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较小胰腺癌(大小<3cm)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行胰腺MRI检查的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且癌肿长径<3cm者,共计9例(男7例、女2例)患者纳入研究,年龄48-80岁(平均69.2岁)。由2名放射学医师盲法阅片,观察肿块/结节灶的部位、大小、边缘、是否突出胰腺轮廓外、增强特征、肿块远端胰腺情况、主胰管及分支胰管改变、肝内外胆管改变、胰腺及胰周是否伴发囊肿、是否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灶。结果肿块/结节灶位于胰头占5/9、胰体占3/9、胰体尾部交界处占1/9。结节大小为2.2×0.6cm(1.3-2.7cm)。病灶未突破胰腺轮廓占5/9。肿块/结节远端出现慢性胰腺炎改变占7/9,主胰管扩张占7/9。肿块/结节灶与远侧主胰管改变共同构成两种表现“蛇形征”和“蝌蚪征”。1例患者首诊以胰体尾前方巨大囊肿入院,行“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术”,术后3月余复查MRI发现较大胰体结节影。结论MRI和MRCP能很好地评价较小胰腺癌本身、癌肿远侧胰腺改变、胰胆管改变等。“蛇形征”和“蝌蚪征”系未突破胰腺轮廓的较小胰腺癌的两种征象。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癌误诊比率、因素与病种,探讨误诊对胰腺癌诊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确诊的胰腺癌患者45例临床资料,根据诊断效果分为误诊14例为对照组,未误诊31例为观察组,通过对两组患者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性。结果45例患者中误诊14例,误诊率为31.11%,通过观察与记录误诊病种可分为胃十二指肠炎、病毒性肝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等;观察组与对照组确诊时间、症状表现、根治切除情况等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误诊率较高,早期给予诊断与治疗对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关系,临床诊疗医师应对胰腺癌各种症状全方面了解,配合精确系统检查,综合分析,以降低胰腺癌的误诊或漏诊率。
简介:摘要早期诊断是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有望实现这一目标。遗传易感者、50岁后新发糖尿病、主胰管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等病变均为胰腺癌的高危因素。随着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将吸烟、饮酒、肥胖、慢性胰腺炎等因素一并纳入胰腺癌风险评估体系中,通过更精确的风险分级让更多个体从胰腺癌早期筛查中获益。对于高危群体,联合MRI与EUS是首选的筛查手段。影像组学、分子影像技术、代谢组学、液体活检等技术可作为辅助诊断措施,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模型能够整合基因组学、代谢组学、影像组学等多个层面的海量数据实现胰腺癌发病风险分级与早期诊断。但目前这些技术还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距离临床应用仍有一定距离。
简介: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常见肿瘤,它的1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23%和4%.手术切除足胰腺癌惟一的治愈方法.但是,在初次诊断时只有15%~20%的患者还有手术切除机会,绝大多数已进展成为局部晚期胰腺癌甚至是转移性胰腺癌而丧失手术切除机会,其中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期为8~12个月,转移性胰腺癌的中位生存期只有3~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