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原发性肾上腺淋巴(adrenallymphoma,AL)的MSCT图像特点,评价MSCT对原发性AL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总结经病理证实的6例(9个病灶)原发性AL的CT资料,重点研究肿瘤的形态、大小、平扫密度、强化方式、与周围组织关系及腹膜后淋巴结等情况。结果:6例中,3例位于单侧肾上腺,3例位于双侧,共9个病灶,直径2.4~8.0cm,平均(5.1±1.6)cm;病灶平扫4个为类圆形,3个为椭圆形,2个为类三角形;密度均匀,均无钙化。增强扫描后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5个,不均匀强化4个,其中动脉期为轻度强化,静脉期轻中度强化,4个病灶延迟期亦有强化。结论:原发性AL表现为肾上腺区的软组织肿块,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临床确诊及了解病变累及范围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原发性 肾上腺淋巴瘤 MSCT 诊断
  • 简介:病例报告患者女,50岁。自感左上腹疼痛3月余,加重1周。于2003—06—08入院,无发热盗汗,无结核病史。B超示左肾上腺有12cm×10cm×8cm占位。CT示左肾上腺巨大肿块。肾图及静脉肾盂造影示双肾形态功能正常。临床诊断:左肾上腺肿瘤。于入院后第5天行左肾上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左肾上腺区巨大实质性

  • 标签: 肾上腺 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报告 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临床特征不典型的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的诊断治疗。方法:将2022年11月期间在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例双侧肾上腺占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该患者肾上腺占位进行穿刺活检,及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患者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肾上腺淋巴,进行RCHOP方案化疗1周期后因病毒感染死亡。

  • 标签: []肾上腺占位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IVLBCL)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例肾上腺IV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老年男性,初期表现为不明原因反复发热,通过综合不同时期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及肾上腺活组织检查等结果,确诊为肾上腺IVLBCL。经过多个疗程R-COP方案联合Bruton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治疗后,患者达到完全缓解。结论IVLBCL较为罕见,并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PET-CT及病理活组织检查有助于对其诊断。R-COP方案联合BTK抑制剂治疗双表型IVLBCL效果显著。

  • 标签: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肾上腺肿瘤 淋巴瘤,B细胞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肾上腺淋巴(primary adrenal lymphoma, PAL)是一种罕见的结节外淋巴。因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不典型,误诊率极高,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患者常因影像学检查发现肾上腺意外而在内分泌科就诊。PAL常伴有其他组织和器官侵犯,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本文对1例原发性肾上腺淋巴并颅内侵犯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进行文献复习。

  • 标签: 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 肾上腺意外瘤 颅内侵犯
  • 简介:淋巴都是恶性肿瘤吗过去在书籍文献中,我们往往在“淋巴”的前面加上“恶性”两字,近年来,随着对淋巴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目前认为淋巴均为恶性,没有必要再进一步强调“恶性”。因此,临床和病理诊断的“淋巴”都是恶性肿瘤,无“良性淋巴”的说法。

  • 标签: 淋巴瘤 知识问答 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病理诊断
  • 简介:2008年9月,我的颈部长了一个硬块,经过3个月曲折而很富有故事性的求医之路后,活检病理报告得出了“非霍奇金氏淋巴,弥漫大B细胞型”的结论。于是,继16年前得了乳腺癌后,我又和淋巴搭上了关系。

  • 标签: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病理报告 B细胞型 乳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双重打击淋巴(Double-hitlymphomas,DHL)是一组伴有MYC和BCL2或BCL6同时发生染色体易位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临床进展迅速,经积极治疗后难以缓解、易复发进展,预后极差。双表达淋巴(double-protein-expressionlymphomas,DPL)是一组有别于典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通过免疫组化存在MYC和BCL2双表达,其临床进展相对迅速,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对于DHL及DPL的治疗仍是一个挑战,新的治疗手段目前正在研究中。

  • 标签: 双重打击淋巴瘤 双表达淋巴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双打击和双表达淋巴重新定义为高级别淋巴,其侵袭性强,预后差,且与c-myc、bcl-2及bcl-6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由于双打击和双表达淋巴在疾病进展及预后方面的差异,R-CHOP对其治疗效果差,而调整后的R-Hyper-CVAD、R-CODOX-M/IVAC及R-EPOCH方案显示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其明确的基因异常,靶向治疗可能会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文章从其双打击淋巴与双表达淋巴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双打击淋巴瘤 双表达淋巴瘤 c-myc bcl-2 bcl-6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7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个月余”于2007年12月19日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腹平坦,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及包块。胃镜提示“胃体癌”,活检病理:黏膜固有层内成片异型细胞。CT:胃底、胃体小弯侧及胃角部胃壁明显增厚,伴腹膜后及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胃癌伴淋巴结转移首先考虑,淋巴待排。CT及超声均未发现胰腺占位。术前诊断“胃癌”。术中见胃体小弯侧一约8cm×7cm肿块,边界不清,侵犯浆膜层外,胃周第6、7、8、10、11、16组淋巴结均肿大,

  • 标签: 胰腺淋巴瘤 上腹部疼痛 淋巴结肿大 浅表淋巴结 胃体癌 黏膜固有层
  • 简介: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感染了世界上90%以上的人群。人体初次感染EBV后将成为病毒的终生携带者。在正常人体内,感染EBV的B细胞能被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s)控制[1]。最初的CTLs细胞免疫反应并不能清除EBV感染的B细胞,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瘤 EB病毒相关淋巴瘤 发病机制