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SC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均以双下肢无力或麻木为首发症状,长期素食者44例,萎缩性胃炎者24例。所有患者均在后索及周围神经受累体征,同时累及侧索56例,累及脑12例。巨细胞贫血43例,维生素B12水平降低25例,叶酸水平全部正常,43例患者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查,均提示升高,肌电图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损害及体感诱发电位异常。脊髓磁共振9例脊髓内有异常信号,经应用维生素B12治疗后,全部患者病情有改善。结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表现复杂,维生素B12水平可正常,同型半胱氨酸有可能是其诊断指标之一。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尽早给予维生素B12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9月起到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急性脊髓炎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2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这120例患者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给予甲泼尼龙进行治疗,观察组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1.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病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急性脊髓炎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缩短患者的病愈时间,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亚急性胆囊炎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经皮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亚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33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以适当调理后行急诊LC治疗,联合组先行经皮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后,根据其具体情况择期实施LC进行治疗。比较入院时与LC术后即刻两组血清肝脏损伤标志物(ALP、TBIL)水平、LC围术期基本情况及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ALP、TBIL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C术后即刻,联合组ALP、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LC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LC术后1周内,两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消化道出血、胆瘘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LC联合经皮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亚急性胆囊炎,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预后恢复,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介入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关防治策略。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接收的1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介入术后出现急性及亚急性血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收介入治疗后无血栓形成的患者13例设为对照组,要求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近似。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脏介入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总结防治措施。结果观察组中患糖尿病、血肌酐和空腹血糖数值偏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冠脉造影出现B2/C病变、支架贴壁不良的例数以及平均支架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介入术后,急性及亚急性血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以及支架置入情况等。主要防治措施包括抗凝治疗、抗血小板治疗以及提高介入操作水平等。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采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相关表现。方法针对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24例进行研究。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消炎痛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表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SH、FT4、FT3值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采取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的相关指标,从而避免病情加重,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简介: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thyroiditis,SAT),又被称作DeQuervain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痛性甲状腺炎、亚急性肉芽肿性甲状腺炎、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SAT在临床甲状腺疾病中约占5%[1],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受累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4~7).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强的松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小剂量强的松与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参照组给予口服强的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以及疾病复发率等临床指征。结果经研究调查发现,两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以及复发率进行对比,研究组患者的发热消退时间、肿胀消退时间以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小剂量强的松与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于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治疗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病症,降低患者的复发率,临床效果尤为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进行护理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8年02月收治的106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表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护理方法;对照组(53例)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53例)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同对照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对比,观察组评分结果提升程度明显(P<0.05);同对照组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疾病复发率(15.09%)对比,观察组(1.89%)降低程度明显(P<0.05)。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在接受临床护理期间,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的有效应用,对于生活质量改善、疾病复发率降低,效果明显,从而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早期康复,奠定基础。
简介:报告1例丘疹鳞屑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患者男,48岁。因头面部、躯干、四肢鳞屑型斑丘疹7年,加重半年就诊。自身免疫抗体:抗核抗体(ANA):1∶320(+);核型:细颗粒型,抗Ro/SSA(+),余自身抗体均阴性。左上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萎缩,部分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组织细胞。免疫荧光:基底膜带IgG、C3沉积。诊断: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丘疹鳞屑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消炎痛对亚急性甲状腺炎(SAT)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炎患者122例,均为我院就诊,时间段为2016.8.20-2017.8.20,对常规组单纯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实验组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消炎痛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血清学指标、血沉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相比常规组更短,P<0.05;实验组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28%与14.75%,P<0.05。结论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消炎痛进行治疗,便于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安全性高,值得采纳。
简介:摘要: 目的 主要分析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6 年 4 月 -2017 年 4 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 90 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即对照 1 组、对照 2 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为 30 例,分别给予三组患者相对应治疗方法,并对比其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经相关治疗后各项数据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在疼痛、肿大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中均优于其他两组,各项指标经对比发现 P < 0.05 ,纳入统计学范畴有意义。结论 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中采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加以消炎痛将获得良好良好临床疗效,值得广泛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8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局部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口服泼尼松,3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退热时间、肿大消退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B超显像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R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结论局部注射地塞米松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