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已经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患肢疼痛程度和患肢运动功能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的VAS评分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AM评分均下降(p<0.05),观察组的FAM评分变化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康复护理方法治疗的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程度明显比常规治疗的患者降低,活动功能恢复的更好。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早期肢体锻炼对预防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脑卒中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干预(对照组)与早期加强肢体锻炼(观察组)对肩手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简化FMA评分及BI指数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脑卒中后早期肢体锻炼,可防范肩手综合征发生,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探讨心肺复苏后进入ICU患者存活率、气管插管所用时间与复苏成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5月至2014年2月进行心肺复苏后进入ICU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存活率、气管插管所用时间、转入ICU时间及复苏成功率进行统计。结果A组患者相比于B组患者在年龄方面占优势,且气管插管所用时间相对较短,转入ICU时间较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较B组患者心肺复苏术后发生吸入性肺炎的概率低,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心肺复苏后存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的年龄段内存活率较高;气管插管所用时间越短,存活率越高;送入重症监护室时间越短,患者存活率越高。
简介:目的评价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通过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AGD-800)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6例患者,每位患者都以痛点定位冲击点,每次治疗一个或多个冲击点(疼痛区域),每个冲击点次数2000次,治疗周期7d/次,连续治疗3次,分别为0、7、14d,治疗时间为5~10min,并随访记录治疗前、治疗后、7d、14d、21d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医生评价评分、患者反应评分及总体评分。结果36例患者中32例获得完全随访,均无不良事件发生。VAS评分随着时间延长、治疗次数增加逐渐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对治疗效果较满意,总有效率末次随访达到50%。结论冲击波技术无明显损伤、安全、简便、有一定的疗效,可作为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综合治疗中的一种辅助治疗,值得推广。
简介:报告1例Sezary综合征。患者男,70岁,反复躯干四肢红斑伴痒1年,加重半月。入院查体:双侧腹股沟各扪及一肿大淋巴结。皮肤专科检查:躯干、四肢红斑,脱屑,干燥,红皮样改变;双手掌、足底角化,脱屑,皲裂。组织病理示淋巴细胞移入表皮,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核不规则;免疫组化示:CD45RO(+)、CD3(+)、CD4(+)、CD8(-)、CD20(-);外周血涂片见异型淋巴细胞10%;淋巴细胞免疫分型CD4+/CD8+为13.44,诊断:Sezary综合征。
简介:Brugada综合征(BrS)是一种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原发性心电疾病,属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子,预后严重。本文收集了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了相关文献。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2岁,主诉“夜间发作性头晕伴大汗淋漓3d”入院。患者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熟睡后全身大汗淋漓,惊醒后自觉头晕,为非天旋地转性,伴双上肢麻痹性疼痛及濒死感,惊醒后难入睡,多于夜间2至4时发作。无恶心、呕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