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护理工作起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6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使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方式,对照组治疗中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分析来了解不同护理方式起到的护理效果。结果:应用针对性护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胫腓骨骨折患者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应用针对性护理方式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细致的护理服务,也能从护理质量保障中实现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重建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探究不同内固定方式对水平截骨颏成形术的影响,寻找生物力学最佳的固定方式。方法采集1例小颏畸形患者头颅螺旋CT数据,通过Mimics、Geomagic Studio、Solidworks、Ansys Workbench等软件重建下颌骨三维模型和内固定装置,模拟手术截骨,并分别采用4种内固定方法(单纯H形钛板固定、3根拉力螺钉固定、H形钛板联合双侧直形钛板固定、H形钛板联合双侧拉力螺钉固定)进行固定,通过有限元分析测试在相同载荷条件下各固定方式的形变和应力分布差异。结果H形钛板联合双侧拉力螺钉固定的效果最均衡,整体位移小(0.033 2 mm),内固定材料和游离骨段应力集中小(分别为59.79 MPa和4.69 MPa),区域应力小[内固定材料等效应力组间比较时,除与3根拉力螺钉固定方式相近(P>0.05)外,明显小于另2种固定方式(P<0.01);游离骨段等效应力组间比较时,除与单纯H形钛板固定方式相近(P>0.05)外,明显小于另2种固定方式(P<0.05)]。结论水平截骨颏成形术使用H形钛板联合双侧拉力螺钉固定的方法形变小,不易导致固定材料变形断裂和骨吸收,力学性能优越,相对更适合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跖骨截骨矫形术用于治疗跖痛症合并跖趾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以跖骨截骨矫形术治疗的30例跖痛症合并跖趾关节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ACFAS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ACFAS评分增高,最大压力、最大压强、冲量都明显降低,治疗前、后上述各项指标差别显著(P<0.05)。结论 跖痛症合并跖趾关节脱位患者以跖骨截骨矫形术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提高ACFAS评分,并显著改善足底压力分布。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接受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46例,男6例、女40例,年龄(41.2±7.2)岁(范围25~61岁)。术中通过运动中心适度上移、股骨距逐级截骨、股骨假体适当下沉和软组织充分松解的技术,实现股骨头复位。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评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患者满意度、Trendelenburg征、肢体长度、骨盆倾斜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72.2±8.8)个月(范围8~101个月)。手术时间为(97.2±12.0)min(范围84~112 min);术中出血量为(550±60)ml(范围350~850 ml)。至末次随访时,无患者出现假体周围感染和骨折,无假体周围骨溶解和假体松动表现,无患者需要进行翻修手术。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2.5±12.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的(89.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5,P<0.001)。患者自评满意度:较不满意1例(2%,1/46)、一般满意4例(9%,4/46)、较满意19例(41%,19/46)、非常满意22例(48%,22/46)。髋关节术前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末次随访时全部为阴性。术前真实双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为(-2.5±0.6)mm,末次随访为(11.5±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7,P<0.001);术前患者感知LLD为(28.2±5.1)mm,末次随访为(3.4±1.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8,P<0.001)。术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保留股骨距的长度为(3.2±0.4)mm;患侧肢体延长(45.2±4.6)mm;术前髂腰角为-6.5°±2.3°,末次随访时恢复至-0.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97,P<0.001)。结论对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非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矫正骨盆倾斜和腰椎代偿性侧凸。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同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采取微创截骨矫形骨水泥灌注手术具备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对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入院接受治疗患有的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51例患者当前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使用微创截骨矫形骨水泥灌注完成治疗的患者21例将其作为微创组,采取药物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30例将其作为保守组。将2组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和接受治疗之后的1个月和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时获得的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评分),治疗之前以及接受治疗之后1个月和进行了12个月随访时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比例和患者自身的满意度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全部进行时间为12个月的随访,平均的随访时间为14.8个月。微创组中产生1例轻度骨水泥渗漏、并未产生神经症状。微创组在接受治疗之后的1个月和3个月以及6个月还有12个月随访过程中获得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同时治疗之后1个月到12个月随访进行时获得椎体后缘高度百分比都要比于保守组高出很多(P<0.01),患者在治疗上的满意度评分也要比保守组高出很多[(88.27±5.11)分vs(65.35±3.71)分,P<0.01]。结论 使用微创截骨矫形骨水泥灌注对于老年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能够将其当成是临床治疗的主要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辅助外翻应力法在避免胫骨高位截骨术(high tibial osteotomy,HTO)下肢机械轴过度矫正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采用HTO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疼痛的骨关节炎患者资料,根据术中确认力线的方式分为计算机导航辅助外翻应力HTO组(简称导航组)和常规力线杆透视HTO组(简称常规组)。导航组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54.4±9.1)岁(范围41~73岁),体质指数(26.1±3.3)kg/m2(范围19.8~35.2 kg/m2);常规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56.9±8.5)岁(范围40~70岁),体质指数(25.7±4.0)kg/m2(范围19.2~32.9 kg/m2)。测量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机械股骨胫骨角(mechanical femorotibial angle,mFTA)、关节线汇聚角(joint line convergence angle,JLC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同时采用Lysholm评分和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评价术后功能。结果导航组和常规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21.3±8.7)个月和(22.5±7.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P=0.596)。导航组与常规组术后mFTA分别为2.2°±1.7°和3.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14);两组机械轴矫正量ΔmFTA(9.6±3.3和11.4±3.2)和骨性矫正量ΔMPTA(8.6±2.9和10.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P=0.041;t=2.58,P=0.012),而ΔJLCA(0.9±1.3和1.0±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P=0.753)。导航组中矫正不足9例(32%)、满意力线17例(61%)、过度矫正2例(7%),常规组中矫正不足5例(17%)、满意力线13例(43%)、过度矫正12例(40%);两组力线矫正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导航组过度矫正率低于常规组(7%比40%,P=0.005)。导航矫正机械轴与ΔmFTA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787。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航辅助外翻应力法HTO方法可靠,可以更加精确地获得目标力线,降低过度矫正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比较常见的就是先天性髋关节畸形,主要是由于股骨头在关节囊里,失去与髋臼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出生以后无法正常发育。临床表现为患肢明显缩短、活动障碍等。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Bernese髋臼周围截骨术(PA0),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会对手术产生一定的影响,为提升临床疗效和规避手术风险,本文将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论述,为后期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声带截短术在提高跨性别女性嗓音音调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29例行显微支撑喉镜下声带截短术的跨性别女性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嗓音参数。29例跨性别女性年龄为19~47(27.0±6.3)岁。主观嗓音评估采用跨性别女性嗓音问卷(Transsexual Voice Questionnaire for Male to Female,TVQMtF)。客观评估中分析了嗓音基频(F0)、最高音、最低音、习惯言语响度、Jitter、Shimmer、最长发声时间(MPT)、噪谐比(NHR)、共振峰(F1、F2、F3、F4)频率。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手术前相比,声带截短术后3个月后的TVQMtF评分明显下降[(89.9±14.7)分vs.(50.4±13.6)分,t=11.49,P<0.001],F0水平明显提高[(152.7±23.3)Hz vs.(207.7±45.9)Hz,t=-6.03,P<0.001]。共振峰F1、F2和F3频率较术前明显提高,F4频率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最高音无明显改变,但最低音较术前有明显提高[(96.8±17.7)Hz vs.(120.0±28.9)Hz,t=-3.71,P=0.001]。习惯言语响度较术前有明显提高[(60.0±5.2)dB vs.(63.6±9.6)dB,t=-2.12,P=0.043]。Jitter、Shimmer、NHR及MPT与术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声带截短术能够显著提高跨性别女性的嗓音基频、共振峰频率及嗓音女性化程度,对发音能力及嗓音质量无明显不利影响,是嗓音女性化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