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妊娠期急腹症可以发生在妊娠期的任一时间段,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下腹痛,同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腰部疼痛等症状,孕妇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为0.1%-2.9%,以妊娠期前6个月内发生居多,且易发生阑尾穿孔及腹膜炎,其发病率为非妊娠期的1.5-3.5倍。阑尾炎症会刺激子宫浆膜,诱发宫缩导致流产、早产,严重时可导致胎儿缺氧甚至死亡。重症腹膜炎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 标签: 妊娠 阑尾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脉波指示持续心排血量 护理
  • 简介:我院ICU应用脉波轮廓连续血量与经肺温度稀释(PICCO)联合技术,对重症患者有效、准确地连续监测排量、外周血管阻力变化,监测以容积指标反映心脏、肺、胸腔容量以及肺血管通透性的变化,可及时有效地指导补液速度及补液量,指导用药,促进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护理水平的提高,这也标志着我院ICU在危重病患者的救治方面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 标签: 肺血管通透性 连续心排血量 温度稀释法 监测技术 护理水平 危重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给以补液治疗;观察组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护指导下,给予补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2天后,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降钙素原(PCT)、中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14.0±9.0)d明显短与对照组(21.0±9.2)d,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显著。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护 感染性休克 临床疗效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 2017 年 11月 ~ 2018 年 11 月期间,我院 诊治的 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 研究对象。 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随机 分为观察 组( 20例)与对照 组( 20例)。对照组:依据中心静脉压( CVP )监测指导,给以补液治疗;观察组: 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护指导下,给予补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1 )治疗 2 天后,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白细胞、降钙素原( PCT )、中粒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 05);( 2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为( 14.0±9.0 ) d 明显短与对照组( 21.0±9.2 ) d ,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0. 05)。 结论: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护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指导意义显著 。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护 感染性休克 临床疗效指导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脉搏指示连续血量(PICCO)监测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EMbase、WebofScience、CBM、WanFangData、VIP和CNKI数据库,搜集有关PICCO监测技术指导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个RCT,共12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ICCO组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MD=-2.74,95%CI(-3.40,-2.09),P〈0.001]、ICU死亡率[RR=0.49,95%CI(0.36,0.67),P〈0.001]和28天死亡率[RR=0.61,95%CI(0.43,0.87),P=0.006]方面均优于常规监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O监测技术指导脓毒性休克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PICCO监测 脓毒性休克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O用于脓毒性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接受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39例,根据患者经济承受能力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9例给予传统液体复苏治疗,实验组20例通过PICCO监测数值指导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动脉血乳酸水平(Lac)、尿量、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等指标。结果当复苏后24h,两组患者Scvo2、Lac、尿量、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PICCO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避免盲目补液对机体造成损害,为临床治疗脓毒性休克提供更为客观的理论依据。

  • 标签: PICCO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ICCO监测技术在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9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5例。实验组经股动脉置放PICCO动脉导管,参照组给予中心静脉置管,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死亡率低于参照组;实验组48h心率、体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以及氧和指数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重症患者机中械通气治疗中应用PICCO监测技术效果显著,可准确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脉波指示连续心排量 重症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PICCO)指导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ICCO体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液体复苏6h和24h液体入量和患者入住ICU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入住ICU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液体复苏6h液体入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液体复苏24h液体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指导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助于促进患者血液容量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 高容量血液滤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技术的价值及护理方法。方法择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急诊骨科收治的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81例患者病情好转,转入其他科室或出院,9例患者死亡,其中7例患者并发急性肾衰竭。复苏前CI、ITBVI、CFI以及GEDVI均下降,伴随液体复苏治疗,患者在伤后48小时CI、ITBVI、CFI以及GEDVI均逐渐恢复正常(P<0.05),复苏前后SVRI、EVLWI、MAP、CV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将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容量状态精准地反映出来,在监测过程中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确保监测安全有效。

  • 标签: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PICCO)技术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20.01~2021.01的70例人员作为此次的观察目标,按照均分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及观察两组,35名人员为一组。前组应用传统方法治疗,后组应用脉搏指示连续血量监测(PICCO)技术。结果:治疗24小时,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小时观察组患者的hs-cTnI、NT-proBNP、APCHEⅡ明显比对照组理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血量(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在休克患者液体入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休克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PICCO监测,研究组患者予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液体入量管理相关指标[24 h液体总入量、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及乳酸]、治疗转归相关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24 h病情缓解率、28 d病死率、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结果研究组24 h液体总入量[(2 516.98±254.78)mL]、乳酸[(0.60±0.05)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 920.02±295.33)mL、(1.34±0.15)mmol/L](t=16.573、3.837,P<0.001、P=0.041)。研究组CVP[(13.38±1.41)mmHg]、MAP[(82.34±8.22)mmHg]、氧合指数[(224.06±23.21)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3±0.85)mmHg、(70.92±7.18)mmHg、(192.30±19.70)mmHg](t=5.152、6.754、-2.498,均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7.54±0.72)d]、ICU入住时间[(11.46±1.1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11.72±1.13)d、(18.29±1.73)d](t=4.727、5.224,均P<0.05)。研究组24 h病情缓解率[85.37%(35/41)]明显高于对照组[63.41%(26/41)],28 d病死率[7.32%(3/41)]明显低于对照组[29.27%(12/41)](χ2=5.185、6.608,均P<0.05)。研究组SOFA评分[(6.86±0.6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05±0.91)分](t=4.814,P<0.05)。结论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导向休克治疗在休克患者液体入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减少液体总入量,明显改善患者治疗转归相关指标。

  • 标签: 休克 脉搏 心排血量 超声检查 补液疗法 中心静脉压 序贯 衰竭 危险性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血量(PICCO)监测下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性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液体复苏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一般治疗情况、治疗前及治疗24 h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达到早期复苏目标时间、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5.33±0.51)h、(37.45±4.84)h、(8.75±1.20)d、(16.85±2.0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14±1.20)h、(46.06±4.71)h、(11.46±1.63)d、(20.01±2.4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99、7.098、7.455、5.584,均P<0.001);治疗24 h,观察组血清NO为(52.04±3.91)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25±4.25)μmol/L,血清ET-1为(66.95±4.7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04±7.9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67、6.686,均P<0.001);观察组血清CRP、IL-6、IL-1β、TNF-α分别为(8.32±1.56)mg/L、(113.03±15.74)ng/L、(69.82±6.50)ng/L、(42.80±4.32)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61±1.74)mg/L、(130.42±20.68)ng/L、(81.33±7.30)ng/L、(56.11±6.3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38、3.726、6.556、9.639,均P<0.001);观察组MAP、CVP、ScvO2分别为(76.64±5.05)mmHg、(10.79±0.53)mmHg、(79.93±5.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2±4.31)mmHg、(9.50±0.62)mmHg、(73.40±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00、8.806、5.245,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3/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26%(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P<0.05)。结论PICCO监测下进行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炎性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休克,创伤性 脉搏 每搏输出量 复苏术 内皮,血管 炎症介导素类 血流动力学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腹膜透析治疗小儿先心病术后低血量综合征的疗效果。方法:61例先心病术后并发低血量综合征患儿,于腹膜透析前后以心脏超声测定心腔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变化,另测定中心静脉压、尿量、血气分析指标、血浆脑型利钠肽浓度评估腹膜透析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尿量[(203.28±15.81)ml比(989.11±54.72)ml]显著增多,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32.94±2.29)%比(51.93±2.79)%];而肺动脉压[(46.72±3.84)mmHg比(34.82±2.92)mmHg]、中心静脉压[(17.27±1.47)cmH2O比(10.41±1.01)cmH2O],血浆脑型利钠肽水平[(5928.71±158.27)ng/ml比(3851.83±128.81)ng/ml]显著下降,P均<0.001。结论:腹膜透析可有效治疗先心病术后低血量综合征,这与其超滤、减轻心脏负担等作用有关。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排血量 心脏缺损 先天性
  • 简介:目的探讨脉搏分析连续血量(pulse-inducedcontourcardiacoutput,PiCCO)技术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利用PiCCO技术持续监测44例入院时间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的心源性休克患者,统计其治疗24h的指数(cardiacindex,C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lungwaterindex,EVWI)、全心射血分数(generalejectionfraction,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neralenddiastolicindex,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vascularresistanceindex,SVRI),并以28d存活情况为依据,将患者划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20例),对比两组PiCCO相关指标,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评价上述指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死亡组对比,存活组治疗24h时CI、GEF明显更高,SVRI、EVWI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24h时CI、EVWI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且可建立预测预后的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分=-4.6×CI+4.5×EVWI,经ROC分析,该模型预测患者存活的曲线下面积0.976,最佳截断值为18.14分。结果利用PiCCO技术监测患者CI及EVWI,对预测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有一定指导价值。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预后 脉搏分析连续心排量 心指数 血管外肺水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量综合征治疗中应用赛肤润,对降低压疮发生的影响。方法:在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选择了60例接受心脏术后出现血量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用赛肤润,比对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术后应用赛肤润,可减少患者发生压疮风险,建议推广。

  • 标签: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赛肤润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iCCO和超声血量监测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需实施血流动力学监测34例重症患者为研究资料,通过对患者分别实施PiCCO(脉搏指示连续血量)和USCOM(超声血量)监测,比较观察经两种检测方法后其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PiCCO测定的SI和CI、CO和SV数值情况显著低于USCOM测定的数值情况,组间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PiCCO和USCOM测得的SI和CI、CO和SV数值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对重症患者分别实施PiCCO与USCOM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性,总体显示PiCCO监测值低于USCMO检测值,但有良好相关性。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PiCCO监测 超声心排血量监测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低血量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进行临床护理,探究临床护理这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试验中,以2017年4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低血量患者为实验对象,在所有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进行IABP治疗护理,将这些患者接受IABP治疗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对比,探究IABP治疗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低血量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所有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上看,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进行术后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IABP治疗的成功率。结论通过本次试验可以发现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低血量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有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如果在患者手术后不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将无法保证最后的治疗效果,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在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治疗后进行临床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IABP治疗的治疗成功率和治疗效果,有着较大的临床应用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后低心排血量 IABP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搏轮廓血量(PICC0)监测技术在特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罹患特重度烧伤的患者应用脉搏轮廓血量检测技术的效果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抽选我院在2016年8月2日收容诊治的10例罹患特重度烧伤的患者,在患者处于休克期间,回收期间以及围手术期间应用脉搏轮廓血量检测技术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观测,并施行补液治疗与相关心血管药物的治疗。结果重度烧伤且在初期没有施行抗休克治疗之前,患者的全新射血分数,输出量,全心舒张末容积以及心功能指数持续降低,肺管通透指数以及肺血管外肺水出现提升趋势。在施行补液治疗之后,患者的输出量依旧处于低水平,而患者的心功能指数以及全新射血分数存在显著的降低情况,患者的肺血管外肺水与肺管通透指数存在提升的情况,在患者受伤后的四十八小时,相关数值最高。在患者回收期间,患者的肺管通透指数恢复正常,肺血管外肺水降低程度较小,经过治疗后,肺血管外肺水显著降低,输出量升高,而全新射血分数与心功能指数显著降低,在患者受伤后三到五天后,患者的全新射血分数和心功能指数恢复正常。结论针对特重度烧伤的患者,应用脉搏轮廓血量的检测技术,可以为相关医师提供准确的血流动力学信息,从而帮助医师改善补液治疗与心血管药物治疗的情况。

  • 标签: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 检测技术 特重度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超声血量监测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至我院就诊的5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抽取双色球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25,常规药物治疗)和治疗组(n=32,无创超声血量监测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和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常规组相比明显更优,P小于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借助无创超声血量监测进行治疗的优势明显,能更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无创超声心排血量监测 老年冠心病 心力衰竭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术后低血量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从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进行TAPVC术的153例患儿,根据术后是否出现LCOS,将患儿分为LCOS组(50例)和无LCOS组(103例)。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APVC术后LCOS的影响因素。结果LCOS组患儿围手术期病死率显著高于无LCOS组[22.0%(11/50)vs. 3.9%(4/103),χ2 = 12.493,P < 0.001]。LCOS组和无LCOS组患儿年龄[3(1,5)个月vs. 5(2,12)个月,H = 2.722,P = 0.006]、体质量[5.2(4.5,6.0)kg vs. 6.0(5.0,8.0)kg,H = 3.519,P < 0.001]、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15(13,17)mm vs. 18(15,23)mm,H = 4.170,P < 0.001]、术前房间隔缺损大小[6(4,8)mm vs. 8(6,11)mm,H = 3.368,P = 0.001]、术前血氧饱和度[85(80,86)% vs. 85(82,87)%,H = 2.168,P = 0.030]、术中体外循环时间[100(75,137)min vs. 88(70,109)min,H = 2.459,P = 0.014]及是否延迟关胸(χ2 = 4.484,P = 0.03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年龄、体质量、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前房间隔缺损大小、术前血氧饱和度、延迟关胸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值比(OR)= 0.851,95%置信区间(CI)(0.732,0.989),P = 0.035]、术前血氧饱和度[OR = 0.901,95%CI(0.829,0.979),P = 0.014]是行TAPVC术后出现LCOS的保护因素,而术中体外循环时间[OR = 1.012,95% CI(1.001,1.022),P = 0.028]是其危险因素。结论应密切关注TAPVC患儿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氧饱和度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若发现LCOS的征象,应尽早干预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 标签: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先天性心脏病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