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在动脉导管未闭分型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4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胸骨旁切面组、胸骨上窝切面组,每组患者人数为20例,对胸骨旁切面组进行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切面检查,对胸骨上窝切面组实施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长度、主动脉侧内径、肺动脉侧内径水平及动脉导管未闭分型结果。结果经过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动脉导管长度、肺动脉侧内径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查窗型动脉导管未闭检出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骨上窝切面组主动脉侧内径显著大于胸骨旁切面组(P<0.05),胸骨上窝切面组患者的动脉导管未闭检出率明显高于胸骨旁切面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检查在动脉导管未闭分型诊断中更具有准确性,其价值意义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应用于动脉导管未闭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报告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3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分类的方法把这32名患者平均分为调查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胸骨旁切面检查;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检查。结果观察组16名患者在经过检测后发现,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的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检查方法水平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动脉导管未闭型患者实施检查诊断时,应推荐采用超声心动图胸骨上窝切面法。因该方法的图像质量、安全性都优于胸骨旁切面超声检查,故应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你可能不知道,在你脚下的土地深处,有一条长长的通道正伸向远方。这条通道就是地道。谁也不知道它通向哪里,更没有人知道它里面藏着什么秘密……地道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它可以穿过高山,也可以在城市的街道下穿行,它可以通往城堡,也可以隐藏在金字塔里。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地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医师应用系列颌部轴切面观察胎儿上腭是否存在差异,评估产前应用该方法检查胎儿上腭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3名不同年资超声医师2018年5月至9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中孕产前超声筛查并随访正常的孕妇共120例(除外多胎),每人各40例,回顾留存的颌部系列轴切面图像,包括:上牙槽横向轴(UA)切面、下牙槽横向轴(IA)切面、软腭水平轴(SP)切面、腭骨水平板水平轴(HP)切面、上颌骨腭突水平轴(MPP)切面,并对留存的HP切面进行评分。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医师间各切面的获得率和HP切面合格率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UA和IA切面。86.7%(104/120)获得S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87.5%(35/40)、85.0%(34/40)和87.5%(35/40)。92.5%(111/120)获得H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97.5%(39/40)、87.5%(35/40)和92.5%(37/40)。91.7%(110/120)获得MPP切面,A、B、C医师获得率分别为92.5%(37/40)、95.0%(38/40)和87.5%(35/40)。不同医师间各切面获得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4.6%(105/111)HP切面评分合格,A、B、C医师合格率分别为97.4%(38/39)、91.4%(32/35)和94.6%(35/37),不同医师间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切面合格病例中,88.6%(93/105)水平夹角<30°,6例不合格病例水平夹角均>30°。无法获取HP切面病例中,77.8%(7/9)入射角度>30°。结论产前超声筛查时可采用连续扫查获取系列颌部轴切面观察上腭,且不同年资医师间切面获得率和HP切面合格率无显著差异。
简介:目的探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25例上胸椎结核,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6岁。病变累及C7~T1椎体1例,T(1-2)椎体5例,T(2-3)椎体8例,T(3-4)椎体9例,T(4-5)椎体2例。根据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10例和E级8例。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s角、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估植骨融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8.6±21.6)min,出血量(573.6±149.2)ml。2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5±10.5)个月。术前上胸椎Cobb’s角平均(19.1±6.5)°,术后3个月矫正至(14.1±3.6)°,末次随访为(14.2±3.7)°,术后3个月上胸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SR平均(56.4±16.0)mm/h,术后3个月下降至(18.4±8.2)mm/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全部恢复至(9.6±3.4)mm/h,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17例,末次随访中都有明显恢复,B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C级5例恢复至D级1例、E级4例,D级10例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6~9个月复查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无结核复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例,胸骨柄骨折未愈合伴有右上肢用力出现胸锁关节疼痛1例。结论经前路胸骨柄开窗入路可以显露上胸椎病灶,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甲状腺结节切除治疗中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使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7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 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 随机数字表 法分为对照组( 30 例,给予传统 甲状腺结切除术)实验组( 30 例,给予 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甲状腺结节患者采用胸骨上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使用 价值。
简介:背景:胸骨肿瘤一旦扩大切除,会导致巨大胸骨壁缺损,若不进行修复,正常胸廓的稳定性和胸腔的密闭性不能保持,常会引起严重的反常呼吸运动。组织工程材料在胸骨肿瘤中的应用是现在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探讨组织工程学用于胸骨切除后胸廓重建的方法和临床效果,综述其修复过程中组织工程化材料的研究成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01/2011-02PubMed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有关组织工程学在胸骨切除术后胸廓重建中的应用的生物力学分析、组织工程材料在胸骨重建中应用及胸骨肿瘤扩大切除术后组织材料在其中的应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stemaltumors,reconstruction",中文检索为"胸骨肿瘤,胸廓重建,钛板",检索文献量总计100篇。结果与结论:目前胸廓重建材料分为生物材料和人工材料两大类,包括自体移植的骨、心包、筋膜和异体的牛筋膜、心包等。钛板能够保证有效手术后胸廓的稳定性,并且钛板具有不易发生排异反应,可在体内长期存留,便于消毒灭菌,不影响CT检查,便于塑型及固定,方便、安全性高,而且修复、整形的效果好,但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CABG)后胸骨哆开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2010年1月~2016年6月我院共实施CABG1023例,术后14例发生胸骨哆开。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生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病人确诊后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12例患者中,1例保守治疗治愈,11例再次手术行胸骨再固定术,术后8~10d拆线,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0.4±2.56)d。术后门诊随访3个月~6年,胸骨稳定,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胸骨哆开是CABG后的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术中应用合理的缝合技术,术后防治并发症,积极治疗咳嗽等诱因,可减少胸骨哆开的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胸骨松动以及适时的再固定处理,是治疗胸骨哆开和防止纵隔感染的关键。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在胎儿永存左位上腔静脉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1 年 1 月~ 2017 年 1 个月,医院共开展产检 43974 例,均进行产检。结果:超声共检出确诊永存左位上腔静脉 19 例,其中仅 1 例孤立性异常,其他均合并其他类型的复杂心脏结构畸形,另检出怀疑为永存左位上腔静脉异常 11 例,无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检出以及怀疑永存左位上腔静脉者 30 例,其中 19 例进行定量分析, 2016 年 5 月~ 6 月 100 例正常胎儿进行定量分析。正常胎儿中孕期、孕晚期 CSDd 、 CSD 水平低于确诊以及怀疑为永存左位上腔静脉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超声三血管气管切面是筛查诊断胎儿永存左位上腔静脉的首选切面,可进行定量定性分析,需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那些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