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们长期致力于对脑水肿发病机制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细胞内Ca2+超载(overload)学说兴起.笔者在建立兔冷冻伤和局灶脑缺血模型[1~3]基础上,进行了系列实验研究,证实损害极早期均首先出现脑细胞内水肿,继以血脑屏障破坏脑细胞外水肿,最后导致脑细胞内、外混合性水肿.是人体的一个特殊器官:重仅占全身体重之2%,而血流量(正常值50~55ml/100g/min约900ml/min)占全身血循环量之15%,耗氧量占全身供氧量之20%,耗糖量占全身供糖量之25%.故对抗损害的耐受力有限,维护正常代谢是保证机体功能正常运行的首要环节.

  • 标签: 损害脑水肿 脑损害 脑水肿防治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领域对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的日益深入,也由此引发了关于大脑网络分析的热议,揭示局部性损害结构和功能网络的影响,阐明局部性损害后神经功能恢复过程中脑网络的变化模式以及这些模式是否能作为预后判断的影像学标志。本报告就对核磁共振技术中有关结构像与功能像的现状研究及其在疾病领域的应用展开综述。

  • 标签: 局部脑损害 脑网络 核磁共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损害患者展开康复治疗,并探讨其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诊治的病毒性脑炎损害患儿,从中选取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常规治疗+康复治疗),统计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展开比较。结果: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后FMA量表评分对比中,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相比P<0.05。临床疗效: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中,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的数据比为94.87%(37/39)VS 76.92%(30/39),P<0.05。结论:通过对病毒性脑炎损害患者实施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肢体痉挛情况,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疗效确切。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脑损害 康复治疗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手足口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以及MRI诊断糖尿病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2年11月到2014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存在糖尿病脑血管损害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CT扫描检查,对实验组患者进行MRI扫描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扫描效果。结果接受MRI扫描的实验组中患者的扫描准确率为92%,而对照组中患者扫描的准确率为68%,实验组扫描准确率比对照组显著更高,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00%),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相比较CT扫描,采用脑MRI扫描糖尿病损害更准确。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 标签: CT MRI 糖尿病脑损害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血糖反应的神经系统表现及临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低血糖反应误诊病例的临床表现、血糖水平及预后。结果34例均以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收入院,有糖尿病史30例,血糖0.8-2.8mmol/L。给予葡萄糖后血糖上升,30例完全恢复,2例遗留偏瘫,1例痴呆,1例死亡。结论糖尿病或入量不足患者出现损害症状时应及时查血糖,尽快纠正低血糖状态。

  • 标签: 低血糖 神经系统损害 误诊
  • 简介:目的探讨听力损失对葡萄糖代谢活动的影响.方法对12例有听力损失但无耳鸣患者进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其中2例双耳全聋,10例双耳中度聋.分别在静息(视听封闭)和声刺激(2kHz短纯音130dBSPL)条件下进行PET成像.与13例听力正常者在静息条件下和4例听力正常者在声刺激条件下的PET作对照.PET示踪剂为18F标记的去氧葡萄糖(18F-FDG).用专门统计分析软件(SPM)以及感兴趣区技术(RO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例全聋患者的听皮层葡萄糖代谢活动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而视皮层及体感皮层的代谢活动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另10例听力下降患者的听皮层代谢活动低于正常人(P<0.05),声刺激后听皮层兴奋区域显著大于正常人(P<0.001).提示听力下降引起听皮层神经元葡萄糖代谢活动的相应下降,但与听力下降相邻频率的声刺激却引起相应听皮层的代谢活动的显著增加,而且兴奋区域扩大.表明听皮层发生了功能重组.全聋患者的结果提示,视觉功能显著增强了,这是系统间功能重组的重要证据.结论PET作为新型功能成像仪器,为研究听觉与功能提供了新方法,为听系功能重组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 标签: 听觉 葡萄糖代谢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可塑性
  • 简介:<正>病历摘要:男,46岁,1995年8月23日外出,因旅途劳累,1周后出现呕血、便血,总量约3000毫升,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做急诊胃镜示食道胃底静脉重度曲张。经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出血停止。1995年9月7日乘火车返家途中,病情加重,出现嗜睡、烦燥不安,进入医院时已呈浅昏迷状态。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6年。体检:T36.8C,P100次/分,R24次/分,BP12/8KPa,浅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

  • 标签: 食道胃底静脉 脑损害 破裂出血 三腔二囊管 慢性乙肝 肝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损害及精神症状情况。方法随机选取57例2012年9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对其精神症状及头颅CT、TCD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PANSS量表总分及各项因子分均高。头颅CT异常率85.96%,TCD异常率64.91%。结论慢性酒精中毒可导致严重的精神症状和器质性损害

  • 标签: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脑损害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指各种病因导致的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以及血管周围实质出现的一系列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综合征,而且是导致血管性认知损害和痴呆的重要原因之一。CSVD起病隐匿,早期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文章对CSVD的不同影像学标志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高压氧治疗在损害患儿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到2011年4月诊治的损害患儿13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DDS得分分别为(86.45±5.89)分、(71.38±4.98)分,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521,P<0.05);研究组后遗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X2=4.6003,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在损害患儿康复中疗效显著,且后遗症发生率低,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脑损害 小儿 高压氧 康复
  • 简介:缺血性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分3个时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炎症反应及炎症细胞参与缺血性损害的时间及作用各异,表现为时间依赖性.识别不同时期炎症反应特点有助于针对不同的靶点采取抗炎治疗,有助于临床更有效地防治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性组织损害.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功能损害危重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其在功能损害中的监测价值。方法择取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近期内收治的38例患儿,对其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以大脑中动脉为靶血管,按照Glasgow评分对患儿进行分组,其中A组19例为功能正常的患儿、B组19例为功能损害的患儿,比较两组患儿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各项数据,并以Glasgow评分再进行分组对比,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各参数差异。结果A、B组患儿在经颅多普勒超声各参数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损害患儿根据Glasgow评分分为轻中度组及重度组,组间比较,搏动指数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参数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损害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对其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可清楚的反应患儿血流变化情况,这对评估患儿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功能损害 多普勒超声监测 危重患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电分析技术在帕金森病并发认知功能损害及无认知损害者早期诊断的应用。方法用定量脑电图(qEEG)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0名帕金森病(PD)并发认知功能损害及无认知损害患者,33名患有一般性头病头晕的神经症患者(对照组)的脑电图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将PD按MMSE成绩分为痴呆和非痴呆两组。结果PD患者的慢波(δ、θ频段)功率值显著增加,而快波(β1、β2频段)功率值显著降低。PD痴呆组的δ波功率值与PD非痴呆组相比进一步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qEEG,可评定PD的认知功能,是评定PD的有效手段之一。qEEG可在PD早期进行评定,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 定量脑电图
  • 简介:<正>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现代颅脑损伤的患者大幅度增加,损伤程度更严重,受伤机制更复杂,救治困难更大,致残严重,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受伤瞬间的脑损伤多因暴力震荡、挤压、机械撕裂、负压抽吸所致,损伤程度难以控制。而伤后数小时所发生的继发性脑缺血是促使组织进一步弥漫性损害的主要原因,可用人为方式干预减少其损害。有学者研究发现颅脑损伤死亡病人的90%,有明显的脑缺血性改变,也就是说各种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才是导致组织进一步损害的主要原因,而内皮素(Endothelin,ET)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是脑损伤早期致组织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内皮素是Yanagiswa等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

  • 标签: 继发性脑损害 颅脑损伤 内皮素基因 主动脉内皮细胞 弥漫性 受伤机制
  • 简介:摘要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是导致血管性认知损害的主要原因,其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血脑屏障破坏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针对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一些研究。文章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内分泌、神经系统损伤以及微RNA等方面对CSVD患者认知损害的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血管患者认知功能和白质损害两者的关联。方法选择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之中,在我院治疗脑血管患者200人。把患者根据Fazek-as标准分成中重度白质损害(46人)、轻度白质损害(11人)以及无脑白质损害(143人),对其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认知功能,并把这三组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在200名患者当中,中重度白质损害患者的年龄和其他相比更高,他们的MMSE评分以及MoCA评分都和其他两组明显更低,组中对比的差异性明显,有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患者的白质损害程度根据年龄的提升而提升,同时认知功能随着降低。

  • 标签: 脑血管病 认知功能 脑白质损害
  • 简介:摘要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严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其发生机制、临床评估和干预已成为国内外卒中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结果证实卒中后缺血未波及的认知相关区继发性损害是造成PSCI的机制之一。在啮齿类动物中发现这些远隔认知相关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神经元丢失参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减轻这些继发性损害可改善认知功能;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卒中后远隔区有神经元丢失,却未发现β-淀粉样蛋白沉积;临床影像学研究也发现这些远隔区的继发性损害与认知功能的关联性,但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关系并不明确。由于远隔区继发性损害发生时间相对较晚,且有更宽的治疗时间窗,对其行干预保护有望成为PSCI治疗的新靶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卒中 认知障碍 继发性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酒精对大脑的损害。方法对73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进行CT及TCD检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研究组CT检查异常率为90.41%,对照组为4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TCD检查,研究组异常率为56.16%,对照组为26.6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VA,BA和MCA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酒精对大脑的损害比较突出,主要是引起脑萎缩和血流速度下降。

  • 标签: 酒精 精神障碍患者 脑器质性损害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