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其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ERCP检查和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病率为6.3%,经对症用药好转。结论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实施优质、高效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确保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简介:摘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开展中离不开导丝,导丝可堪称为ERCP术中的生命线,导丝可以让手术治疗中医用设备的交换更为便捷,除此之外,导丝具有柔软、纤细的特点,对于完成胰/胆管插管也具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临床病情诊断以及疾病治疗效果。手术治疗中导丝与导管之间密切配合,能够将各项医疗设备送入指定部位,让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因此ERCP手术中不能离开导丝,掌握导丝的使用技巧,是保证ERCP手术顺利完成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技术治疗胆胰疾病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胆胰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105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51例,观察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根据治疗方法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小于对照组(21.57%),其护理满意度(96.30%)则大于对照组(82.35%),且差异皆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胰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根据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中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术后并发胰腺炎的患者中选取60例,随机分组,分别为综合护理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术后并发胰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满意度更高,预后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诊治慢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采用ERCP进行诊断和治疗的CP患者8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诊断准确率,采用疼痛数字分级法在手术前、后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观察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水平。结果84例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2.86%(78/84),治疗成功率为90.48%(76/84)。治疗前轻度疼痛12例(14.29%),中度疼痛43例(51.19%),重度疼痛29例(34.52%);治疗后轻度疼痛28例(33.33%),中度疼痛14例(16.67%),重度疼痛2例(2.38%),无疼痛患者40例(47.62%),治疗后腹痛缓解明显好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ERCP对CP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准确率较高、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评价腹部CT增强扫描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诊断肝外干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4月东台市中医院科室影像科确诊的5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均予以腹部CT增强扫描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ERCP)检查,比对两种方式对于单外胆管结石检出率差异。结果ERCP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检出率(82.00%)明显高于腹部CT增强扫描(5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4.610,P<0.05);ERCP对胆总管无扩张胆总管结石检出率(58.33%)明显高于对照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5.145,P<0.05)。结论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确有较高准确率,特别对于肝外胆管无扩张的患者中此项技术明显优于CT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外胆管结石运用核磁胰胆管成像与腹部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均经病理及手术证实,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40例)和对照组(采用腹部CT诊断,40例),分析观察两组诊断检出率及诊断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诊断检出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诊断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部CT诊断相比,肝外胆管结石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和诊断满意度,诊断准确性较好,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并发重症胆管炎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160例老年胆总管结石并发重症胆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90%,与对照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胆总管结石并发重症胆管炎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期间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对于其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对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检查应用中价值观察。方法选择100案ASAⅠ-Ⅲ择期治疗性ERCP患者,随机分为单纯丙泊酚对照组50n,和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观察组50n,对比术中呛咳、躁动情况、ERCP成功率;OAA/S评分循环呼吸变化。结果实验组术中HR、MAP变化与术前、PF组相比较差异性较为显著(P<0.05),对照组苏醒、离院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小于P组(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治疗性ERCP中应用安全有效,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并发挥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与对比双氯芬酸及吲哚美辛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胰腺炎(PE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7年1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行ERCP的患者9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在ERCP术后肌肉注射双氯芬酸,对照组在ERCP术后肛塞吲哚美辛,记录2组PEP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PEP2例(4.3%),低于对照组的8例(17.2%),P<0.05。2组均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2组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均高于术前,观察组术后6、24h血清淀粉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24h的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6、24h的NAG-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本组术前(P<0.05)。结论相对于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能更加有效预防PEP,降低白细胞计数与血清淀粉酶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NAG-1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核磁胰胆管成像对肝外胆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0例肝外胆结石患者,分别接受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和CT检查,分析核磁胰胆管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肝外胆结石患者均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后,其中,70例患者行CT检查后,检出38例,检出率为54.28%;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后,检出64例,检出率为91.42%,对比检查结果可知,核磁胰胆管成像的检出率明显优于CT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外胆结石影像学诊断中,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准确率高,比CT检查更具有优势,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肝胆管结石患者中采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再次镜下取石例数以及胆红素值,对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且安全性高,极易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